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賞國畫 王心棋 | 展子虔《遊春圖》(隋)賞讀

由 聞是書畫 發表于 歷史2021-12-13

文/王心棋

《遊春圖》是我國現存著名畫家作品中最古老的一件山水畫卷,傳為隋代展子虔所作。

展子虔,渤海(今山東陽信)人,一生經歷了北齊、北周、隋三個朝代,曾為隋文帝所召,任朝散大夫、帳內都督等職,是隋代具有代表性的畫家。展子虔擅長畫樓閣、人馬、山川。所作人物,描法甚細,以色暈染,神采如生,意度具足,被著名畫理家湯屋定評為“唐畫之祖”(《畫鑑》)。所作馬匹,形神畢肖,立馬有走勢,臥馬則腹有騰驤起躍狀,故唐代著名美術史論家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說:“展則車馬為勝”。所作山水,觸景留情,精妙絕倫,尤其是描繪山水的遠近之勢,有咫尺千里的意趣,蘊含著濃厚的詩意,誠如《宣和畫譜》所稱:“略與詩人同者也”。據史籍載,展子虔還是一位有名的壁畫作者。他輾轉大江南北,足跡遍於四方,曾在洛陽和長安的光明寺、靈寶寺、雲華寺,江都(揚州)的東安寺,以及浙西、四川等地作過壁畫,留下了不少畫跡,甚至於到了唐代尚有遺存。但由於歷經水患兵火之災,展子虔的作品散失慘重,到了明代便難以見到了。所以,董其昌把《遊春圖》視為“世所罕見”之墨寶,詹景風把《遊春圖》當作稀世之“奇寶”,都不是沒有原因的。這正說明《遊春圖》不僅有其本身的高度藝術成就,而且對我國傳統山水畫的發展歷史,具有補直罅漏的珍貴价值。

《遊春圖》為大青綠著色絹本畫卷,宋徽宗趙估題簽。全圖描繪官貴士人在風和日麗、春色宜人的季節,到都城郊野“踏青”的遊樂生活情景。畫面右上半部分繪以大片山石樹林,一條湖堤小徑蜿蜒曲折地伸入山間幽谷,山下是“桃蹊李徑花未殘”,山上是“層青峻碧草樹騰”,充滿翠岫蔥蘢的濃郁春意。人們或策馬縱遊,或佇立觀賞。所畫四馬,一為前導緩行,二為昂首疾步,三為揚蹄奔跑,四為垂頭追逼,神態各異,虎虎如生,為平遠靜穆的勝境增添了蓬勃生機,起到了以動寫靜,而倍增其幽靜的良好藝術效果,不僅顯示了畫家畫馬的藝術功力,而且表現了畫家構圖、點景和立意的才華。隔水相應的是左下角的山林屋宇,在湖畔草地上,有兩人佇立觀望湖面的春漪輕浪,其閒情逸志,自若如意。畫面中段設以大片水色,由近及遠,水天瀰漫。在波光瀲灩的湖面上,一艘華麗的遊艇隨波盪漾,中有三女子正縱目四野,陶醉於明麗的湖光山色,流連忘返。在用筆設色上,《遊春圖》以青綠勾填法描繪山川、人物、樹石,並直接用青綠赭石塗染,不加皺斫,因而使畫面達到了輕重有致,粗細自然,明暗間出的藝術效果,顯示出富麗堂皇的古拙美,對渲染畫面氣氛,深化畫意,都起了恰到好處的作用。後人對《遊春圖》頗為讚賞,為其所作的詩跋有多種。其中元人有題詩云:“暖風吹浪生魚鱗,畫圖彷彿西湖春。錦韀詩人兩相逐,碧山桃杏霞初勻。粉堦朱檻眼欲醉,垂楊淺試脩蛾顰。人間別自有蓬島,仙源之說元非真。危橋凌空路欲轉,飛流直下煙迷津。畫船也有詩興好,嬋娟未必飛樑塵。兩翁隔水俯晴綠,韶老似酒融芳晨。望中白雲無變態,我欲乘風聽松瀨。落花出洞世豈知,瑤池池上春千載。”這對《遊春圖》畫面內容和深刻含意的揭示,可以說是“點睛”之筆。

賞國畫 王心棋 | 展子虔《遊春圖》(隋)賞讀

賞國畫 王心棋 | 展子虔《遊春圖》(隋)賞讀

賞國畫 王心棋 | 展子虔《遊春圖》(隋)賞讀

《遊春圖》是我國早期山水畫處在演變階段的一幅重要繪畫作品。它在山水畫形式格局方面的突破,對我國山水畫趨向獨立畫科的發展,起了重大的推進作用。魏、晉、南北朝時期,傳統繪畫中的山水,是作為人物故事畫的陪襯出現在畫面的。那時的畫家作畫,都把人物屋宇畫得很大,把山水樹石點綴得很小,客觀物體之間沒有自然的比例關係,所以人物雖畫得極其妙絕,山水則往往粗成而已,古人稱之為“人大於山”、“水不容泛”。展子虔的《遊春圖》,在透視關係的處理上,已開始注意客觀物體之間遠近、高低、大小的一般關係和深度層次,把山水畫發展成較為合乎比例關係的新格局。這件作品以自然景物為主,點景人物為輔,配以殿閣舟橋的嶄新面貌,與隋代以前那種群峰之勢“若鈿飾犀櫛”、流水之狀“不容泛”、樹石成“列植之狀”、“若伸臂布指”的山水之作相比較,當為一大進步。它的出現,標誌著先代山水畫的稚拙階段已經結束,“青綠重彩,工細巧整”的較為完整的山水畫創作逐漸開始。

賞國畫 王心棋 | 展子虔《遊春圖》(隋)賞讀

賞國畫 王心棋 | 展子虔《遊春圖》(隋)賞讀

展子虔是一位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畫家。他的山水畫風格為唐代李思訓、李昭道父子所宗,對後世影響頗大,而《遊春圖》歷來被評家視為“開青綠山水之源”的重要作品,在山水畫發展史上具有奠基的意義。

賞國畫 王心棋 | 展子虔《遊春圖》(隋)賞讀

賞國畫 王心棋 | 展子虔《遊春圖》(隋)賞讀

TAG: 遊春圖山水畫展子虔山水青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