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龍氏正骨胸椎綜合症手法操作要領

由 健康資料分享 發表于 健康2021-05-05

胸椎綜合徵和與胸椎病因有關的疾病是臨床上的多發病和常見病。如原發性高血壓、可疑冠心病、心律失常;胃十二指腸潰瘍、兒童厭食症、慢支炎、支氣管哮喘、2型糖尿病(早期)等等。

人們一生中以雙手勞動,肩扛背背,低頭彎腰的工作多,活動頻繁,常於勞累過度後,極易引起肩胛區及頸胸、腰背聯結部的軟組織發生勞損。據我們臨床觀察,成年人的背肌勞損發病率較高。

病因:

胸椎各關節活動度較小,都屬微動關節,而背闊肌、斜方肌支援上肢強力活動,都附麗於胸椎上,故上肢活動及腰揹負重,使胸椎承受的剪性應力較強,當外傷、突然的扭轉、突然的前俯後仰或勞動(運動)姿勢不良、用力過猛,當旋轉力、伸展力或壓力超過椎間軟組織的彈性限度時,如兩組肌肉意外情況引起不協調的猛烈收縮時,極易使這些只適宜於微動的小關節發生勞損而逐漸造成活動範圍失控而錯位、半脫位或滑膜嵌頓,成為胸椎綜合徵的主要病因。

胸椎椎間盤生理上活動度較小,椎間盤較薄且髓核多在中央,故胸椎椎間盤突出少見(嚴重外傷亦可發生)。但當老年性脊椎退行性變時,胸椎椎間盤亦發生退變,導致周圍韌帶相對鬆弛而造成失穩,尤在更年期內分泌失調,加劇退行性變,故45—55歲的婦女,55—65歲的男人,此期間常出現胸背痛及胸悶氣短、心慌心悸及胃腸功能紊亂等內臟功能紊亂者。此時內臟多無明顯器質性病變。

胸椎綜合徵症狀:

疼痛:背痛、胸痛、脅痛、腹痛、上肢麻痛、肋間神經痛。

感覺異常:肩背部麻木感、冷厥感、蟻行感、蟲蠕感、瘙癢感、灼熱感等。

運動障礙:雙下肢無力、背肌不自主跳動。

活動受限:胸椎活動範圍變小,肩部活動受限。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多汗或無汗(區域性、半身或全身)、胸悶、心悸、頭昏、失眠、胃腸功能紊亂等。

脊髓受累時出現節段性下肢癱、單癱、感覺減退或感覺分離。

交感神經受損者,應先由有關專科排除該臟器的其他疾病,原因不明者或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引起者,可按交感神經節段做胸椎檢查,符合胸椎綜合徵損害節段的可考慮其臟器功能障礙屬胸椎綜合徵引起的。例如頻發性室性早搏者,內科未查出心臟有器質性病變,患者第2—5胸椎關節有錯位表現者,應確定為胸椎綜合徵引起的心臟功能紊亂,其他內臟功能障礙按此類推。

胸椎綜合徵的預防:

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勢、保持正確的工作姿勢。日常以坐為主的工作姿勢,應注意坐姿,保持胸椎的正直(生理背弓自然),儘可能避免一側肩部高,一側肩部低,或側彎和扭轉的不良姿勢。

鍛鍊:對胸椎綜合徵患者的全身性鍛鍊,主張青壯年以跑步、游泳為主,老年人以太極拳、郭林新氣功或站樁功為宜。對職業運動員主要強調運動前認真做好準備運動,運動後應注意選幾個平衡姿勢鍛鍊,對胸椎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對延長職業運動員的工作期限是會有幫助的。

TAG: 胸椎綜合徵紊亂椎間盤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