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為何家長越嘮叨,孩子越不“聽話”?知道原因後,你就不敢催他了

由 拾光輕旅 發表于 歷史2021-05-06

周星馳版《月光寶盒》裡,有一個很經典的橋段:

唐僧反覆教育孫悟空,提醒他要做個好猴,而被折磨得不行的孫悟空(至尊寶)一記重拳,把師父打飛了。

其實

現實生活中也有無數的

唐僧

”,

數落著自己家的

至尊寶

,這便是孩子與父母。

很多家長抱怨,為什麼同一件事情,說了上千次,孩子就是雷打不動的繼續犯錯呢?其實,這樣的錯誤還真不能怪孩子,有時候跟父母也有關。

孩子屢教不改,媽媽總是叮囑,結局意外了

閨蜜婷婷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叫靈兒,是一個機靈愛笑的姑娘,可我卻經常看到婷婷對女兒“咆哮”。

“靈兒,畫畫的時候小心一點,不然會弄髒衣服的。”

過了3分鐘,婷婷再次提醒女兒:“有沒有小心呀,衣服很難洗的!”

然後沒過幾分鐘,婷婷還是不放心,徑直走到女兒的房間,再次大聲地提醒女兒:“畫畫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別弄髒衣服!”

吃中飯的時候,靈兒走出房間,上桌吃飯,媽媽卻震驚的大喊:

說了多少遍了呀,你怎麼又

髒了衣服,你怎麼就是不改呢?氣死我了!

靈兒聽到這句話卻表現得很煩躁,一句話回懟道:“我不是沒聽到嘛,你怎麼那麼囉嗦,煩死了。”筷子一丟,飯也不吃了。

看到靈兒這樣,婷婷又開始一大堆的唸叨,靈兒為了安靜,把房門一關,留下尷尬的我們。

生活中,父母總是再三叮囑,可孩子卻總是說“沒聽到”,這是為什麼?

其實,孩子說“沒有聽到”,有時真不是惡意去欺騙媽媽。而是因為“超限效應”產生影響。

那什麼是超限效應呢?

馬克吐溫的故事,就表達得非常形象。

有一次,馬克吐溫去聽一個牧師講道。剛開始的時候,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準備捐款10美金。

可是十分鐘過去了,牧師還在強調捐款,這次他只准備捐一點零錢了。牧師依然自故自地強調捐款的必要性,他開始不悅了。

過了20分鐘,講道終於結束了,馬克吐溫氣狠狠地拿走了募捐箱裡面的2美元。

這就是超限效應,過度地強調一件事情的作用與重要性,很可能會引起別人的反感,從而做出超出正常範圍的事情。

所以父母的反覆強調,只會引起孩子的不悅與反感,有時候,父母需要換一種方式去提醒孩子,這樣才能讓孩子記在心裡,而不反感。

那麼,要換什麼樣的方式去提醒孩子,才能讓孩子長記性,不反感?

a

保持平和,不要動怒

孩子不是故意的,也不是太笨了,相反,孩子可能非常聰明,他會自動地篩選,以防止資訊過量而影響了自己的心情。於是,自然而然地選擇了“遮蔽”過度資訊。

所以,當遇到孩子“聽不見”時候,父母不要動怒,而是要平和地對待,控制好自己,學會忍耐。

b

減少提醒的頻率及次數

生活中的小事,父母只需要認真的跟孩子說一次就好。如果孩子沒有聽到受到了相應的處罰,父母也不要參與進來。

讓孩子自己去感受與反思

,如此他可能就會知道,父母不會過分的提醒自己,需要注意的事情,自己要用心聽。

當然,如果生活中真的有很重要的事情,父母可以重複一次,但絕不可以頻繁地事事提醒三次。

為何家長越嘮叨,孩子越不“聽話”?知道原因後,你就不敢催他了

如此,孩子很可能免疫過度,感覺父母說的什麼事情都不重要。

c

在說重要事情的時候,要有儀式感

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事情要提醒孩子,父母可以營造儀式感。讓孩子感受到不同的的氛圍與儀式。

①可以採用

家庭會議

,或一對一深入談話的方法。

②在

交流的過程中,要與孩子有眼神交流

,確保孩子沒有做其他事情,在專心一致地聽父母的意見。

為何家長越嘮叨,孩子越不“聽話”?知道原因後,你就不敢催他了

③當父母說完自己的事情的時候,不要直接質問孩子“聽懂了嗎?”,而是換一種方式去詢問“你覺得怎麼樣?”

如此孩子既感覺到父母的重視,也會積極主動的去記憶與思考。

孩子也很期待,當至尊寶再次化佛成為孫悟空的時候,他的師父唐僧變了性,成為了一個說話超級精簡的人吧!你們說對嗎?

TAG: 孩子父母靈兒提醒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