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長清最樸素的美食崮山饃饃卻流傳百年

由 笨笨的迷糊蛋 發表于 美食2021-12-13

我是一個生於80年代的長清人,土生土長在這一方歷史悠久的小鎮。打小生活水平一般,但是也並非吃著窩頭長大的,要說吃的最多的莫過於饃饃,饃饃又叫饅頭。估計這跟山西遷徙有關。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個饃饃。饃饃為日常果腹之物實在平淡無奇,但是在饃饃前面加上崮山二字卻引起了我的注意。同樣的饅頭叫法不同到底有啥區別?記得還是在姥爺門前,一輛單車一個簸籮沿街叫賣“崮山饃饃”,兒時嘴饞姥爺給買上一板,其實味道嘛談不上好吃,我的感覺是這東西就是介於饅頭與鍋餅之間的一個過渡品。上層為白色饅頭狀,下層有焦香硬殼。像極了縮小版的鍋貼。形狀如人的手指緊湊相連。饅頭前紅色梅花甚是搶眼,本以為是糖做的結果想多了。

稍稍年長後,這種樸素的 “美食”依舊存在。偶然的機會參與紀錄片外景拍攝在崮山發現了售賣崮山饃饃的店鋪,店鋪不大,裡面放著案板壓面機等等製作工具。要說這東西好吃我首先不敢苟同,因為它太過於低調哪怕你往裡面放上點糖或者奶粉。老闆人很客氣“你們先嚐嘗吧,看看跟你們家裡自己蒸的饅頭有啥不一樣”。一遍說著一遍繼續手裡的搓條。咬一口軟韌,緊接著酥脆,緊實的口感帶出麥子的清香。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麥香是個什麼味道。我也沒辦法給你們形容,但是這種味道能給你最直接的食慾!

說起這個饅頭怎麼來的就連這家店的老闆也只能是從老人口述中得知的。長清區崮山這個地方早在唐朝就有記載,崮山地處河西走廊又是去泰山的必經之路,所以各類的集市、歇腳點、驛站逐漸讓這個小地方熱鬧起來。過往人員又以趕路居多所以糧食必須耐儲藏,這種特殊的要求或許就是奠定崮山饃饃外形的主要原因吧。來到此地的人隨口一問你家這饃叫什麼啊? “崮山饃饃”帶上此地地名也就成就了遠近聞名的崮山饃饃。十個一排,鐵鍋旺灶、蒸熟的同時灼熱的鐵鍋賦予饃饃焦香酥脆的口感。蒸好的饅頭用紅色的染料賦予詩意的紅色梅花狀。

至於如何製作我也只是隨口一問,畢竟養家餬口全靠這手藝,都學會了人家還怎麼做生意呢。只是老闆的一根大木棒甚是惹眼,經過發酵好的麵糰必須要經過壓槓的過程,才能成就又軟又韌的口感。咀嚼最後口內回甘,比起家裡的饅頭硬了點,卻多了一份嚼勁。吃起來嘴巴變停不下來。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美食經歷了時間的沉澱總有一種讓人不能忘卻的理由。雖然這種饃饃在諸多面點甜品前失去了往日的風采,但卻毫不影響我們本地人對他的鐘愛。

TAG: 饃饃饅頭口感焦香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