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我心中的靈寶小吃”徵文類優秀作品展(一)

由 使用者天鵝湖畔 發表于 美食2021-07-10

NO·1 攪飯歌裡攪飯香

作者:吉項魚

應好友的盛情相邀,我們來到了靈寶市尹莊鎮濁峪村,品嚐好友的老母親製作的農家美食——攪飯。

農家小院乾淨整潔,年過古稀的老嬸子,滿面笑容。我們先到一步,幫著老嬸子幹活,擇菜、洗菜、切菜、裝盤、炕辣子、炕芝麻、搗蒜等工序,都分工到人,各負其責。老嬸子手把手地教給我們做攪飯。

第一道工序:攪面水子、和汁子。給大盆裡倒入適量玉米麵、一小碗小麥面,注入清水,用筷子順著一個方向不斷地攪動,一直攪到不見面疙瘩為好。放置大約一個小時。和汁子就用上炕熟、搗碎的辣子、大蒜和芝麻,用柿子醋和開,滴上香油,再加上酸菜更好。

第二道工序:大鍋燒開水。給大鍋注入清水,用粗樹枝燃燒,大火熊熊,待到鍋蓋四周熱氣騰騰,掀開鍋蓋,端來面水子緩緩倒入,邊倒邊攪。蓋好鍋蓋,灶膛裡由大火改為中火,用小樹枝燃燒,等待再次燒開。

第三道工序:撒玉米麵粉。改中火為小火,用樹葉燃燒,柔柔的火焰在悠然地跳躍。掀開鍋蓋,用勺子把玉米麵粉均勻地撒入大鍋,一勺一勺,緩緩撒入,另外一個人用擀麵杖不斷地攪拌,以防鍋底粘著。

“我心中的靈寶小吃”徵文類優秀作品展(一)

攪飯的特點就是突出一個“攪”字,從攪面水開始,攪得均勻,一直到大鍋裡的面水攪熟透,都是在看“攪”的功夫。

“我心中的靈寶小吃”徵文類優秀作品展(一)

老嬸子說,玉米熟了,晾曬好了,磨面的前幾天,最好把玉米在大鍋裡焯一下水,撈出來,再晾曬乾,這樣磨出來的面金黃細膩,做出的攪飯最香了。

攪飯做好了,一人盛一碗,金黃清香,澆上汁子,紅油鮮亮,酸辣可口,吃得人們滿臉大汗。我抬頭一看,前來品嚐攪飯的好友,一共坐了三桌子,有三十多人。

老嬸子摘掉圍裙,就開始用靈寶土話說快板,我們拍著手打著節拍伴奏:

金秋九月玉米熟,家家戶戶慶豐收。

玉米穗子如棒槌,粒粒飽滿賽石榴。

全家老少齊出勁,秋收季節顯身手。

筐子抬,車兒拉,玉米穗子運回家。

家家院中堆成山,勞累一天心喜歡……

玉米清香滿院飛,奶奶凝視憶往昔。

想童年,淚漣漣,終年缺吃又少穿。

每看人家吃攪飯,別想眼中有多饞。

暗中立下凌雲志,長大定要吃攪飯……

自從改革又開放,百姓生活大變樣。

吃得飽,穿得暖,不忍飢餓不受寒。

天天白米又細面,雞鴨魚肉不稀罕。

白米細面吃膩了,忽然想起吃攪飯。

過去攪飯為充飢,今吃攪飯為改善……

你抱柴,我燒火,攪飯做了一大鍋。

踏辣子,剝蔥蒜,香菜生薑要齊全。

柿子醋,芝麻醬,和成的汁子油汪汪。

不提攪飯多好吃,一提汁子流涎水。

叫東鄰,喊西舍,前院後院必須說。

按手機,打電話,通知親戚和本家,

人員來了一大院,板凳搬了一大片。

你一碗,我一碗,汁子流得紅豔豔。

吃完頭碗吃二碗,辣得大家滿頭汗。

一會兒吃了一大鍋,都說味道真不錯……

如果不嫌我手拙,想吃再給大家做。

下次一定再努力,保大家吃得更滿意。

快板名叫《吃攪飯歌》,作者段寬洋,2005年9月成稿,是他們老兩口在勞動中創作而成。聽起來親切自然,朗朗上口,是來自民間的原汁原味的口頭文學,是鄉親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

老嬸子表演得繪聲繪色,我們聽得如痴如醉,沒有想到普普通通的攪飯,竟然引出這樣生動感人的故事。攪飯不光是家鄉的一道美食,而且在家鄉人民辛勤勞動過程中創造出的快板,竟然讓人回味無窮。

“我心中的靈寶小吃”徵文類優秀作品展(一)

TAG: 攪飯大鍋汁子玉米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