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髖關節脫位

由 健康資料分享 發表于 健康2021-04-06

髖關節脫位

髖關節,由髖骨的髖臼與股骨頭構成。髖臼緣附有關節盂緣。使髖關節囊厚而緊張,周圍有韌帶加強,其中最強大的是前方的髖股韌帶,它有限制髖關節過伸的作用。恥骨、坐骨起始的恥骨囊韌帶及坐骨囊韌帶,都參加關節囊的纖維層,在關節腔內又有股韌帶連線股骨頭及髖臼,所以髖關節屬於杵臼關節,可做內收、外展、前屈後伸及使大腿旋內旋外的運動。

病因病理:

多因間接暴力所致。當髖關節屈曲90°及處於內收內旋位時,股骨頭只有一半在髖臼內,另一半僅為關節囊及髖韌帶所保護。在此位置上,如有強大的暴力使股骨向後方衝擊,關節囊後部即可破裂,造成髖關節後脫位,有時可合併髖臼緣骨折及坐骨神經拉傷,

症狀與診斷:

有強大的間接暴力外傷史.區域性腫帳、疼痛,髖關節彈性固定於屈曲、內收、內旋及縮短畸形.股骨大粗隆向上移位,

治療:

手法復位一:

以左髖關節後脫位為例。患者仰臥治療床上,一助手兩手按壓兩側髖嵴固定骨盆.術者左手握住患者肢踝關節上部.右手置於傷肢小腿上段後側。第一步使傷肢髖膝關節屈曲、內收和內旋;第二步沿傷肢大腿縱軸做牽引,然後強度屈曲膝關。第三步右手更換位置.改為扶住傷肢膝關節內側,使髖關節外展外旋。第四步將整個傷肢逐步伸直。此法操作時.傷肢移動方向類似”?”,左右側“?”相反。

手法復位二:

患者仰臥在治療床上.以左髖關節脫位為例。醫生站在患則.左手握患肢膝關節下部使傷肢屈膝,髖最大位和內收的同時.右手握住傷肢大腿根部貼緊向外扳拉.此時握膝節的手已轉換推膝關節外側為內收位。右手也改放在髖關節外側向健側斜上方推的同時.左手順勢下拉傷肢.當傷肢被推拉的同時,手下有“咕咚”響聲感,便已復位.此法也適用於陳舊性髖關節脫位者。

手法復位三:

(小兒髓關節脫位復位法)患者盤腿取坐位.醫生站在患者背後,雙手扶按患者肩背部,囑患者儘量向前彎腰,術者趁患者彎腰的同時,順勢向前推壓患者的肩背部,使患者上部過度前屈,使髖臼後移,股骨頭即可自動滑入臼內。此法復位簡單易行,可避免髖關節部再度損傷,患者痛苦小,適用於新傷後脫位。

髖關節復位後,有瘀血腫脹嚴重者,可包紮固定2—3周,口服活血化瘀藥物。

摘自(羅氏傳統中醫正骨推拿手法)講義

長期培訓龍氏正骨、羅氏正骨

諮詢電話:16619721755陳老師

羅東亞教授

1

羅東亞教授

骨傷科主任、國醫大學骨傷系畢業、“雙橋老太太羅有明的親侄孫、第七代繼承人”、 推廣"羅氏祖傳正骨手法"的主要負責人之一,舉辦講習班多期,弟子遍及全國各地。羅教授從事中醫正骨專業三十餘年、現任中國脊柱診療協會副會長、中醫醫院骨傷科主任、中國骨傷學會委員、中國骨傷研究會委員。

