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三年量產的小米汽車,先掃貨幾十家投資組個局

由 介面 發表于 科技2021-12-14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距離小米官宣造車已經過去了八個多月。

在今年的三季報中,小米表示目前智慧電動汽車業務順利推進,團隊成員已超過500人,智慧電動汽車預計將於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由此來看,揚言“造車週期比較長,快一點也要三年”的雷軍的確選擇了最快的推進速度。

小米的投資也配合造車進度緊鑼密鼓地開展。在此期間,小米圍繞電池、自動駕駛技術、汽車晶片等汽車製造的核心環節展開投資,不斷完善自身的汽車產業鏈生態,整個造車體系已然初步成型。

具體而言,因為小米選擇了自造車的方式,所以投資上明顯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在自動駕駛的重點技術領域廣為佈局,比如單單鐳射雷達,小米系資本就投了四家公司;

第二,在自動駕駛層面,小米主動向產業上游延伸佈局,比如黑芝麻智慧、雲途半導體、晶視智慧等都被小米系囊括其中;

第三,跟自動駕駛佈局類似,新能源相關產業方面,小米出手也毫不手軟,包括珠海冠宇、中航鋰電等,很早也就佈局完畢;

第四,更不要提整車製造方面的投資,浙江孔輝、奧易克斯、海之博電子更是被小米掃入麾下。

由此可見,小米造車決心之大,掃貨式的投資,確實可見一斑。

小米汽車的投資

早在2017、2018年前後,小米系的順為資本就曾兩度投資無人駕駛系統供應商“智行者”和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商“Momenta”。在2021年宣佈造車之後,順為資本則再度跟投了“Momenta”。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則向汽車駕駛輔助技術(ADAS)軟硬體方案提供商“縱目科技”、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商“幾何夥伴”丟擲了橄欖枝,“幾何夥伴”又再度獲得了小米科技的投資。

除了投資,小米5億元收購了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深動科技”,成為小米造車中唯一的一筆併購。

在自動駕駛的重點技術領域——鐳射雷達,小米系資本就投資了四家公司。順為資本在2016、2019年就投資了“北醒光子”,今年8月又投資了“圖達通”;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在今年9月投資了“力策科技”,小米集團則在今年11月投資了“禾賽科技”。

而從自動駕駛向上游產業延展,小米在汽車晶片方面也沒有落後。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在今年7月和9月兩度投資自動駕駛計算晶片“黑芝麻智慧”、8月投資了車規級晶片“雲途半導體”;智慧視覺晶片“晶視智慧”在2019年曾獲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的投資,在今年1月又獲得了小米集團的青睞。

另一方面,小米也佈局了未來主流的新能源驅動相關產業。小米長江產業基金早在2018年就投資了鋰電池研發商“珠海冠宇”、2020年投資了從事鋰離子動力電池的“中航鋰電”。

宣佈造車之後,小米集團和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在今年7月一同入股了“贛鋒鋰電”和“蜂巢能源”,隨後小米集團又在今年11月成為了“衛藍新能源”的股東,鋰電成為小米新能源首要選擇。

除此之外,要自建工廠的小米,在沒有忽略汽車製造的投資。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在今年9月投資了國內首家乘用車電控空氣懸架系統供應商“浙江孔輝”;順為資本在2019年投資了掌握多種新能源電控技術的“奧易克斯”、在今年6月汽車零部件製造商“海之博電子”。

而相比於整車,智慧座艙相關領域是小米最早開始切入汽車場景的領域,順為資本在2014年投資了深耕導航電子地圖的凱立德;2016年順為資本和小米集團投資了專注於智慧車載和智慧出行的板牙科技,小米IoT平臺和小愛團隊與之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同樣獲得投資的還有當時做車載藍芽播放器的睿米科技,該公司現已專注在高階清潔電器,但依舊是小米生態鏈的一員。

小米汽車雖然還沒成型,但在車後服務方面已然投出了較為清晰的佈局。小米集團在今年8月也投資了智慧泊車管理系統“愛泊車”、順為資本在去年12月第六次參與全車件交易平臺“開思汽配”的投資。更早的投資事件可以追溯到2015年順為資本入股車後平臺“弼馬溫養車網”,這也將為小米汽車的相關服務提供保障。

補上汽車缺口的小米

汽車的工藝相較於手機更加複雜,對於新晉造車勢力的小米而言很難面面俱到,在這當中自動駕駛技術是小米發力的重點領域。正如雷軍在新聞聯播上所說:“我們堅持小米還是要做一家技術公司,而且要死磕硬核技術。”

自動駕駛作為智慧汽車的核心技術,關係到小米汽車產品在未來的競爭力。相比自建團隊的高成本,長週期,透過併購的方式保留原有團隊,順利過渡到自身的造車業務中,對錯過造車風口期的小米更加有利。

由於成本等多重因素考慮,自動駕駛技術公司多采用毫米波雷達或視覺為主的方案實現建圖,但小米的造車投資卻沒有侷限於此,在鐳射雷達領域也多有佈局。多元化的投資將為小米汽車的自動駕駛技術提供更多可行的解決方案。而為了在造車上不缺晶片,小米還投資了上游的各類汽車晶片公司為自動駕駛技術保駕護航。

除了之外,和其他造車新勢力不同,小米並沒有選擇代工模式造車,而是選擇了難度係數升級的造車模式——自建工廠,這就對小米的汽車製造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小米投資的電控空氣懸架能夠更加貼合電動車的需求,是汽車底盤的重要部分,電控系統和汽車零部件都在為汽車製造的落地進行資源整合,為整車製造提供支援。

小米為何造車,在投資中也有跡可循。

順為資本分別在2015、2017年投資了蔚來、小鵬,但並沒有深度參與其中,當時的小米對汽車的參與主要是在物聯網生態中佈局汽車這一應用場景。

小米與小鵬汽車達成深度合作,透過手機的NFC功能就能夠開啟車門;小米手錶融合了蔚來APP的部分功能,可以檢視行車狀態、電量、續航里程等。除了與投資夥伴的合作,在汽車應用場景下,小米也透過生態投資做出了多方面的嘗試。

雖然小米生態體系的構建已有很長時間,從手機到小家電,不斷覆蓋使用者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汽車仍是閉環中的一個缺口。即便小米能夠透過合作的方式接入其他品牌的新能源智慧汽車,但小米在此發揮的作用有限。

透過造車,小米將完善生態鏈的缺口,小米生態體系的價值將得到更有利的提升。而小米自帶的強大流量入口和生態佈局,也可以給汽車營銷提供強有力的支援。

TAG: 小米造車投資汽車駕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