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因為一句話朱元璋殺了此人,也只為一句話孔融被滿門抄斬

由 格羽網路永升 發表于 遊戲2021-12-06

話之道,自古至今仍是一生的學問,話如果說的好,可令人生事業及人脈關係起到很巧妙的助推作用,反之則自設阻礙!不同性格的人說話方式則不一樣,某些人說話慢,需要數次斟酌過後才能說;而某些人說話極快,不經思考話就直道出去了。在當今現代社會中,假如說錯話,或許只是把事情給辦砸了;而在古時候,假如把話說錯了,也許小命嗚呼矣!說話既此般重要,那咱們學習下古人是如何說話的!

說話注意一:避諱

避諱意思是謂帝制時代對於君主與尊長的名字,必須避免直接說出或寫出。名字這詞,在我們現代社會上指我們每個人的姓氏和名字,而在古代名和字是分開使用的。如:孔融,融為名,字為文舉;孔融在當時社會中可以說是個有作為的人,也許其長輩給孔融取名的意義是“文章一舉成名,文星高照”。所以古人命名做法比較重取義、重內涵,區分於男孩和女孩,也區分職業和性格。如果是男孩可能多會用些剛毅和威猛;如果是女孩,則可能多會用些賢淑、優美這類。如果是平民百姓希望自己的子孫能多讀書,出人頭地,想過好日子,則命名為富貴、志學、進財等比較多;如果是宦官之家,則仁、義、禮、智、信、融升、延壽等比較多。

古人雖說在名字上命名觸及了一定的希望寄託,但也會避免一些字眼的,那也就是避諱。避諱一般是關於避帝皇、避長官、避聖賢、避長輩這四類。在封建時代那種等級森嚴的社會里,如果不稍加註意,則可能會帶來殺身之禍!

十六國時期前秦君主苻生在歷史上是比較有名的暴君,非常荒淫無道,而且殺孽無數。他天生獨眼,因此也避諱一些“不足”、“不具”、“少”、“無”、“缺”、“傷”、“殘”、“毀”、“偏”、“只”等殘缺的字眼。有次太醫令程延配藥時,苻生嫌人參太小了,程延回答:“雖小小不具,自可堪用。”這“不具”可令苻生勃然大怒,命人挖了其雙眼後梟首。

所以在古時候,特別是對於帝皇的避諱,古人是更加重視的。要是名字或事物涉及到避諱的,一般都會透過改字的方法來避諱。

說話注意二:需看物件,注其身份地位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尊稱為儒教始祖。相傳其弟子有三千人,其中賢人有七十二人。特別有個弟子叫子貢的,其有幹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國、衛國之相。子貢也是個善於雄辯,以言語聞名的人。孔子辦學時把教學內容分為“德行”、“政事”、“言語”、“文學”這四大科,而子貢是在言語科中的佼佼者,連孔子都自嘆不如!

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有記載齊國大臣田常想在齊國造反,忌憚高固、國佐、鮑叔牙、晏嬰四大家族的勢力,所以調動軍隊打算討伐魯國。那時子貢請求前去齊國希望能阻止攻打魯國計劃。透過國內國外憂患之道,子貢說服了田常放棄攻打魯國而和吳國交戰,然後到吳國說服了吳王救魯伐齊,但吳國又擔憂伐齊的時候,越國乘虛而入,於是子貢又到越國說服越王隨吳伐齊。之後子貢來到晉國,說明吳軍若戰勝齊軍必會加兵於晉國,要其做好戰爭準備。結果吳國出兵伐齊大勝後,晉國出兵又大敗吳軍,最後越軍趁機伐吳,使得吳國在征戰霸業中消失!可見子貢口才藝術之高超,止吳霸越,亂齊存魯,五國曆史均各有變化!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人非完人,子貢雖在學問、政績、理財經商等方面的有卓越表現,而且利口巧辭。但曾經也有段子貢說服不了的小故事。

《呂氏春秋》中有段這樣記載:(孔子行道而息,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馬。子貢請往說之,畢辭,野人不聽。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請往說之”。因謂野人曰:“子不耕於東海,吾不耕於西海也,吾馬何得不食子之禾?”野人大說,相謂曰:“說亦皆如此其辯也,獨如向之人!”解馬而與之。)

其大概意思是孔子在路上休息,馬逃脫了束縛,並跑去吃了別人的莊稼,農夫就把馬牽走了。子貢請求前去說服農夫想把馬牽回來。一向巧言善辯的子貢在農夫面前什麼話都說了,就是不起作用;而有個剛剛跟孔子學習的粗俗之人,請求孔子讓他去說服。之後他對農夫說:“你並不是在遙遠的東海種田,我們也不是在遙遠的西海耕地,我們彼此靠得很近,相隔不遠,我的馬怎麼可能不吃你的莊稼呢?”。然後農夫就很愉悅,對他說:“說話都像你這麼清楚就好了,怎麼能像剛剛那個人那樣!”。解開馬的韁繩就給了他。

所以說話也並不是能言善辯、滿口大道的說就是好,因為每個傾聽者所處的生活環境和受教育程度不同;子貢其一堆大道理,滿口之乎者也,擺在一介農夫面前是無用於處的!在不同物件之間需相應的說話用語和思維,他人若懂了其中道理才可能納取!

