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我的豫北小村——年前準備

由 豫北小孩兒 發表于 美食2021-12-14

蒸花糕、饅頭、菜點

投入精力時間比較集中多的是蒸饃。先把廚房打掃乾淨,所有牆犄角旮旯,甚至床底下的灰塵蛛網都要清除掉。鍋蓋、案板、面撇兒,饃筐等炊用具,統統要刷洗一遍。然後集中精力,全家人都下手開始蒸饃。忙活起來也是起五更打黃昏。人多客多做的饃多,有的戶一蒸就是三四天。準備足夠正月十五前吃的。花糕棗花還要放到二月二才吃,那時吃不害眼。臘月天短又冷,發麵困難,大都是起五更和麵,放到熱被窩裡,用淨布墊住,再用塊熱磚暖住。近些年有的用熱水瓶兒、熱水帶,用電熱毯的更好。面發了,做好的生饅頭,再放到熱被窩裡面醒著,(當然有淨布墊隔),醒透後再上鍋蒸。以前燒柴鍋時,家家都早有準備好的燒柴,或劈好曬乾的樹疙瘩碎塊、木頭軲轆等,有火焰的硬柴燒鍋。當然,燒碎柴禾的也不少,如莊稼桔杆等。蒸饃一般是先蒸饅頭,貢頂饃、棗花、花糕,敬神尊祖擺供用。以後是家常吃的花捲、雜麵饃、高梁豆麵窩窩、糝子窩窩、棗窩窩、粘面窩窩,還有用紅芋、大棗、綠豆、鋀豆、煮爛搗碎成餡,做豆餡饃,外面包層面皮蒸熟即可,口味又面又甜。家家還蒸不少菜包,村上人叫它“菜饃”。多以蘿蔔菜為主,鹹味,喝粥當“就吃”(注:“就吃”即吃飯時的菜名佐料)。“菜饃”菜以往多是蘿蔔絲,先將蘿蔔菜用擦床兒擦成絲,放到鍋裡煮熟。煮時多是蒸饃水,趁熱水省柴火。沒有蘿蔔或買不起的,就用蘿蔔葉或紅芋葉狠煮。煮熟煮爛後撈出來放到冷水裡泡,泡一晚上,再撈出來用布包住,將水擠幹,然後剁碎,撒上鹽拌勻,就是大包或餃子餡。餃子餡比較細膩,質量較好,大包餡比較粗,質差。有錢的戶,就買點肉剁碎摻進餃子餡。不論餡孬好都是包子。

油炸食品

過年還要做一些油炸食品,像用白麵糊過油炸成的面飥;麵粉摻菜炸製成丸子;白麵團兒擀成面片再切成長條形,過油炸的焦葉等。

煮肉、燒肉

豬肉在下鍋煮前,先洗淨切成方塊再下鍋煮。煮熟撈出來,控去油水,肉面上抹一層面醬或糖色,放到熱油鍋炸,去除腥味,吃著可口,看著好看,這叫“燒肉”,用來給神仙祖先擺供、招待客人或自食。

置辦香燭紙碼

過年最需要置辦的是香燭紙碼、窮富都必不少的,連火鞭炮仗都是很重要的一大筆開支。即便是到現在,這個習俗也沒有多少改變。

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請”(即是買)幾捆兒,燒給神靈祖先的香,“請”幾提兒草紙箔或金銀紙箔,“請”黃裱紙和金銀紙張,做疊元寶用。“請”灶王及門神與其他神象,購買許多火鞭炮仗焰火等。

保平安、著煙火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香燭紙炮是最鼎盛時期。每逢集日或古會,擺的都是一道街一道街的,攤位一家挨一家,貨品偎貨品。特別是距村東北十里路的保安集,臘月十五會,更是盛會空前,會大人多,摩肩接踵,擁擠不堪。鞭炮相鄰攤位竟相燃放,招攬顧客,整個集市闢哩啪啦響徹雲宵,不絕於耳,象炸鍋了一樣,儘管業主會前給火神爺上了香,祈求保佑,可總免不了著火事件發生,一著就是一道街。鞭炮箱子本來包的嚴嚴實實,也礙不住自行燃放爆響。有的看見別處著火了,抱起自家的箱子就向會外跑,跑著跑著就響起來了,串出來的炮仗四下炸開,象沒頭蒼蠅般胡飛亂鑽,鑽到誰家炮仗箱子上,又成為新的火種,導火索,再將這家引爆。那些鞭炮都是當地農民的手工製品,且質量都不很高。那些年,保安集臘月十五會,連續數年,年年都著焰火炮仗,可焰火商販們,還是硬著頭皮來趕會碰運氣,因會大銷量多,利潤豐厚,正由於銷售者眾,才存在更多隱患,引發火災。

臉面值千金

如果有娶媳婦或嫁閨女之事,那家就更加奢侈,甚至舉債也要講臉面,穿戴要煥然一新,席面更要象回事,不能差了,要盡力所能及的準備菸酒菜,品質不厭其華貴,菜類不厭其繁多,甚至連使用傢俱,也不厭其精美。王海人好講排場,擺闊氣,不少人是打腫臉充胖子,說是“臉面值千金”。

外出遊子不忘過年

每逢過年,外出遊子只要有可能,總要攜妻帶子,不顧路途勞頓、回家團聚,給父母捎上喜愛的衣物,酒肉、糖果、點心等,以贏得老人的歡心。即便脫不得身,也要千方百計抽空,提前送些年貨給老人,如雞鴨魚肉、糕點糖果核桃柿餅等。如有爺奶、伯叔長輩或兄嫂,過年都應有所表示,或錢或物,不拘多少。回不了家的,請託人捎禮,或帶錢物回家,總之,過年誰也不會忘記老人,人不到禮到了,以示尊親禮敬。孝順能贏得人們的讚譽欽佩與葆揚。禮不到會招來於親人不孝的譴責,受人豈鼻。

每到過年時,全國上下,各地各單位都很重視,無不積極準備,不論軍民官商,還是工農學技等,戶戶人人都邊籌辦,邊熱切期盼著過年那一天。

TAG: 過年鞭炮放到窩窩蒸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