哦哇資訊網

永春“榜舍龜”:宴席壓軸菜

由 永春網e 發表于 美食2021-12-14

在永春地區吃宴席,末了主人家大多會端上來一盤黃澄澄的圓形小吃。 一口咬下去,韌勁十足的表皮在唇齒間彈跳,很快,綠豆沙餡料的獨特香氣便在口腔裡有層次地盪漾開來。

榜舍龜

這道小吃名喚“榜舍龜”,迄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它既是永春宴席上壓軸的重要菜色,也是永春人乃至海外華僑念念不捨的“心頭好”。

與達官扯上關係的榜舍龜

“龜”是閩南一類小吃的統稱。因為龜的壽命長,加上又是古代“四靈”之一,因此閩粵臺三地,很早便產生了獨特的“龜崇拜”。在這種崇拜思想的引導下,三地百姓形成了一套具有地域特色的酬神儀式和內容,其中就包含了“龜粿”這種獨特的供品。

那麼,榜舍龜的“榜舍”二字從何而來?這事還得從清代乾隆年間的孫榜說起。這位小夥子當年專在永春賣糯米龜,因為質優價廉,他的糕餅店幾乎是天天顧客盈門。

當時的州官有個弟弟叫葉紹本,恰逢讀書上進的年紀,可惜這傢伙卻遊手好閒,天天只想著到孫家賒糯米龜吃。某年元宵,葉姓少年在燈會上相中了一名漂亮姑娘,大約是言辭孟浪,結果被對方家人一頓狠打。狼狽不敢回家的葉紹本,只好硬著頭皮找到了孫榜。

經過這一次教訓,葉紹本改邪歸正,很快考中進士。等他衣錦還鄉後,鄉人都到孫榜家慶賀:有貴人當靠山,當尊你為舍人了。於是,孫榜家的糯米龜,自此有了這個特別的名字。

傳統老店講究以柴火炒餡

榜舍龜的主要原料是糯米。製作時,得先把糯米浸泡整整一個晚上。等到米心浸透,糯米就可以拿到豆腐店裡磨成米漿了。這期間,米漿還得放到特製的布袋裡盛裝,並用大石塊壓住,以擠出多餘的水分。

另一邊,榜舍龜所需的豆沙餡料也可以同步準備。去了皮的綠豆也需要在水裡浸泡一個晚上,之後放到熱水裡煮熟。待這些工序都完成後,便可以往綠豆裡拌入白糖和金桔,放到熱鍋裡焙乾並碾成粉末狀。稍有講究的榜舍龜老店,還會特別採用柴火作為燃料。他們相信,用柴火炒出來的餡料香氣會更足。

上述程式都完成後,只消拿出糯米漿團捏成圓形,將餡料包在其中即可。為討個吉利,店家一般還會往糯米漿團里加入些紅糖調色,做成漂亮的淡黃色龜皮。更特別的是,榜舍龜和其他“龜粿”不同,它並不採用竹葉作為盛裝的容器。別出心裁的店家會用豆漿做出薄如輕紗的豆皮,用來盛裝一個個扁圓形的榜舍龜。

可煎可蒸,滋味各不相同

榜舍龜製作完成後,擱在蒸籠上蒸半小時左右,原本淡黃色的龜皮就成了金黃色。只消往它身上輕刷一層花生油,這道小吃便通體呈現閃爍的光,香氣伴著熱氣直撲口鼻。

放置到半涼,一口咬下去,龜皮既韌又嫩,滿口都是食材的天然香氣。如果你喜歡其他口味,還可以將餡料換成花生、黑豆、金橘等。當然,綠豆沙絕對是最經典的餡料。

至於吃法上也有變通的餘地,如果你不喜歡平常無奇的“蒸”,還可以嘗試油煎。黃澄澄的榜舍龜在熱油作用下,表皮很快變成焦黃色。它的香氣經熱油一烘托,更熱烈得叫人慾罷不能。

基本上在永春人的喜宴上,每次都能見到榜舍龜的蹤跡。至於一些酬神的場合,榜舍龜更是必不可少的供品之一。當然,對榜舍龜有執著感情的,不惟永春人。祖籍永春的華僑每每返鄉,都要嚐嚐這道難得的家鄉味。臨走前,還要為異鄉的親友也捎上一袋,以緩解他們難以釋懷的鄉愁。

TAG: 榜舍永春糯米舍龜餡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