羅教授1968年出生於著名百歲骨科專家羅有明世家,自幼酷愛正骨醫學,自幼跟隨姑奶雙橋老太太羅有明學習祖傳正骨手法,受羅老太太高尚的醫德醫風耳濡目染,並跟隨姑奶接診患者,深得姑奶羅有明真傳和喜愛。秉承姑奶羅老太太濟世為民,救死扶傷的高尚醫德,為患者服務,治病救人,療效顯著,深受患者感激和信任。1988年考入國醫大學,骨傷科系,畢業後跟隨姑奶羅有明學習羅氏正骨技術數年。盡得羅氏正骨精髄,其採取的手法治療以“穩、準、輕、快”四字為原則,使患者不恐懼、不害怕,甚至對治療復位過程全然不知轉而康復,讓患者真正體驗到無痛苦的治療,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評。

2

擅長治療

骨折、脫位、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腰腿痛、老年骨關節病變、急慢性軟組織損傷,頑固性疼痛症等各種骨傷疾病。

羅氏正骨手法特點:

髖關節脫位

手法,或稱為手法治療,是醫生臨症時採用的以手法為主的治療手法。它採用各種術式,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

1、羅有明正骨特點之一“穩”:

骨傷科的患者,多以跌撲閃挫、撞擊、壓砸、車禍等原因前來就診.而無需在某一部位長時間地反覆地重複一個手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治療效果,避免不良反應。

髖關節脫位

2、正骨法特點之二“準”: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祖國醫學既強調人體內臟與體表各部組織器官的協調一性,也重視人體與外界環境的統一性。一種疾病的正確診斷,來源於各項必要的檢查。這些,都是在一個“準”字的指導下進行的,應用自如,便可收到預期的療效。

髖關節脫位

3、羅有明正骨法特點之三“輕”與“快”:

《醫宗金鑑•正骨心法要旨》中說:“傷有輕重,而手法各有所宜。”

輕—重—輕的治療順序,

一是根據病情的需要,輕重適度,該用輕手法的時候,不應用重手法;

二是在治療過程中,無論病情輕重,治療開始輕,以消除患者的鄂緊張情緒,使患者能夠與施手法者密切配合,還可避免淺層組織損傷的診斷遺漏;

治療後,按照患部的深淺程度與移位程度,適當的重,但重而不滯,重中有巧,以巧力帶重力‘治療後期輕,以疏通經絡氣血,輕而不浮,輕重適當。

“快”指的是手法純熟,靈活,輕巧,手法配伍辯證加減得心應手,迅速敏捷,使患者不受痛苦或少受痛苦。儘量達到“法施驟然人不知,患者知痛骨已攏”的要求。

髖關節脫位

4、正骨法特點之四“三兼治”:

當骨的連續性遭到破壞後,肌體因失去槓桿和支柱的作用而導致功能障礙,與此同時,周圍組織的腫脹、瘀血隨之而來。

“骨為幹,脈為營,筋為剛,肉為牆。”

這就是說,骨折後出現的氣血執行不利,肌肉的穩定因素同樣也可以引起功能障礙。它們之間相互連繫,相互制約。

5、羅有明正骨法特點之“一法多用,多法共用”:

正常機體損傷後,鑑於損傷機制、固定的手法模式是不能達到理想療效的.身體素質、損傷部位與程度,可以出現各式各樣的臨床表現。在治療階段,

羅有明正骨法,表面上看起來很簡單,易於掌握。

但經臨床實踐證明,這種認識是片面的。

它的手法技巧是很深奧的,它以手捫之,自悉其情,知其體相,識其部位,可認識X光片反映不出來的疾患,如肌肉、肌腱、韌帶、關節軟骨等損傷以及面板的寒熱溫涼。

而這些病症,會給病人帶來痛苦,或是影響部分功能,甚則出現後遺症。

這些,全憑著一雙靈敏的手去感覺、去診斷、去治療,方法既簡單、方便,又療效好。

摘自(羅氏傳統中醫正骨推拿手法)講義

羅氏正骨治療頸胸腰肩周關節四肢和祖傳膏藥製作等培訓

主講:羅東亞教授(授課全程臨床實操與手法練習、有無專業基礎都能學會)

TAG: 正骨髖關節手法患者羅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