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隨筆」雲南陸良:金家餌絲,顛覆了人們對傳統美食的認知

由 蘭亭夢 發表于 美食2021-12-12

□ 陸康衝 王建斌 孫洪

筆者從小生長在農村,快奔六的人了,說起兒時的往事,會有一些津津樂道之處。

在童年的記憶中,每年過年才可以舂碓臼粑粑,老母親拿著大米去生產隊的作坊裡排隊等候,相互幫忙,白天要等到夜半三更才舂好,我常常懷著激動地心情,久久睡不著覺,興奮地要等到母親和姐姐舂餌塊回來,聞一聞碓臼粑粑的清香味才好入夢。

那時舂碓臼粑粑比較原始,要用碓窩和踏椎重複碰撞,才能把蒸好的米舂了有粘黏性,用手在案板上來回不斷地揉,可以磋揉成不同形狀,陸良大多以長方略橢圓為主,舂回來的餌塊要用鋁大盆裝滿水浸泡著,才不會變質,一般可以儲存二十多天。

舂碓臼粑粑的碓窩是一塊方形青石中間鑿出的一個小圓窩,深約40釐米左右,上粗下細,非常光滑,踏椎是用木頭製成的,人站在踏椎上用力踏,在踏椎一上一下的衝擊下碓窩裡蒸好的大米慢慢揉和了,這是點力氣活。人們在舂餌塊的喜悅裡感受這四季輪轉,慢慢地與時光對話,細細品味,有田園的味道,風的味道,陽光的味道,也有時間的味道,人情的味道。這些味道,已經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土、鄉親、念舊、勤儉、堅忍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間。讓我們幾乎分不清哪一個是滋味,哪一種是情懷。在這平淡而又真實的歲月裡,守望著新一季的豐收。

過年製作餌塊是從古老古代就遺傳下來的,每年,餌塊是家家必不可少的年貨,不論是自家吃,還是贈送親戚朋友,都寓意著團團圓圓,也能為春節增添一份喜氣。

「隨筆」雲南陸良:金家餌絲,顛覆了人們對傳統美食的認知

陸良縣金家村舂碓臼粑粑的歷史悠久,從六十年代開始,大隊上就幫縣貿易公司代加工,現年70歲的金月光老人,從二十多歲就開始在大隊上舂餌塊,舂了幾十年。自土地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後,這種原始的舂餌塊的方法就被機器代替了。閒下來時,金月光一直在深思,不能讓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美食文化失傳,於是重操舊業,小敲小打地在家中弄一點,沒想到一發而不可收拾,越做越大,重新選址,投資300萬元,新建了佔地3畝的陸良金囗食有限責任公司,註冊了“金口食”商標,現在有兩個50噸的冷庫儲藏產品,每年生產餌絲1000噸,淡季用工15人,旺季用工40人,產品直銷陸良、曲靖和昆明等地,深受消費者的青睞。

「隨筆」雲南陸良:金家餌絲,顛覆了人們對傳統美食的認知

“金口食”餌塊保持了最本真的用大木蒸子蒸大米的傳統風格,蒸出來的飯有香噴噴的感覺,在大米的選材上都是買本地種出來的穀子,自己碾成米來加工餌塊。由於材質好,加上古老的木蒸子和十八道工序,以及幾代人積累沉澱下來的秘笈,“金口食”餌絲不好吃都說不過,好吃是在預料之中的亊,尤其是煮了吃“湯不濃”,是最顯著的標著之一。

「隨筆」雲南陸良:金家餌絲,顛覆了人們對傳統美食的認知

說真的,最初見到金月光老人,問了他的名字叫金月光時,頓時有親切感,多麼詩意的名字,瞬間我就想起一句唐詩“月光如水水如天”,金月光老人的名字歪打正著,與唐詩有異曲同工之處的美妙,那他做出來的餌絲一定也有舌尖上的中國的韻味,於是,我們現場煮了一碗吃了一下,果然名不虛傳!

金月光的兩個兒子都繼承了他的衣缽,把金氏餌絲在傳承的基礎上發揚光大,我們見到他的大兒子,戴著一付眼晴,目光炯炯有神,名字也是有點特別,叫金小攪,為人謙和,做事低調,一直在跟我說,毛寫他,他家的那幾個大木蒸子就毛提了,有些黑咕拉去的。我說,這些你就毛操心了,越古老的東西越有韻味,茅臺酒和五糧液就玩個千年的古窖池,你家的大木蒸子也是如此,我很看中這四個大木蒸子,或許你家的餌絲好吃,就源於這幾口大木蒸子,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有說法和出處,更多的是智慧的象徵。

餌塊系用優質大米加工製成,其製作過程是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衝搗、揉製成各種形狀。一般分為塊、絲、片三種。製作方法燒、煮、炒、滷、蒸、炸均可,風味各異,久食不厭。

「隨筆」雲南陸良:金家餌絲,顛覆了人們對傳統美食的認知

餌絲是雲南的特色小吃之一,主要吃法和雲南的另一特色小吃米線相似,只是餌絲與米線之間口感存在差異。米線圓滑彈爽,餌絲柔韌留香。

雲南十八怪中的第五怪就是“粑粑叫餌塊”。雲南產大稻米,十分香糯,把大米蒸熟舂打後,揉製成長條形的半成品,可炒吃、煮吃、蒸著吃,顏色白如雪,像內地做的白米粑,當地稱餌塊。餌塊用刀或機器,切成像麵條粗細的絲,就叫做餌絲。 餌絲可蒸可煮可炒,非常好吃,是雲南人喜愛的一種小吃。

「隨筆」雲南陸良:金家餌絲,顛覆了人們對傳統美食的認知

據古籍記載,麥類製作的食品古時約統稱為“餅”,米類製作的為“餌”。雲南水稻栽種歷史悠久,民間到了農曆歲末,家家戶戶都要挑選最好的大米,洗淨浸泡後蒸熟,放在碓中舂細如泥,案板上用蜂蠟抹好,再搓揉為長方、橢圓、扁圓等形狀,用作饋贈的食品,稱為“餌饋”,時間一久,老百姓就把它諧稱為餌塊了。

「隨筆」雲南陸良:金家餌絲,顛覆了人們對傳統美食的認知

金家村黨總支書記、主任朱海林經常在村務大會上說,沿襲千年而不褪色的傳統東西,不是國粹也是非遺,我們要不遺餘力地傳承下去,還要發揚光大。一個充滿活力的村子,要走得遠,必須要有文化來支撐。我們要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產業,尤其是傳統特色產業,既傳承了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又發展了地方經濟,只有這樣,鄉村振興才能在厚植的鄉土文化氣息中盛開出奼紫嫣紅的花朵!

「隨筆」雲南陸良:金家餌絲,顛覆了人們對傳統美食的認知

作者系陸良縣鄉村振興駐金家村工作隊員

TAG: 餌塊大米蒸子大木餌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