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蛋黃該不該扔?膽固醇的話題值得了解清楚!

由 田雪吃出漂亮 發表于 健康2021-06-24

你想多吃幾顆雞蛋時,會丟掉蛋黃嗎?

害怕吃魷魚、豬腦等高膽固醇食物嗎?

如果你有點怕,或者對「膽固醇」心存疑惑,這篇文章值得讀一讀,把「膽固醇」這件事兒搞清楚。

膽固醇不可怕

很多人害怕膽固醇,大機率跟這些年逐漸高發的心血管系統疾病有關。

患有粥樣動脈硬化、高血脂、高膽固醇、冠心病等等疾病的人,常被醫生叮囑要少油少鹽、低脂飲食。

早些年,為了預防和減少心血管疾病,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有關於膽固醇攝入的限制,建議每天膽固醇攝入不超過300mg。

300mg剛好差不多是一顆蛋黃所含有的膽固醇分量,所以大家常常用蛋黃來衡量,不敢吃蛋黃這件事兒就是這麼流行起來的。

其實,

在2015年,美國膳食指南就取消了對膽固醇的攝入限制,

因為並沒有有力的證據證明膳食中的膽固醇與高血脂等疾病有關,但“膽固醇害人”這一觀念,已然深入人心了。

2020年一項有33個風險估計、1,720,108名參與者、139,195個心血管疾病事件的Meta分析發現,每天增加一個雞蛋與美國和歐洲的心血管疾病風險無關,在亞洲佇列研究中甚至發現了反向關聯。

膽固醇可以自己合成

膽固醇是我們體內的一種成分,在體內有著廣泛的生理作用,

它是細胞膜和細胞器膜重要的組成成分,也是在體內合成維生素D3和膽汁酸的原料。

體內膽固醇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自己合成,我們叫它

「內源性膽固醇」

;另一種是透過食物攝取,我們叫它

「外源性膽固醇」

人體每天大約要合成3000mg的膽固醇

,由人體各組織細胞自行合成的這些內源性膽固醇,其實已經可以滿足膽固醇在體內的生理作用。

相比之下,每天膳食當中所攝入的膽固醇並不算多,

跟自身合成的量比,是“小巫見大巫”。

一項基於269,391名40歲以上的韓國人群的佇列研究發現,低膽固醇或持續低膽固醇水平與較高的死亡風險相關。

膽固醇吸收可自我調節

細胞不斷的在新生修復,每一個細胞形成細胞膜時都需要有膽固醇的參與。

但同時,膽固醇過多會成為不小的負擔,

所以我們智慧的人體對於膽固醇的吸收,有著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

膽固醇攝入增加的同時,體內膽固醇的排洩也會增加,同時自身合成會減少。

有研究發現,在攝入1g、3g或6g的膽固醇後,其吸收率分別為60%、40%、30%,也就是說,吸收率會隨著攝入量的增加而遞減。

植物也有“膽固醇”

我們前面所提到的膽固醇,來源主要是動物性食品,植物中並不含有膽固醇。

不過,植物中含有與膽固醇地位類似的物質,被稱作「植物固醇」, 廣泛存在於蔬菜、水果、穀物等各種植物的細胞膜中。

說來,植物固醇還是個“好人”,

它們的結構類似於膽固醇,所以在消化道內吸收時會與膽固醇競爭,從而降低血液中的總膽固醇。

一項納入20篇隨機對照研究,1,273例受試者的Meta分析顯示,飲料、人造黃油等食品中新增植物固醇/固烷醇1。5~3。0g/d便能顯著降低血脂。

不用再擔心膽固醇了嗎?

對於健康人而言,並不需要太擔心食物中的膽固醇,

但對於血脂異常的人來說,依然建議遵守每日膽固醇的攝入量<300mg這個建議。

需要特別注意,解放膽固醇限制,

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對肥膩的食物開綠燈。

飲食中膽固醇含量較高的食物(如肥肉和高脂肪乳製品),

同時也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酸。

而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限制,是針對所有人的。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訂版)》中建議血脂異常人群攝入脂肪不應超過總能量的20%~30%。

一般人群攝入飽和脂肪酸應小於總能量的10%,而高膽固醇血癥者飽和脂肪酸攝入量應小於總能量的 7%,反式脂肪酸攝入量應小於總能量的1%。

合理且容易達成的飲食原則:

❶ 注重攝入富含n-3系列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魚。

❷ 主食要有一定比例的雜豆類、薯類、全穀物,增加膳食纖維和植物固醇的攝入,促進體內多餘膽固醇的代謝,降低體內膽固醇的含量。

❸ 減少五花肉、豬油、牛肉、豬腦等高脂肪食物攝入,降低高血脂、高膽固醇的發生風險。

對於健康人群而言,不需要刻意強調限制膽固醇攝入量,

日常膳食只要注意種類多樣,營養均衡,各類食物在推薦攝入量範圍內即可。

但有血脂異常的人,飲食要更加講究,這三條關鍵點可以做到,就能事半功倍了。

當我們健康的時候,吃什麼都好說,什麼限制都可以偶爾放鬆放鬆。

但患有慢性病的人就不能這麼任性了,各項指標有異常的情況下,原本不成問題的放鬆,都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所以,我們要適當的限制不健康飲食,讓自己始終保持在比較健康狀態,這樣才有資格擁有真正的飲食自由。

參考文獻:

[1]付佳,楊月欣,張立實,韓軍花,王波。植物甾醇/甾烷醇對血脂作用的系統評價研究[J]。營養學報,2008(02):181-184+189。

[2]。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誌,2007,35(05):390-419。

[3]。 顧景範,杜壽玢,郭長江。 現代臨床營養學[M]。 2019。

[4]。金超,曹中朝。動脈粥樣硬化相關因素研究進展[J]。現代臨床醫學,2016,42(03):166-169。

[5]。譚宜將,劉衍民.膽囊結石發病原因研究現狀與進展.中國實用外科雜誌,2009,029( 007) : 602-603.

[6]。 Jeong SM, Choi S, Kim K, Kim SM, Lee G, Son JS, Yun JM, Park SM。 Association of change in total cholesterol level with mortality: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PLoS One。 2018 Apr 19;13(4):e0196030。 D

[7]。Drouin-Chartier JP, Chen S, Li Y, Schwab AL, Stampfer MJ, Sacks FM, Rosner B, Willett WC, Hu FB, Bhupathiraju SN。 Egg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ree large prospective US cohort studies, systematic review, and updated meta-analysis。 BMJ。 2020 Mar 4;368:m513。

TAG: 膽固醇攝入血脂攝入量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