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齊魯美食】魯山響馬河農家院裡的地耳,一盤炒雞蛋的美味味道

由 文化思考者 發表于 美食2021-07-20

閒話“地耳”

孫趙兵

週末,到魯山響馬河農家院遊玩,

晚餐時愛人點了一盤地耳炒雞蛋,菜端上桌,青翠的辣椒、金黃的雞蛋、黑色的地耳,看著讓人眼饞,迫不及待嘗上一口,沒有了兒時的味道,卻勾起了兒時的回憶……

地耳,又名地皮,俗名“地曲連”,別名“雷公屎”,因為它常常出現在雷雨天之後。小時候在老家,常盼望著下雨,不為別的,只為雨中雨後能採到地耳菜。春天的雨溫婉細膩,似母親的手輕撫著額頭,雨落之後,荒坡野嶺河灘草叢,地耳就一叢叢、一簇簇,悄然露出地面,黑裡透綠,綠中泛亮,像極了泡發好的黑木耳。不上學的時候,挎上小竹筐,約上兩三個小夥伴,在小雨中或是剛下過雨太陽還沒出來的時候,去野地采地耳,如果太陽一出,經過日頭一曬,本來肥潤翠軟的地耳就會幹癟萎縮,緊緊貼在地上,不好採摘,所以最好是在小雨天去采地耳。在雨中採摘地耳,是兒時最愜意的一件事,不用打傘,就披一塊塑膠布,聽雨點打落在塑膠布的沙沙聲,細細的雨落在臉上、身上,也落在匍匐在草叢中地耳上,野地的青草經過雨水的浸潤更加嫩綠,野花在雨中也顯得格外嬌豔。奶奶說地耳能生吃,看到特別鮮嫩的,我就捋一撮。直接送到嘴裡,水靈靈,嫩生生,像木耳般脆,但比木耳嫩;如粉皮般軟,但比粉皮更鮮,潤潤滑滑,吃起來格外的鮮嫩。

地耳採摘回去,奶奶做“地耳豆腐”,先把豆腐切成小塊,放在鍋裡煮一下,撈出過水,鐵鍋裡燒油,蔥花煸炒後,放入豆腐、加入鹽,倒上水,煮沸,最後再放入地耳一起燉,奶奶做這些的時候,我就和家裡的小黃狗,守在灶夥門前,看燃燒的柴火映紅了奶奶的臉,就那麼眼巴巴地等著美味出鍋……

記得有次在飯桌上吃地耳豆腐的時候,也許是沒有洗乾淨的緣故,我嚼了口沙,頓時憤憤的嘟囔聲“真磣牙”,奶奶聽到了,把食指放在嘴邊:噓,不要嚼地耳的耳根,地婆婆會聽到的——-奶奶迷信,把天稱為“天老爺”,把地稱為“地婆婆”。我感到可笑,地咋能聽到,她有耳朵嗎?奶奶說,咋沒有,天、地、花、草、樹木,萬物皆有靈,萬物皆有耳。

奶奶說這話時,我正夾一口地耳入嘴,突然想起來,地果真有耳,這地曲連不正是地耳嗎?這樣一想,我忽地惴惴不安,對大地突然有了從未有過的敬畏感。

“爸爸,這盤菜不好吃,有沙子……”兒子嘟囔道要換個菜,我也學奶奶的樣子,把食指放在嘴邊“噓,不要嚼地耳的耳根,地婆婆會聽到”————說這些話的時候,我那可敬的奶奶已經去世二十多年了。

TAG: 地耳奶奶豆腐兒時採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