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19世紀法國漢學家伊朗考古,研究文物後:原來波斯曾是中國藩屬國

由 洞鑑歷史 發表于 美食2022-12-29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19世紀上半葉,法國漢學家雷慕沙在伊朗進行考古時,意外發現了一封古信件:

12世紀末,伊兒汗國國王阿魯渾寫信給法國國王腓力四世,邀請他一起加入出兵埃及的佇列。

但歷史上這件事最終不了了之,信件並沒有什麼價值。雷慕沙破譯之後就對它失去了興趣,想將其放在一旁,

不經意間,他看到信上還有一個印戳。

仔細一辨認,這個印戳竟然用的是中文。上邊有六個漢字:

“輔國安民之寶”。

這讓精通漢文學的雷慕沙立即來了興趣,經過調查研究,他發現,這個印戳是在伊兒汗國國王阿八哈死後流傳下來的。

在此後的伊兒汗國國王的國書中,都要蓋上這六個漢字。並且這些國王從來不自稱“可汗”,而是將自己作為“波斯總督”。

雷慕沙由此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想:

波斯難道在歷史上有一段時間是中國的藩屬國?伊兒汗國的可汗,只是中國安置在這裡的“總督”,一直都是中國的臣子?

“上帝之鞭”的蒙古鐵騎

12世紀末13世紀初,蒙古人靠著精銳的騎射大軍,逐漸在漠北高原崛起。鐵木真,也就是後來的成吉思汗,出生於蒙古草原尼倫部貴族孛兒只斤氏家族,他的父親是尼倫部諸侯的領袖。

後來在部落衝突之中,他的父親被仇家所殺害,孛兒只斤氏因此而衰敗。但憑藉著自己堅毅的性格和高超武藝,鐵木真在成年之後再度崛起,率領部下勢力手刃仇敵。

隨後,鐵木真順應歷史發展潮流,以鐵腕手段一步步將四散的蒙古各部統一,建立了強盛的蒙古帝國。各部族根據他的英勇善戰,一同推崇其為“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

蒙古帝國成立後,成吉思汗不斷對外發動擴張侵略戰爭,首先便征服了相鄰的哈喇契丹(西遼),直接與中亞強國花剌子模國毗鄰。

為了能和花剌子模國暫時保持和平,成吉思汗派出了一支攜帶金銀珠寶的使團前往花剌子模國。

不想這支隊伍在途徑花剌子模國邊境的訛答剌時,卻被當地的長官劫掠,並將人員全部扣押。

後來在花剌子模國國王摩柯末的同意下,這名長官將使團盡數殺死,僅剩一個駝夫死裡逃生。他一路歷經生死,才艱難逃回了蒙古,將在花剌子模國的遭遇彙報給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聞言大怒,對一個強橫的君王來說,這是無法忍受的挑釁行徑。

