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吃粽子也要注意的,你知道嗎?

由 銀屑病之友 發表于 健康2021-06-14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每月有三個五日,第一個五日就是“端五”。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記載:“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農曆五月正值仲夏,仲夏登高,順陽在上,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的好天氣,因此,“五月五,麥子熟,包好粽子過端午”,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端午也是首批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節日。

端午節的起源,說法甚多,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等等。

端午因節今而形成節日,最早是作為“惡日”來過的。從唐朝開始,人們才逐漸把端午節當作佳節來過,端午日與夏至日臨近,這時陽氣最盛,蚊子等害蟲出現,而且時逢‘重五”,五是陽數,重五有“極陽”之含意。中國傳統文化講究陰陽和諧,對於陽氣極盛的節日一般認為是不吉利的,惡病病疫常常氾濫,於是便形成了“躲午(五)”的習俗。後來便以訛傳訛,就成了‘端午”。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一個隆重的民族民俗,民間文化的節日。

數千年來,眾多歷史文化熔為一爐,每個節日的內涵都很多元。像端午,有圖騰崇拜,有屈原傳說,也和吳國名相伍子胥、晉國名士介子推、越王勾踐、孝女曹娥等有所關聯。這些年,有些較真的人們轉發告誡,說是端午發源於惡日禁忌,要互道安康,不能互祝快樂。

說到端午,就不得不提粽子。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每當臨近端午節,粽子就成了眼下最熱門的美食。能吃到飄香四溢的粽子,倒是一件快樂的事。我國南方的粽子多以鹹粽為主,主要包括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北方的粽子,多是糯米所做,蘸白糖或紅糖食用。

從中醫角度來說,

粽子是藥膳的一種,是夏季養生的上品。用來包裹粽子的粽葉,北方大多用蘆葦葉,南方多用竹葉或荷葉,這些葉子都有很好的藥用功能,蘆葦葉可以清熱生津、除煩止渴,竹葉可以清熱除煩、利尿排毒;荷葉能清熱利溼、和胃寧神;粽子最好糯米作為粽子的主要食材,具有補中益氣的作用,主治消渴溲多,自汗,便洩。

但是粽子這種美食也是一種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吃粽子的時候要注意:

1、不熟的粽子不要吃

有的粽子包得太大,因而不易做熟,不熟的粽子影響健康,所以不熟的粽子最好不要吃。

2、粽子不宜儲存得太久

粽子最多隻能儲存3-4日,所以包好的粽最好儘快吃掉,吃時亦要再次加熱;儲存粽的地方要清潔衛生,最好放於陰涼通風的地方。

3、不宜一次吃太多

粽子主要由糯米做成,而糯米不易消化,所以不宜多吃,尤其是腸胃功能較差的人,另外老人和小孩的消化功能較弱,也不宜多吃。

4、空腹不宜吃粽子

如空腹吃粽子,糯米會在胃裡停留很長的時間,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導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舊病復發。

5、睡前兩小時最好不吃粽子

粽子粘度高、不易消化,缺乏纖維質,含過多脂肪、鹽、糖,所以睡前兩小時最好不吃粽子。

吃粽子也要注意的,你知道嗎?

但是粽子這種美食也是一種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吃粽子的時候要注意

TAG: 粽子端午端午節糯米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