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孝悌是傳統文化的根本

由 小小寵物精選 發表于 歷史2021-12-11

大家好,今天開始向大家分享國學中的智慧,其中論語呢,是大家最耳熟能詳的一部,論語學而篇第一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孝、弟(悌),是中國傳統社會要求子女對父母、弟弟對兄長持有的正確態度。

如此,可以防止作亂的行為。這便是孝道的社會政治意義。自春秋、戰國以後的每個朝代,都繼承了孔子的孝悌學說,主張“以孝治天下”。從重親情擴大到有利於社會秩序的規範,這是有借鑑意義的。

孔子重視個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強調以禮來建構社會倫理秩序。在這個秩序中,仁是其根本,而仁的根本又在於孝悌,是從懂得珍惜自己身邊的親人做起的,也就是俗語所說的“百善孝為先”。

有了對父母的孝和對兄弟的友愛,然後推己及人,從而建立起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等對應的關係秩序,達成社會的整體和諧。一個懂得孝和敬的人,自然會在社會中安分守己,不會去做逆反的事情。

花言巧語不講原則、表面討好別人、實際只圖達到個人目的的人。這種人,孔子是一貫反對的。孔子注重人的實際行動,強調人應當言行一致,力戒空談巧言、心口不一。這種質樸精神和本色的態度,是中國傳統道德中的精華內容。巧言令色的人往往輕薄不務實,一味追求外在的悅人而不去修養內心的仁德,擺著偽善的面孔混跡在人群之中,搖唇鼓舌,惑亂人心,使人上當受騙。明末著名思想家顧炎武曾在《日知錄》中歸納出天下兩種最不仁人,其一是好犯上作亂的人,其二便是巧言令色的人。孔子一生周遊列國,識人無數,所以總結出這樣的人“鮮矣仁”。

TAG: 孔子社會巧言令色秩序孝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