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山谷·山坡|不同的地形對葡萄種植和葡萄酒的影響真的很大嗎?

由 中美納帕谷美酒生態圈 發表于 美食2021-12-13

關於地形的各種定義

有人說對於山坡葡萄酒的推崇更像是一種營銷手段,因為釀造一瓶葡萄酒的過程中有著太多的風格變數,因此完全按照風格來判斷一瓶酒來自谷地還是山間,即使不是不可能,也是非常困難的。比如一些山間葡萄園出產非常富有表現力的果實,但一些來自谷地的葡萄酒也會有高海拔引以著名的優雅與樸素。

在納帕谷有五個子產區可以被認為是山坡地形,包括位於瑪雅卡瑪山脈西面的維達山產區,春山產區,鑽石山產區,以及東面的豪威爾山產區和阿特拉斯峰產區。這些產區平均海拔在182-609米之間,海拔最高的葡萄園位於阿特拉斯峰產區,有792米高。

簡單來說,從地形、風格、葡萄栽培和釀酒等方面,可以大致定義山谷與山地的區別,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地形

一般說來,山坡更容易受到盛行風的影響,給葡萄藤帶來更多的壓力。而斜坡更陡,有時甚至令人眩暈,所以梯田很常見。

納帕谷的各個產區之間土壤有很大的差異——火山凝灰岩、白色火山灰、壤土、石灰岩——它們的共同之處在於,它們通常都很貧瘠,多岩石,具有良好的排水能力,深度從不到1英尺到幾米不等。在許多地區,岩石會衝破地表,而進行種植時通常會使用炸藥和鑽孔裝置。比如安·科爾金(Ann Colgin)曾花了一年時間在普里查德山(Pritchard Hill)為她的土地做準備,在過程中使用了12臺巨型土方機械和炸藥。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客觀條件使得山間葡萄的栽培變成了一個非常昂貴的生意。有些葡萄園還需要被分成十幾塊或更多塊小塊土地,分別進行採摘和釀造。山間葡萄酒往往是在種植成本極高的土地上少量生產的: 從科爾金(Colgin)酒莊到布萊恩特(Bryant)家族酒莊,許多納帕“崇拜”葡萄酒都來自高海拔產區。

另外山間葡萄園的朝向也非常多樣,最典型的如豪威爾山上的迪諾·西馬羅薩(Dino Cimarossa)葡萄園圍繞山頂繞成一個圓,同時面向四個不同的方向。

溫度

納帕谷山間子產區最有趣的特徵之一是:不同於世界上其他許多山區,它們不能簡單地被描述為涼爽的氣候區域。

逆溫層意味著山谷中較冷的空氣推動熱空氣向上流動,所以夜間的低氣壓可能比山谷低氣壓要高(比山谷低氣壓高11攝氏度),但白天的高氣壓要比谷底低——下午往往更涼爽。這裡的溫度幾乎從來沒有超過100華氏度,比山谷夏季的溫度要低得多。

山區也往往更乾燥——在夏季沒有大霧造成的強烈溼潤——而且很少受到霜凍的影響。

幾個山間子產區之間有溫度的變化。北部的鑽石山(Diamond Mountain)是最溫暖的地區之一,而毗鄰卡內羅斯、距離海灣幾英里的韋德爾山(Mount Veeder)則要涼爽一些。

葡萄藤

山坡上的葡萄藤會受到風和缺水的壓力。它們都比較小,沒有那麼有活力——六、七年的葡萄藤看起來就像只有兩年一樣大。

葡萄束更小,尤其是赤霞珠(Cabernet): 葡萄束一般不超過拳頭大小。漿果體積也較小,果皮較厚——果皮和果汁的比例是山谷裡的一半。

另外葡萄產量要低得多——通常是每英畝1。5到2噸

葡萄在山坡上的收穫時間要比在山谷裡晚——通常大約兩週——葡萄懸掛的時間更長,但通常是在較低的糖度下采摘的——白利糖度25度,而在山谷底部則是27度或更高。

如果說紅葡萄酒的釀造完全是關於單寧的管理,那麼對於山間葡萄酒來說更是如此——相信每一位釀酒師都有同樣的經歷: 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處理赤霞珠中的單寧。彼得·魯比索(Peter Rubissow)將他在韋德山上的葡萄園描述為“像一匹賽馬——非常強大,很難駕馭”。

風格

山間葡萄酒有新鮮的自然酸度和單寧的抓地力,通常有礦物的特徵,包括紅色或藍莓水果;綠色光譜(草本植物,乾草和鼠尾草,而不是辣椒或新割的草)。

山間葡萄酒傾向於具有明確的、粒狀的單寧和較低的酸度——單寧是精確的,通常在明亮的水果的衝擊後在後期的味蕾中出現;單寧就像是腳手架,支撐著圓圓的溫暖的水果風味。

山間葡萄酒還有一種質樸,正如牛頓酒莊的克里斯·米勒德(Chris Millard)所說,他把自己的葡萄酒描述為“質樸的”,這個詞在歐洲可能帶有貶義,但米勒德把它看作是野生水果與栽培水果之間的區別:前者是野薔薇上長著小而濃郁的黑莓,另一種是你在超市裡買到的那種大而完美、乾淨的栽培黑莓。

同樣,也有不同的觀點:有人覺得山間葡萄酒的單寧能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因此在釀造時,它們的強度與葡萄酒的其他成分非常協調。一般來說,山坡上的葡萄酒顏色更深,口感更鹹,而谷底的葡萄酒則有更多的紅色水果和糖味。

品鑑

很明顯,在品鑑這個主觀感受上,山間和谷地葡萄酒的區別不會有簡單的結論。凱西·科裡森(Cathy Corison)認為山間酒和谷底酒可以透過前者的“果香濃郁”和後者的“酸味爽快”來區分。克里斯·豪厄爾(Chris Howell)則表示不同之處在於山間水果產生的單寧的質量:厚皮的山區種植的葡萄產生強烈的單寧,需要在釀造時小心處理。谷地葡萄酒更討人喜歡,更平易近人,也更友好。關於山谷葡萄酒是否能透過採摘更晚、更成熟的葡萄來達到這種可接近性曾有過一些討論,但科裡森對此提出了異議:“不管你把葡萄掛多久,區別都會存在的。”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相對酸度和pH值決定的。與許多山區不同的是,納帕海拔較高的葡萄園因為往往在夜間比較暖和,產生的酸度比山谷低。所以這兩種風格可以透過它們的結構差異來區分。谷地葡萄酒在霧中有更涼爽的夜晚,保持了這種爽快的酸度,而山地葡萄酒的pH值較高這一點是無法改變的。

釀酒師的角色

對於釀酒師在葡萄酒釀造過程中扮演的角色,豪厄爾(Howell)認為當人們談論地點時,本質上還是在談論葡萄酒的釀造選擇,不過他覺得在“地點”上,山地比山谷更佔優勢。釀酒“不僅僅是為了追求水果”,水果之外有結構,還有質感。Mondavi(夢達維)也同意這一點,“釀酒師的作用顯而易見”。他指出,科麗森的單葡萄園Kronos赤霞珠有許多山區種植葡萄酒的獨特標記,這是由葡萄的陳年和葡萄種植的選擇帶來的厚重豐富的口感,緊湊的結構,悠長的回味,讓人聯想到山地水果的味道。”

本文譯自http://adamlechmere。blogspot。com/2013/12/napa-mountain-vs-valley-floor-tasting。html?m=1

所有文章首發公眾號:美國納帕谷美酒

TAG: 葡萄酒山間葡萄單寧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