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重慶有種小吃叫薄脆

由 阿卡肆柒創意工廠 發表于 美食2021-12-08

小吃,身材嬌小,既可以隨身攜帶又可以邊走邊吃,它味道綿長經久不衰,既有家鄉味還有人情味兒,不管是達官顯貴還是平頭百姓,一看到小吃,分不清是嗅覺的吸引,還是當地文化的觸動,味覺就像有條饞蟲爬出,不由自主地胃口大開。每嘗一口就讓會才下舌尖,又上心間。

“好耍不過重慶府,長壽餅子灰面做……”小販們挑著擔子沿街叫賣,嘴裡唱的川江號子。這是歷史記載小販們沿街售賣長壽餅子情景,

據長壽縣誌記載,川江號子裡的長壽餅子就是今天的薄脆,興於清朝咸豐年間。當時長壽居渝東、襟長江,是水路上一個重要碼頭,許多客商、縴夫在此聚集。為了方便他們跑江湖,當地人王海在其他薄脆製作的基礎上做了改良,用乾鍋烘焙代替了傳統油炸,還將餅壓縮到了紙張的厚度,如此一來,重量更輕,更易於人們遠行攜帶。這款獨特的薄脆一經問世,便立即受到人們的青睞。

長壽薄脆,不同於北方的薄脆,不是北京煎餅果子裡的薄脆。這裡的薄脆,不是油炸而是烘烤焙制,它色澤棕黃,薄而不碎,脆而不焦,又酥又香。曾經是

活躍在長江邊上的縴夫們、客商們跑江湖必備的吃食。

直至清末民國時期,長壽薄脆達到鼎盛,家家戶戶都愛做薄脆,許多大戶人家還把它當做品茗時的點心。

長壽薄脆也聲名遠播揚。從民國到抗戰時期,長壽縣城三倒拐、魚市街等遍佈薄脆製作作坊,長壽薄脆遠銷市內外,戰時重慶都有長壽薄脆銷售點。

長壽薄脆雖然好吃,但因製作工藝複雜,長壽薄脆

沿著時間的軌道飄來飄去,幾經波折,經過民間傳承人的不斷努力創作,這種百年美味小吃又回到是百姓之中,成為人們味蕾的寵兒,

也是饋贈友人的長壽特產,讓來長壽的遊客再來長壽老街-三道拐

沿著石板街道攀爬至半山腰轉身回望,青山腳下,黛青天際之間,滾滾長江水,滔滔東逝而去,江岸邊江面上舟船或泊或行如無聲畫面之餘,回味曾經全靠人力,騾馬轉運,每日往來於三倒拐之間的客商,滑竿轎伕,挑夫摩肩接踵,絡繹不絕,一派繁華熱鬧景象之餘,再品嚐長壽各種美食和小吃。

TAG: 薄脆長壽小吃餅子客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