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社會促進效應:為何共同處事就能做得好,一個人就無法完成

由 鄉村鴕鳥哥 發表于 歷史2021-12-13

有人曾說過,“勤奮的人是時間的主人,懶惰的人是時間的奴隸”。在生活當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人做事沒有持之以恆的態度,容易半途放棄而停下來。比如給自己樹立跑晨跑的習慣,頭兩天還能堅持到,後來就果斷放棄,在這個時候我們不妨試用一下社會促進效應,來讓自己變得勤奮起來。

當一個人在從事某一件事情時,如果有他人在場,則會對他的行為能力起到促進作用。同時也應驗了一句話,“團隊的力量永遠大於個人”。

共同去做某一件事,或者有旁人在觀察時,個體的做事效率就會得到有效提升。所以說如果想要培養一個人,把它放到人群或群體中去,可以讓他快速成長和得到鍛鍊,這就是所謂的社會促進效應。

隨著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行業,將工作方式轉化為線上,運用計算機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所以當代年輕人普遍都有頸椎病和亞健康的狀況,因此可以多報名一些體育活動,或透過創辦健身卡的方式來鍛鍊身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讓自己的身體狀態達到標準,才能更好地去應對生活的點點滴滴。

我們經常可以在健身房看到,教練人員在教自己的會員如何從事有氧運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許多人已經累得不行,但是無一例外,所有人都還是堅持下去了,每個人都在咬牙堅持。其中有些人甚至想放棄,但是看到還有其他人在堅持,馬上重拾信心,進行自我調整,再次跟上教練的步伐。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是在自己家中獨自一個人鍛鍊呢,可能你根本不會堅持這麼久,早就放棄了。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在家已經自備跑步機,但寧願跑到戶外去進行鍛鍊。只有在戶外進行鍛鍊,才能讓他體會到真正的汗流浹背的感覺,才能與人群形成對比,一切都是因為社會促進效應在影響。

這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學活動,更多的是一種促進效用,可以監督和提醒人們時刻保持清醒,不要出現掉隊的事情。學生在自習課學習時,如果沒有老師在監督,有的學生肯定會懈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有老師坐在講臺上看著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會拿出書本認真讀書。

社會促進效益應該來說分為兩種形式,分別為結伴效應和觀眾效應。前者指的是,當某個個體處於群體活動中,他會感受到外部的壓力,促使自己提高工作效率。而後者也是會受到群眾效應的影響,在從事某一件事時,如果有旁人在場,或對他的行事效率有直接影響,其中有積極的也有負面的。

就健身房健身的事情來說,群眾能更好的帶動一個人的發展,能讓人變得自律,同時我們總不能一直依靠外部的力量。當一個人時也得對自己有著嚴格的要求,人不可能一直處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當中,總有自己一個人單獨的時候。

社會促進效應的良性效果在健身房上就體現得非常鮮明,與他人進行對比時,不希望自己提前掉隊,在人群當中會形成一種力量場,會對人做事的積極性和精氣神得到有效提高。

我們要以正確的眼光去看待社會促進效應,有時候他人的在場並不能讓自己有著更好的表現和發揮,甚至還會有反面效應。在考試時,將注意力放在試卷上,這個時候監考老師在你旁邊走過,在你位置上停留,盯著你的卷子一直看不停,這個時候我相信大家不會有什麼好感受。

或許有的人能置身事外,但我相信大多數人是非常不好意思把自己的答案寫上去的,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怕老師嘲笑自己。這也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與促進效應相反的是,它屬於一種社會懈怠。

社會懈怠與社會促進效應的理念是相反的,同時在生活當中也可以經常看到它。比如與朋友一起來到咖啡廳,談論某件事情時,旁邊如果有人一直吵吵鬧鬧,肯定會對他們之間的談論和諧程度產生影響。或者說在於另一半親熱時被人看到會感到不好意思,凡是涉及到群體的活動,會對個人的行為方式產生一定的影響。

從企業用人的角度來看,管理者要充分利用這兩種效應,這樣對於企業的發展和人才保留具有積極作用。對於一些平常表現好的員工,重點培養並採取更多的關注和肯定,杜絕社會懈怠效應的產生,儘量引導到社會促進效應當中,上級的肯定反而能讓員工形成自我肯定,會更加的堅持不懈和努力的工作。

同時也要充分利用群眾的效應來讓個體得到有效成長,儘量營造出和諧的工作氛圍,滋生出社會促進效應,以便於員工能更高效的完成工作目標。

徐瑋曾說過:“人生的價值,即以其人對於當代所做的工作為尺度”這樣一句話。人生的價值是在於自己做了多少事情,從自己的工作當中去體現。

當然,我們也要學會獨立。雖然我們要學會利用社會促進效應,結合團體和群眾的力量來讓自身得到成長,但到關鍵時刻我們還是要學會依仗自我才是最重要的,當一個人獨處時,要學會獨立的思考問題,能自己一個人解決問題是最好不過,不依靠他人,防患於未然。

TAG: 效應促進社會自己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