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這才是真正的《論語》!大部分人知道的很可能都錯了……

由 曾仕強 發表于 家居2021-06-21

曾仕強學堂編輯部

時間回到5年前,2016年5月24-26日,東方聖城山東曲阜迎來了一場千載難逢的文化盛會。

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親至曲阜大成殿前,登臨孔廟杏壇,開講《論語》的真義。

曲阜是聖人孔子的故鄉,一座被儒家文化浸染千年的歷史文化名城。

千年以來,孔子所創立的儒家學說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儒家思想,一直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基石和精神核心,對中華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曾教授告訴我們,中華文化之所以能夠始終綿延不絕,就在於我們的聖賢之道沒有變,我們的經沒有變。而孔子就是聖賢之道的集大成者。

曾教授還告訴我們:

《論語》裡面有太多被誤讀、被誤解的地方,長期以來是我們自己搞錯了,以致貽害無窮。

所以,現在人讀《論語》,亟需正本清源,恢復《論語》的真面目,不再以訛傳訛。

今天,【那一年這一天】教授足跡紀念專欄,讓我們繼續沿著教授的足跡,一起學習當天教授講授《論語》的智慧。

今天,我們社會危害之大就是因為“新”這個字。

“新”會逼的人類沒有未來,因為你一直新下去新下去,新到最後就沒有得可想了。所以與時俱進絕不是說隨著時間你要改變。

與時俱進有個先決條件,就是經典不可改,在這個前提之下,你才可以改。

如果你連經典都搞不懂,怎麼與時俱進?那就是亂變。

《論語》這部經典,它表面看起來很容易懂,但是一層一層往裡面挖,你就會發現,現在我們的錯誤非常嚴重。

讀《論語》首先要明白,《論語》一共有20篇,每一篇的篇名,都有它的意義。

長期以來,我們把《論語》第一篇定位為“學而篇”,說它是沒有意義的,這不符合孔子的思想,因為孔子最主要的就是“正名”。

所以

《論語》第一篇應該正名為“學天篇”。

是說,做人不管職位高低,不管從事什麼行業,都應該向“天”學習。

那麼,天不會說話,我們學天什麼呢?第一篇第一句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學天時習之。

天給我們的只是一個時,這個時是最重要的,所以叫“學天時”。

“學天時”,後面一個逗號,然後“習之”,這才真的是孔老夫子的本事,字字珠璣。

意思是,做人不管職位高低,不管從事什麼行業,都應該以自然為師,向自然學習,按照自然的規律,找到做人做事的方向。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才可以理解孔子為什麼總是述而不作。其實述而不作,準確來說應該正名為述天不作。

孔子只是老老實實地把天所垂之象引申、推廣,他沒有任何自己的創作。宇宙只有一樣東西,叫自然,自然就是天。

孔子,透過“人”合“天”的方式,把人事問題與自然現象合起來告訴眾人。

他從自然天道尋找人類行為的合理途徑,用模擬萬物的形態和事理來輔導眾人,告訴我們敬天、事天、順天走正道,自然萬事亨通。

在《論語》裡面,凡是“子曰”的,一定是孔子說的話。

因為《論語》代表的就是儒家,它不可能引老子的話。

如果引老子的話,一定是寫老子,而不會寫“子曰”。這對我們的影響也很深刻,就是後來

我們對自己的直屬長官,不可以直呼其姓。

那《論語》到底是誰寫的,不是孔子自己寫的,更不是儒家以外的人寫的。

寫作《論語》的一個是曾子的弟子,一個是有子的弟子。

因為在這二十篇裡面,只有這兩位他講話的時候,是把“子”放在後面,其他都把“子”擺在前面。

我們要從這個差異性裡面發現問題,因為畢竟不能夠稱呼自己的老師是別人,只能稱呼他叫有子、曾子。

這才是真正的《論語》!大部分人知道的很可能都錯了……

我們讀《論語》,要用《易經》的思路來讀,你就讀出它的味道來了。

全世界只有一個道,這個道,不只道家在講,儒家也在講,諸子百家還在講。

這個道,就是《易經》的道,叫做易道,幾千年來,綿延不絕。

而老子和孔子,都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解釋《易經》的道理。

孔子是替大多數中等智慧的人來解釋《易經》,而老子是專門替高等智慧的人講《易經》。

讀儒家的書要記得,孔子從正面告訴我們,多做正道的事情,多走正道,規規矩矩做人,實實在在做事。讀老子的書則是正言若反,他告訴我們,少做不合道的事。

《易經》,提供的是一種思路,不是智慧,也不是知識。《論語》也是一樣。

思路不同,產生制度不同,產生方式不同,產生種種不同,所以你想把中國人改個樣子,很難。

就像他永遠有那種落葉歸根的想法,不完全是為了民族情誼感,就是思路很難改變。

這才是真正的《論語》!大部分人知道的很可能都錯了……

總而言之,

《論語》是經典當中的家常便飯。

所謂家常便飯跟山珍海味有什麼不同?就是不管你如何吃遍山珍海味,最後還是要回歸家常便飯。 做人有張狂的時候,有榮耀的時候,有得意也有失意。

但是不管如何,都要回歸正常的生活,這就需要《論語》。

本文內容:曾教授現場講述彙編

TAG: 論語孔子我們易經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