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愛吃肉的我,總是懷念小時候吃過的肉

由 鄉土大河南 發表于 美食2021-07-26

人是不是食肉動物我不清楚,反正我是好吃肉。

八十年代的農村儘管在逐步走向繁榮,但是吃肉只是在過年才有的事,平常是基本上吃不到肉的。

每年臘月二十三前後各家都會買上十斤八斤或更多的豬肉,用繩子高高地掛起來,到年根根期再說。

豬肉也叫大肉,為什麼叫大肉?可能是大部分人都好吃的緣故吧!那時候家裡是幾乎不買牛肉羊肉的,我在二十歲之前沒在家吃過牛羊肉。所以過年能吃上豬肉也是等待了一年的期盼。

過年有個非常重要的節目就是熬肉,買回來的大肉大部分都要在大年二十九左右煮熟,等過年來客人時方便做菜。在我的記憶中,過年就是吃肉,吃肉就等熬肉那一天。

把大肉切成多半斤重的一塊塊,放到鍋裡,再加上適當的花椒、大料、辣椒和蔥、姜、蒜,添上水,再放些鹽和醬油,用事先準備好的劈柴熬吧!

這時候的我老老實實坐在鍋對門燒鍋,巴不得鍋裡的肉趕緊煮熟。其實用劈柴燒鍋幾乎是不需要專門燒鍋的人,我坐在那裡一是暖和,二是為第一時間吃肉找個藉口,第三在大人們面前表現一下。那燒鍋的一個多小時感覺很是漫長,我一直是在翹首以盼中!

肉在鍋裡滾了大約一個小時,肉色也變成了醬紅色,湯也變濃了,母親用筷子開始扎著肉塊看看熟透沒有,我那會兒只嫌母親的動作慢,巴不得趕緊切兩塊吃。直到母親用筷子扎出一小塊偏瘦的肉,放到了案板桌上我才放心:肉熟了,不用等了!

我毫不猶豫地從鍋對門站起來,來不及拍掉身上的灰塵,直接來到案板桌旁拿著菜刀把熱氣騰騰的肉切成若干小塊,用手拿著稍微吹兩下就塞到了嘴裡,儘管還是有點燒嘴。一年來對肉的渴望這會兒變成了肥嘟嘟的現實,一年就這一天吃肉是最過癮的。

當然,雖說煮了一鍋肉,也不是隨便吃的,不是大人捨不得讓吃,而是怕有些沒出息的人使勁吃,吃多了引起消化不良那就事大了!用家鄉話說:白吃著了!

煮熟的肉撈出來冷涼後放到一個掂有報紙的竹筐裡,用繩子高高掛起來。防止我的偷吃,也是在防止老鼠和貓的偷吃。

過年來了客人,母親都會炒好多菜,直到把小方桌放滿為止。菜一定是吃不完的,所剩下的菜(包括不少的肉)放到灶夥屋裡過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放到鍋裡餾餾,那才是真好吃。冬天的夜晚灶夥屋裡屋外氣溫都是一樣的零度左右,餾過的剩菜剩肉這麼的好吃我想這裡邊一定會有一個優美的化學變化。

那時的農村偶爾也會捨得吃頓雞肉。

當時家家戶戶養雞不光是為吃鹽,還要從雞屁股眼裡摳出學生上學的學費。當時只要家裡喂二三十隻母雞,基本上家裡姊妹們上小學的錢就不發愁了。

餵雞還有一個重大的作用是招待不速之客。凡是家裡突然來了客人,中午又不能走,去店街買肉又來不及,母親會悄悄地走到一群搶著啄食的雞子旁,看準一隻不好好下蛋的九斤黃,麻利的抓到手裡,再有大約一個半小時時間,

一大份色香味俱全的燉雞子就端上了堂屋的小方桌上。當然,那是一份純雞肉,不摻土豆不摻粉條,我們是在客人走後迫不及待品嚐剩下的農家自制柴雞。那是標準的劈柴鐵鍋燉的柴雞,就是客人吃剩下的殘渣剩羹我吃著也比現在大街上的所謂的鐵鍋雞、大盤雞好吃多了!

