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雲南野蘑菇拾趣•青頭菌

由 二三樹 發表于 美食2021-07-24

蘑菇是菌類生物,所以蘑菇也被成為“菌”,在雲南的方言裡,蘑菇被稱為“介(方言發音)”,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蘑菇的名字後面不是菌而是介,比如稱為青頭介更為地道。

撿野蘑菇,很多時候並不是為了吃,更多的是一種樂趣,當在草叢裡,突然發現了一朵蘑菇,成片那就更不得了了,那種欣喜往往能超越吃帶來的滿足感。

可惜今天能發現成片的蘑菇越來越成奢望了,一方面農村為了創收,會把山承包出去,承包出去的山林,就不能再自由進入了,那些能自由進入的山林,蘑菇產量就比不上承包的山林,另一方面,現在進山撿蘑菇的可謂人山人海,城裡人,村裡人,都開著車直接進入山裡,未承包出去的山林每一個地方都被人逛了個遍,撿了個精光。撿野蘑菇越來越難了。

說起青頭菌,這是大眾認知最為統一,也是最為廣泛的蘑菇了差不多統一稱呼“青頭介”,而別的蘑菇名字就太多了,青頭菌學名變綠紅菇,這種蘑菇也不是雲南獨有的,據我所知,在重慶和貴州也可以撿到這種蘑菇,而至於為何學名被稱為變綠紅菇,可能和青頭菌的品種有關,青頭菌共四類:有白青頭,整朵都是白色的;有黴青頭,綠色的外面有一層白色的黴覆蓋;有紅青頭,蘑菇的蓋子中央是綠色色,四周是紅色,貴州就有這樣的紅青頭;最後一類就是整朵綠色的青頭菌了,也是最常見的,分佈最廣的。四種蘑菇都可以吃,無毒。

數量稀少的紅青頭,平時很少見

青頭菌有兩種吃法最為廣泛,一是直接用來煮,煮熟後撒上蔥花,燙鮮美無比,菌燙用來下麵條更是別有一番風味,二是把青頭菌帽子和杆分開,將加了蔥姜鹽醬油調味的碎肉沫填充在帽子裡,蒸熟,一口下去,清香伴著肉的滿足感,別提多爽了。

其實除了這兩種吃法外,還有比較偏門的吃法,年幼時去山林撿蘑菇,傍晚5-6點還在山上,為了補充體能,可以選擇生吃青頭菌,味道甘甜,也可以升起篝火,把青頭菌烤來吃,撒上鹽粒,自是毫不遜色別的任何烹飪方式,可惜這樣的吃法再也不曾體會。

雲南野蘑菇拾趣•青頭菌

青頭菌“窩”大部分情況下特點比較鮮明,多長於有松樹的地方,當然松樹也有很多類別,雲南有飛松和黑松等松樹,黑松是可以產松子的松樹,飛松則不產松子,沒長大的時候俗稱“地盤松”,而青頭菌窩,大部分有飛松樹,飛松樹間大多光禿禿的,植被稀疏,散落髮黃的松針下面就會長青頭菌,當然也有特例,有的青頭菌窩,長在草叢裡,或是和沒有松樹的地方,但這是極個別的情況。

雲南野蘑菇拾趣•青頭菌

青頭菌價格主要受兩個方面影響,一是季節,一般上市的時候比較貴,越往後價格會適當回落,二是還呈現拳頭狀的時候,也就是菌蓋還沒開啟的時候更貴,菌蓋開啟後價格更便宜,一般市場價幾十到一百多一公斤不止。算是比較實惠的野蘑菇了。

(歡迎廣大網友斧正)

TAG: 青頭菌蘑菇松樹山林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