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老祖宗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度7寸6分?作為中國人必須瞭解

由 陽陽說車 發表于 汽車2021-12-12

我們現在經常有句話形容兩個事物“差不多”,就是“半斤八兩”。為啥“半斤八兩”是差不多的意思呢?因為在古代半斤就是八兩,也就是說16兩是1斤。為什麼16兩是1斤呢?這其中可是包括很深的哲理的。類似的,還有我們標準的筷子長度為什麼是7寸6分呢?細細追究起來,其中都是深不可測的道理。

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天人合一的民族,在我們的文化當中無時不刻都體現著以人應天,以天合人的大智慧。用現代的語言來說,這就是一種整體的、系統的宇宙觀,我們古人認為天地之間所有的東西都是相互聯絡、相互影響的。比如,我們的人文始祖黃帝有《黃帝陰符經》當中這樣寫到:

“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這句話哪怕是一個從來沒有讀過這本書的人,不認得文言文的人,看了之後可能也有一種震撼的感覺吧!我們的古人,能夠將整個宇宙的執行規律都透過自己的手或者身體來體現出來,這是多麼神奇的事情啊!這也就是為什麼古人常常會有“掐指一算”的原因,因為他們能夠以自己的手掌為模型,對應天地這個大模型。

所以古代在制定制度、甚至是制定名分的時候,就必須考慮到天文、地理、人心,要是沒點兒說道就亂取名字,是會被人嘲笑為文盲的!比如為什麼1斤定義為16兩呢?這就要提到我國古代偉大的科學家魯班了。相傳魯班是個偉大的工程師,《墨子》當中還專門記載了他為楚王打造攻城器具的故事:

“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於魯,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公輸盤。”

公輸盤就是魯班。魯班為了便於製造更加精密的儀器,他首先發明瞭木杆秤。但是木杆秤1斤分成多少個小刻度呢?魯班是這樣想的:天上有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加起來所以定為13兩1斤。不過13是一個質數,13分之1更是一個無限小數,對於當時的老百姓來說,這1兩到底是多少還真是個麻煩事。

到了秦朝統一天下的時候,秦始皇命令李斯統一度量衡。李斯是法家學派代表人之一,法家的重要思想就是“法者所以愛民也,禮者所以便事也。是以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所以李斯當然也不打算繼承這個並不是很方便的13兩1斤的進位制——老百姓搞不清楚,商人還特別利用這一點兒缺斤少兩。

於是李斯就決定在魯班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的基礎上,再加上福祿壽三星,也就是16兩1斤。這樣的話,既能合乎天道,又方便了老百姓量取物品重量。因為古人可以用天平把物品分為相等的2份,所以16進位制劃分起來特別容易,老百姓也特別容易弄清楚。同時李斯還告訴大家,做買賣要講誠信,缺1兩就沒有福星的庇佑,缺2兩就沒有祿星的庇佑,缺3兩則會折壽。雖然這個理由很不科學,但是卻充滿了濃濃的人文關懷。

至於筷子,相傳是大禹在治水的時候由於時間匆忙來不及用刀叉叉菜,於是就用樹枝在煮沸的熱湯裡撈菜吃,由此產生了筷子。由於筷子比刀叉更加方便,而且與禹王聯絡在一起,所以後面大家便漸漸地流行起使用筷子來。連當時的商紂王也免不了跟著當時的流行風格“從眾”了一把:

“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

不過隨著筷子逐漸普及,大家對於筷子的形制要求也就嚴格起來。《公羊傳·隱公元年》寫到:“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徐彥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統天下,令萬物無不一一皆奉之以為始,故言大一統也。”筷子作為標配餐具,也參與到迎接客人的禮儀當中,所以也必須滿足“大一統”的規定。

古人為什麼把筷子定為7尺6寸呢?它其實是象徵七情六慾,以此來告訴吃飯的人,要牢牢地把自己的七情六慾掌控在自己的手上,按照禮儀來行事,不能為所欲為。所以《禮記》的第一篇就寫到:

“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夫唯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是故聖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於禽獸。”

大家聽了這些介紹,有沒有覺得古老的華夏文明十分的有趣呢?

TAG: 筷子魯班16李斯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