好像記得每年的中秋節,也是農民的秋雜巴最忙的時候,繁忙的鄉親們根本沒有時間享受花好月圓,中秋這天就是中午改善一下伙食。

母親從地裡摘回一個大冬瓜,殺一隻個子大點的雞子,在鍋裡一燉,就是過八月十五了。摻了冬瓜燉出來的雞子確實不如家裡有客人時燉的一份純雞肉,不過能吃上肉已經很知足了。

我家住在村邊,院門口就是耕地。因為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那幾年沒少吃被農藥藥死的雞子。

在莊稼苗出土後,散養的家禽成了禍害莊稼的主力軍。往地裡放些拌過農藥的糧食籽成了對付家禽禍害的唯一辦法。在這樣一種民間特有的管理方式下,我家幾乎每年都要有雞子被藥死的情況發生。

中了毒的雞子竭盡全力跑回院裡,母親發現情況不對,趕緊用剪刀破開雞的嗉子,把裡邊吃進的東西擠出來,命大的雞子堅持一會就沒事了。有些搶救無效的雞子捨不得扔,母親把它毛拽淨,內臟全部掏出來扔掉,在涼水裡泡上半天后剁成小塊,放到鍋裡使勁地炒,炒的時候會倒上半瓶白酒,據說可以解毒!

用藥死的雞子炒出來的雞肉也是異常的鮮美,吃著也是津津有味,根本和正常殺死的雞子炒的雞肉沒法區分。到現在我還認為,那種吃法雖不科學,但沒有任何不良後果,起碼是我自己沒少吃,一切正常。

有時候實在饞得不行了,村外頭的野味成全了我們這些小夥計們。

村邊的小河水草豐茂,魚飛蝦跳,為了吃點腥葷解解饞,我們十來個年紀相仿的小夥伴們在河裡用土垡子堵起一節,水往兩頭攉,河裡有的是魚。大約經過多半天的辛苦,我們能收穫到兩桶的魚蝦。大家商量好在誰家油炸,小夥計們把兩桶戰利品抬到他家,倒到一個大膠盆裡,都過來開始收拾。

傍晚時分,大家圍在當院裡,吃著剛油炸出鍋鮮香的魚蝦,感受著自己的勞動成果,交流著是哪種魚好吃哪個不好吃……那是多麼的幸福,那種鮮香只有在那時那地才能感受到!

那時候的夏天,雨多雨大,一下雨就是溝滿河平,蛙聲一片。我們把用腳踏車輻條磨的釺子結實地綁到竹竿上,去漫天地裡溝邊扎青蛙,順著蛙叫,輕輕過去,一般釺子不會空。半晌下來鬆鬆的能收穫幾十只青蛙,有渾身青色的我們叫老青,有渾身灰白相間的我們叫它老花。不管是老青或是老花都要成為我們的美食。把青蛙的兩個大腿用剪子剪下來,油鍋裡一炸,那個真是好吃。

當時只知道好吃,不知道那是犯法。還沒有對野生動物園的保護有啥概念。現在的夏天很少看見溝滿河平的盛景,更很少聽見蛙聲一片。

中秋時節的地裡,更有著多種能吃的野味。有種個子大的螞蚱我們稱之為老扁,一般生活在溝邊的草叢裡,不費多大的勁就可以捉到。用老黃狗(狗尾巴草)把老扁穿成串,用撒落在地裡的麥秸點著火,稍微一燒,生不爛熟的美味就入口了,沒少吃這種野味,好的是從沒有拉過肚子。

記憶最深的是摟黃豆葉時地裡成群的蛐蛐,用尿素袋子裝回家,清水一淘,晾乾油炸:焦香!遺憾的是就吃過一次,騰完茬的大人們都在忙著犁地種麥,沒有閒工夫炸蛐蛐吃!

後來外出求學、漂泊了十幾年,遊蕩了半個中國,每到一處總要品嚐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吃了不少美名遠揚的品牌肉品,總是感覺沒有小時候在家吃的肉香!

五年前回到社旗,好吃肉的我聽說街裡頭誰誰家的滷肉好吃,慕名前往,趁熱切了一斤,回去一嘗,沒有小時候過年熬的肉好吃,更沒有餾過的剩菜剩肉好吃。

城東鎮上特產燒雞已百餘年,我又騎車慕名前往,味道不錯,但還是感覺不如以前家裡被藥死的雞肉好吃。

回到莊上,到地裡看看,河是幹河,河坡上有著一堆一堆的垃圾和漚壞了的莊稼秸稈。溝是乾溝,溝邊也很少看見迎風招展的老黃狗。聽不見了蛙鳴,看不到草窩裡的老扁,更找不到了三十多年前原野裡的美味!

喜歡吃肉的我只好買了一隻帶鍋圈的鐵鍋,找點廢舊的木料做劈柴,在自己學著做肉吃的過程中不知道能否會找到那時的感覺?

作者簡介

胡清濤,社旗縣大馮營鄉張莊人。

TAG: 好吃雞子過年雞肉地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