說話注意三:勿不分場合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中途也當過和尚,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朱元璋胸有大志最終成就了一番霸業!

有一則民間故事是這樣描述的,朱元璋打下江山做了皇帝。一個原先和朱元璋特別好的長工( 當年朱元璋要飯餓的快不行的時候,其給過朱元璋大餅子救過他一命 ),見朱元璋已經是皇帝了,這個長工於是想上京城找朱元璋求個官當。幾經週轉,長工終於得到面聖的機會了。朱元璋問他為何人,長工心想朱元璋一定是時間久了,想不起來了,所以就開始說以前的事情。於是說:“你小時候要飯捱餓時,我給過你玉米麵餅子。還有那年農忙,我們給東家鋤地,東家給我們送的中午飯是一罐子黃豆湯和大餅子,湯罐倒了,黃豆湯撒在地裡,我們只好爬在壟溝裡找黃豆粒吃。你忘了?”

朱元璋聽了之後頓時大怒,氣的面紅脖子粗,於是命人將此長工拉出去斬了,轉身拂袖而去。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

訊息傳到家鄉後,另一個跟朱元璋一起當長工的人知道後,心想這人不會說話,如果他去的話肯定能當個一官半職。於是他也來到京城,幾經通報,來到大殿面聖。此長工一見到朱元璋就開口:“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朱元璋見他挺懂禮數,也問了句:“家鄉人可好?”長工回答道:“託皇上的洪福,家鄉甚好。尊敬的皇上,鄉親們讓我轉達對皇上敬意,祝皇上萬壽無疆!萬壽無疆!”長工見朱元璋微微有點喜悅後,又接著說:“皇上,想當年您帶領我們奮戰在家鄉的田野上。有一次我們跟著您手持勾鐮槍,騎著青龍馬,砸了罐州城,跑了湯元帥,活捉了豆將軍。那真是一場硬仗啊,皇上您真是勇敢英明啊。那時我們就看出來,您一定能夠平定天下,因為您從那時起就顯現出真龍天子的威嚴,現在終於成為大明朝的開國明君。”朱元璋聽了後龍顏大悅,於是就封賞了其縣吏一職和賜黃金百兩,並對家鄉人免了賦稅三年!

同樣的事情,不同的說法,一個長工丟了命,一個長工受了獎賞。第一位長工雖說當年救了朱元璋一命,但畢竟朱元璋現為天子,特別是在他手下的眾大臣面前揭其舊事,臉面威嚴何在,將來何以領導眾大臣!其長工說話不分場合,丟了性命乃必然之事。

因為一句話朱元璋殺了此人,也只為一句話孔融被滿門抄斬

說話注意四:勿到處閒扯,不切實際

戰國時期,趙國有個方士喜歡到處閒扯說大話,他自稱自己已活了幾千年了,還見過女媧、神農等上古人物。有一天趙王因為從馬上摔的傷不輕,醫生說要千年以上的血才能治癒,於是趙王就下令殺方士,這時方士嚇的連忙說道自己是吹牛的。但趙王卻已不相信他了,最終就把方士殺了。

到處閒扯,不分事實的這類說話方式,就如同狼來了的故事一樣,最後害的還是自己。特別是現在的職場上,有些喜歡到處說人閒話,誰知這些閒話有可能就已經傳到他人耳朵了,這非常影響前途,這又何苦呢!

因為一句話朱元璋殺了此人,也只為一句話孔融被滿門抄斬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

說話注意五: 勿不留餘地

孔融是東漢末年文學家,乃孔子的後人。孔融讓梨,眾所周知,可這麼一位才幹之人也因為說話問題遭致了滅門之災!

孔融本是曹操的老朋友,被曹操愛才請到京師任職的。孔融在朝時比較喜歡評論時政,言辭也是十分激烈的。他曾嘲諷曹丕納甄氏為“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也嘲曹操征戰烏恆乃興師動眾和嘲其禁酒令等等。孔融因曹操而就職,不但沒有跟曹操站在一隊,反而處處諷刺挖苦曹操,這讓曹操心生怨恨,加上御史大夫郗慮誣陷孔融,其任北海太守時有不臣之心,曹操藉機發揮從而導致滿門抄斬!

數經古代歷史,對於一些語言上的事情,感唐太宗李世民性子容納度高,可再好的性子也會有經受不住發怒的時候!魏徵是出了名的諫大夫,經常多次直諫,不留餘地在朝與唐太宗爭個是非,這十分冒犯了皇帝的尊嚴!有一天,唐太宗退朝回宮,餘怒未息,說道:“總有一天我要殺死這個鄉下佬!”後幸好有長孫皇后勸唐太宗才轉怒為喜!再賢明的皇帝也是人,如果魏徵服務的不是唐太宗而是像紂王一樣的昏君呢?可想而知,對於說話無論物件是誰,不要太得寸進尺,留有餘地是非常必要的!

現代的社會競爭日益激烈,浮躁之氣也較嚴重!若想有所前途,不單是行動上做好了,話也需說好,那麼就比較完備了!可從古人之說話得到經驗,話說好了或許可以少走一些彎路!

TAG: 朱元璋子貢長工說話孔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