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四季優美隨便果繼承發揚中國酸味飲食文化

由 科技視野評 發表于 美食2023-01-05

我國幅員遼闊地廣物博,各地依據自己自然資源的生態稟賦,都有飲食和味覺上的偏好。對本地人再熟悉不過的味覺體驗,對外地人來說可能會選擇避而遠之。例如:臭豆腐、酸筍、折耳根、豆汁、大蔥等等。之所以會這樣,可能是風味的愛好常帶有強烈個人的、民族的、地區的特殊傾向,並且這種嗜好是與當地氣候、物產、民俗、生理機能等因素密切相關。

酸在味道中,是一個特殊的角色。酸甜苦辣鹹,在中國人的五味中,“酸”排第一,這意味著,酸可能是我們接受度最高的一種味道,我們可能怕辣、怕苦,不喜甜,很少會說不吃酸。酸可以跟各種味道組合在一起,酸甜、酸辣、鹹酸,給味蕾更多的刺激。如果拿出一張中國地圖,在上面找出食酸的區域,會發現雲南、貴州、廣西、山西都是食酸“重地”。

作家汪曾祺在《五味》中提到“山西人真能吃醋!”,例子是“別處過春節,都供應一點好酒,太原的油鹽店卻都貼出一個條子:‘供應老陳醋,每戶一斤’”。《酸食志》的作者言道,北方之酸,遍及各地的要首推醋酸,而到了西南地區,各種各樣的酸就多起來了。這追根溯源,還是和缺鹽的生活條件有關係。“西南地區鹽業生產侷限在湖鹽和井鹽,產量低且價格昂貴,比不上沿海地區價格低而普及度高。貴州和雲南很多地方,長期以酸代鹽,這比以辣代鹽的歷史還久遠。用糧食釀醋的技術更為複雜,而取自天然的果酸,和剩餘食物發酵的酸更為易得,也非常豐富。”

而青梅就是這天然果酸中的一味,新梅子,酸酸甜甜,清清新新,掌中留不得,口中咽不下。但我們勤勞智慧的先民卻將它製成了不同形態和風味的吃食,例如廣東人喜歡吃的梅子醬、說書人喜歡的話梅、白族人喜歡的傳統食品雕梅等等。青梅文化在我國也是源遠流長,三國演義中的青梅煮酒論英雄成為千古流傳的佳話,在唐朝時青梅還被遣唐使遠渡重洋帶回日本,被製成了日本的獨特風味梅乾,青梅也成為了我國的文化使者。

隨著現代人對食品安全和營養價值的需求越來越高,傳統的農物也要加入現代化的標準,讓食材本身的風味和營養在最大限度保留的同時進行發揚和創新。四季優美隨便果就是將現代營養科技與傳統飲食智慧相結合的產物,將糖漬青梅與桑葉粉、決明子、膳食纖維、巴拉圭茶(馬黛茶)、β-胡蘿蔔素等有機融合,較之普通的青梅製品,提供了更多的營養價值,滿足了現代消費者更多場景下的消費需求。

青梅這樣的風味物質,被不同地區的人們製成了當地特色的風味食品,它跟大多數風味食品一樣,對刺激食慾、增加食量、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和腸胃蠕動卻起著積極作用,從而間接地對消化吸收產生良好影響。正如四季優美隨便果所倡導的那樣:“吃多喝多,來顆隨便果”。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涼果之王青梅總能帶給我們味蕾上的享受和身心上的愉悅,四季優美隨便果繼承發揚了中國酸味飲食文化,賦予了青梅更多層次的營養價值。

TAG: 青梅風味隨便營養價值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