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日本史學家重新解讀曹操:一位由時代造就的“實用主義者”

由 小逗傳媒惠昌 發表于 遊戲2021-06-21

曹操,是一個經常被臉譜化了的角色:梟雄、陰謀家、狡詐卑劣之徒。雖然有“英雄”之謂,但仍以負面形象居多。這一刻板印象很大程度上和《三國演義》在民眾中的高普及程度有關,諸如《曹瞞傳》《世說新語》等文學作品中,也流傳著許多關於曹操的軼事傳聞。

這些標籤對於評價某一階段的曹操來說,可能是恰如其分的。但作為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曹操的形象要比這些詞語豐富和立體得多。

日本著名中國史專家堀敏一在《曹操》一書中,用簡潔明快的筆觸,重新解讀曹操的一生。他出身於宦官之家,有過放浪形骸的青少年時期,在仕宦生涯、舉兵作戰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資源、人脈,最終一步步建立魏王朝政權,成為亂世之英雄。

在堀敏一看來,曹操的形象是複雜的,寬容大度與謹小慎微、重情重義與冷酷無情,都是他身上所具有的特質,但他的所有重要抉擇,都是經過審慎評估,以達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也就是說,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實用主義者。這種“務實”的風格和態度,貫穿了他的一生。

01?出身濁流豪族,主動與清流名士建立聯結

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家中幼子,後來被宦官曹騰收為異姓養子,以穩固自己的地位。曹騰在宮中混跡多年,頗有權勢,被封為費亭候,擔任皇后身邊的近侍首領——大長秋。根據漢順帝時期釋出的詔書,宦官養子可以承襲爵位和官秩,因此,曹操可以說是銜著金湯匙出生的“官三代”。

曹操這樣的出身背景,被現代史學家稱為“濁流豪族”,再加上年輕時的曹操性情放蕩不羈,因此多被當時的清流大戶所輕視。但在漢代,官員選拔十分重視名聲,其中清流貴族們的評價尤為重要。

為了能獲得好名聲,曹操主動接觸宗世林、橋玄、何顒等官員。後來他在橋玄的建議下主動找到名士許劭,而許劭給曹操的評語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由此,曹操的名聲在清流社會中傳開,也開啟了通往仕宦道路,舉孝廉、出任洛陽北部尉、徵召為議郎、擔任騎都尉、濟南相等,積攢下了第一筆政治資本。

02 稅收制度改革:看似“倒退”的務實政策

189年,曹操正式舉兵,加入逐鹿中原的大混戰,當時共推的盟主是袁紹。一開始,曹操的實力相對較弱,主要靠鮑信兄弟在家鄉募集來的2萬多兵勇,曹家的親族也有一些前來投靠支援。

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大敗袁紹大軍,207年,帶兵征服烏桓,取得了北方的統一,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在短短十幾年內,曹操的實力出現如此突飛猛進的增長,和他所採取的稅制改革密不可分。

其中,稅制由漢初的“田租(以收成、土地等級為基數) 算賦(即人頭稅)”,改為“田租(以面積為基礎) 戶調(以戶為納稅單位)”,繳稅形式也由貨幣繳納變成了實物繳納。從表面上來看,這些似乎表面了政權對於民間的控制乏力,貨幣體系低效,是一種歷史的“倒退”。

但如果我們把視線轉移到曹操生活的年代,會發現他的這些舉措都是契合社會現狀的,是相當“務實”的選擇,還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稅制提供了樣板和參考。

從大環境來看,東漢末年,長期戰亂割據,黃巾軍、五斗米道等農民起義頻發,普通民眾流離失所,產生了大量的無主公有土地。在當時,想要統計人口數兩、核定收成難度極大,而對戶數進行統計、丈量土地面積無論工作量還是難度都要小得多。

03 不論出身與名望,唯才是舉,廣納賢士

在群雄並起的年代,各個軍事集團之間的競爭,除了軍事實力的比拼之外,網羅優秀人才為我所用,也是獲取比較優勢的關鍵點所在。曹操在《短歌行》中寫: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求賢若渴的曹操,對於人才的衡量標準可以用簡單粗暴來形容,“才”是唯一的核心訴求,有過“不仁不孝”的黑歷史,甚至曾經背叛過自己都可以忽略不計。曹操知人善任、採納良言、寬容大度的人才策略,在官渡之戰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袁紹麾下的陳琳曾寫過《討賊檄文》討伐曹操,從出身到發跡經歷,將曹操貶得一文不值,“摸金校尉”之稱就出自此文。袁紹兵敗之後,陳琳歸順於曹操,雖然有過這樣的不愉快,曹操仍然愛惜其文采,將其納為臣下。

另一位袁紹賬下的謀士許攸叛投曹營,曹操聽說許攸來了,來不及穿鞋,光著腳前去迎接,還非常開心地說:“你遠道而來,大事可成。”許攸在瞭解到曹軍的糧草軍馬情況之後,提出了火燒烏巢的計謀。曹操認為此計可行,連夜親自帶兵前往烏巢,偷襲袁紹的屯糧之所,雙方的力量優劣對比也因此發生逆轉。

在官渡之戰結束後,曹操“收紹書中,得許下及軍中人書,皆焚之。”對於部下將士在戰爭期間與袁紹私下來往的信件,通通進行燒燬處理,也給他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在漢代的人才政策中,“德”是一個重要的門檻指標,但隨著豪門大族勢力的擴大,評判標準逐漸被他們所把持,很多出身貧寒的人才也因此被埋沒。曹操的“唯才是舉”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這一局面,這種注重才能和實效的作風,也招攬了一大批優秀的文臣武將,使魏王朝的根基得以穩固。

公元220年,曹操因病去世,他的遺令中寫道:“天下尚未安定,未得尊古也。葬畢,皆除服。……斂以時服,無藏金銀珠寶。”一個簡單、樸素的葬儀,為曹操的人生畫上了句點。

曹操的實用主義做派貫穿了一生,這種強烈的目的主義導向,使他能夠放下嫌隙,與曾經的敵人握手言和,也會在面對可能的威脅時,選擇冷血和殘酷。這和他的性情有關,也由他所處的時代所決定。

TAG: 曹操袁紹出身清流官渡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