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粵菜是否過時了

由 使用者青柳先生 發表于 美食2021-12-08

最近,一個東北小夥到廣州踩場粵菜的影片,引起了網路的廣泛關注,爭論不斷。我不想就地域文化的觀點做更多的評論,我思考的是粵菜是不是真的過時了?

民以食為天,大家辛苦了一天,最想吃的就是一道符合自己口味的美食。孩提時候,最愛的吃的就是媽媽做的飯菜,那是媽媽的味道。成家了,最愛的也許就是老婆做的飯菜了,那是家的味道。出門在外,遠離故土,最愛吃的也許就是家鄉的味道。中國人為什麼這麼喜歡美食,因為美食裡有故事,一道好吃的菜,吃的是情懷,品的是人生,傳遞的是滿滿的愛意。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所以每個人的口味會根據不同人的生活環境的不同,地區條件的差異而不同。所以美食要做到口味標準化基本不太可能,標準的東西只能稱為食物,但不會是一道美食。非常感謝前人的智慧,在燧人氏鑽木取火之後,煮熟後的食物開始了烹飪創新,才有了我們難以割捨的美食。許多菜品推出的時候,也許背後還有動人的故事,這就是美食文化。所以美食不一定只能在高檔酒店擁有,好的美食就在民間,就在我們的身邊。

粵菜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深受海內外華人喜愛,這是不爭的事實。粵菜的特點用四個字可以表達,博,精,鮮,潤。博,取材廣泛,無所不吃。精,製作精巧,追求享受。鮮,食材新鮮,口味清淡。潤,講究制湯,粥水不斷。聽起來非常講究,好高大尚吧。其實不然,因為粵菜是廣東人骨子裡的文化,每個廣東人都會自己做菜,每個廣東女人都會煲靚湯。這個是傳統。飯店裡的廚師,只是集大成者,讓大家可以輕鬆享受美味的一個途徑,不是全部。

說了半天,也許你會問,到底你觀點是什麼呢?我的觀點就是,粵菜永遠不會過時。很多人說粵菜因為食材限制,地域特色,出不了廣東。那事實是這樣嗎,全世界都知道粵菜,全國都知道粵菜,可以說世界各地都有粵菜館。這就是粵菜驕傲的地方。大家都知道我國有四大菜幫派,八大菜系,粵菜當仁不讓。

也許你會說,粵菜太高階了,不是平民能消費的。這話也對也不對。對於廣東之外的消費者,的確受食材和廚師的限制,很難有親民的價格。但粵菜的發展也是從無到有的,也是從食物匱乏到豐富的過程。基礎的烹飪,烤,烤鵝,烤乳豬。醃製食品最有名的臘腸,臘肉,臘雞,臘鴨,粵菜都有。後來才發展到燒鵝,燒雞,到叉燒,這是個進化的過程。這次爭議的艇仔粥,原來只是船家將打撈上岸的雜魚雜蝦等不值錢的海鮮,跟白粥一起煮,調製出來的美味,當時的價格應該很親民的。所以美味還是來自民間。有句話食在廣州,但廣州的廚師大多是順德人。可見好的廚師都是來自民間,也許鄉村的一道盆菜也是美味。

還有人說粵菜出不了兩廣,不符合現代社會的潮流。我是上海人,從小長在上海,也嚐遍了上海的美食。上海可以說是最早的移民城市,1842年開埠以來,全國各地包括世界各地的人都來闖蕩上海灘。這樣造就了上海的海派文化,海納百川,兼收幷蓄。上海也有粵菜館,著名的有杏花樓,新雅粵菜館等,這些都是解放前的老字號。現代還有很多廣東人,香港人來上海開港式茶餐廳,粵菜館,林林種種,不計其數。不過上海的所有菜館有個特點就是變,不管你是什麼地方的菜,來了就必須符合上海人的口味,粵菜館也一樣。解放前很多大老闆都是廣東人,像南京路上的四大百貨公司,老闆都是廣東人,所以那一帶的粵菜館也就特別多。不過傳承了一百年,現在的老字號粵菜館口味也在變,變得更符合上海人的口味,精華還在,不過更多的有西式菜的味道,你說不正宗了,我承認,不過還算是粵菜館。這就是走出去的粵菜館的生存之道,我相信在海外的粵菜館也會變味,變得更符合當地大眾的口味。

就美食而言,大多數人停留在舌尖味蕾的刺激上,卻忘記了食物本身的味道。粵菜在食物的鮮字上做文章,跟別的菜系理論上是衝突的。比如川菜的麻辣香鮮,重油重辣。京菜以炸、涮、爆、烤、扒為主,清脆、香酥、鮮美為特色,味醇厚重。美食到底是什麼,從古至今,爭論不斷。不過廣東人還是我行我素,不會被外界的爭議而干擾,享受自己家鄉的味道,這才是生活。現代健康學要求我們擺脫三高的途徑就是低鹽,少油,少脂肪。這好像只有粵菜符合要求,粵菜的靚湯還喂有藥材,可以滋補養生。幾千年前的美食,還符合現代健康飲食的需求,你說那是會淘汰的嗎?也許有人不服,廣東人沒有三高人群?還別說,廣東的胖子真的不多,不過,告別三高不僅僅是飲食習慣,還有運動消耗熱量,食物攝入量等因素有關。對待美食,要尊重,但不能過量,節制還是要有的。

所以希望大家善待粵菜,不要打擾他們的寧靜,讓粵菜一代代的傳承下去。你可以不喜歡吃,但別說他是糟粕,傳承幾千年的菜系,本來就是一個傳說,一種文化。

TAG: 粵菜美食粵菜館廣東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