他決心以此作為導火索,向花剌子模國舉兵復仇,這也就是蒙古帝國的第一次西征。

1219年,20萬蒙古鐵騎兵分四路向花剌子模國發起進攻。彼時的花剌子模國內部矛盾鬥爭激烈,使得這次西征並沒有如想象中那樣艱難。

蒙古鐵騎一路攻城拔寨,迅速攻破了花剌子模國的各大重要城鎮,直逼其首都薩馬爾罕。

摩柯末此時後悔莫及,急忙丟下城池向波斯逃竄,最終在逃竄的路上鬱郁而亡。

在摩柯末身亡之後,成吉思汗並未停止自己的入侵腳步,對西方諸國一路劫掠。直到諸國的俯首稱臣後,成吉思汗的鐵騎才停了下來,帶著鉅額的財富撤回了漠北。

蒙古大軍撤離之後,對原花剌子模國及周邊地區實施了較為鬆散的管轄統治,這也就給了花剌子模國復辟的可能。

摩柯末的兒子扎蘭丁聯絡上以前父親的舊部,再次建立起了花剌子模國。

只不過此時的花剌子模國已經被蒙古鐵騎嚇破了膽,再也不敢騷擾蒙古帝國,只能侵略周邊的弱小國家。

19世紀法國漢學家伊朗考古,研究文物後:原來波斯曾是中國藩屬國

扎蘭丁

蒙古帝國新任可汗窩闊臺得知後,派出了三萬蒙古鐵騎,決定徹底除掉這一隱患。

元朝

1230年,蒙古鐵騎再次踏入了花剌子模國境內。只不過這一次各諸侯聞風喪膽,無一人敢觸怒蒙古之威。

扎蘭丁只能孤身逃往到西北部地區,結果被當地幾個流民刺殺,花剌子模國由此滅亡。

滅掉花拉子模國後,窩闊臺看到了入侵的契機,想要順勢征服亞歐大陸。1235年,蒙古帝國發起了第二次西征,這也成為了歐洲人揮之不去的夢魘。

19世紀法國漢學家伊朗考古,研究文物後:原來波斯曾是中國藩屬國

15萬蒙古鐵騎以俄羅斯為跳板,以摧枯拉朽之勢攻下了廣袤的領土,飲馬伏爾加河。

西征路上,蒙古人靠著長刀快馬一路砍殺,竟一直打到了歐洲地中海地區。

此時,幾乎整個亞歐大陸都已臣服在蒙古帝國鐵蹄之下。大將拔都更是率軍直逼義大利的威尼斯。

而此時卻突然傳來窩闊臺駕崩的噩耗,蒙古帝國的第二次西征這才落下帷幕。

蒙古帝國的第二次西征已經近乎征服了歐亞大陸,按常理來說,似乎已經沒有發動大規模戰爭的必要了。

然而新繼任的蒙古大汗蒙哥,卻很快又發起了戰爭。

19世紀法國漢學家伊朗考古,研究文物後:原來波斯曾是中國藩屬國

蒙哥

這是因為裡海南部有一個木剌夷國,這個國家從不理會蒙古帝國的號令,也不願向帝國繳納貢金。這無疑觸怒了蒙古帝國的“國威”,於是蒙哥便派出了弟弟旭烈兀進行第三次西征。

此次西征歷時四年,旭烈兀率領大軍將整個伊朗高原及兩河流域全部納入蒙古帝國的版圖之中,劍指埃及的馬穆魯克國。

而此時大汗蒙哥突然暴斃,旭烈兀停止了進攻,退回了波斯地區。

由於蒙哥暴斃時還未定下下一任大汗,因此蒙古貴族們便要從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及中原地區四部分地區,來挑選新的大汗。

19世紀法國漢學家伊朗考古,研究文物後:原來波斯曾是中國藩屬國

阿里不哥

當時蒙哥的弟弟阿里不哥坐擁蒙古本土的蒙古軍隊。雖軍事才能不如忽必烈和旭烈兀,但他靠著貴族的支援和武力脅迫以“蒙哥合法繼承人”的身份自居,成為當選蒙古大汗。

忽必烈有著很高的威望和軍事能力,自然不甘心承認他的大汗地位,一邊派遣手下穩定關中局勢,和宋朝議和。一邊從前線趕回燕京(北京),召集在關內的貴族,自立汗位。

為了能夠得到遠在波斯的同胞兄弟旭烈兀的支援,忽必烈允諾將波斯地區的領地全部劃歸旭烈兀統治。

得到廣大領土的旭烈兀心滿意足,不再回到蒙古本土爭奪王權,而是就地建立起了伊兒汗國。

強盛無比的蒙古帝國頓時四分五裂。

19世紀法國漢學家伊朗考古,研究文物後:原來波斯曾是中國藩屬國

忽必烈

在這些爭權者之中,勢力最大的便是忽必烈與阿里不哥兩人,他們之間的鬥爭也最為激烈。

但支援阿里不哥的蒙古貴族雖然多,但並非就那麼的“忠心耿耿”,他們只是希望將政治文化中心留在蒙古和林。

與之相反的是,在內戰中支援忽必烈的,則都是當時的“有志之士”。

不管是“英賢亞於主上(忽必烈)”的末哥大王,還是蒙古東道的“諸侯之長”塔察兒國王,都有著很強的號召力和很大的勢力範圍。

19世紀法國漢學家伊朗考古,研究文物後:原來波斯曾是中國藩屬國

末哥大王

忽必烈經營中原大地多年,使中原各地的經濟和農業獲得了恢復和快速發展,這也為其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軍事物資。

反觀阿里不哥,身處荒涼的漠北地區,一旦被忽必烈封鎖了內地與漠北的運輸,立刻就陷入了物資匱乏的窘境。

而阿里不哥並沒有像忽必烈那樣對統轄地區做出經濟和農業的革新,

而是因循守舊,依舊靠著搶掠的方式去殘害百姓和盟友。

這一行為導致阿里不哥逐漸失去了“可汗”的威望,讓手下士兵和百姓都為之寒心。

19世紀法國漢學家伊朗考古,研究文物後:原來波斯曾是中國藩屬國

再加上忽必烈用人惟賢,不計較其出身,重用許多漢人和異族人才。

儘管阿里不哥坐擁大量蒙古軍隊,在兵力上一度佔據了優勢,但政治手段和人格魅力遠遜於忽必烈,他的失敗是註定的。

經過四年之久的內鬥,忽必烈最終戰勝了阿里不哥,

在中原建立起了元帝國,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由此確立(元帝國、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伊兒汗國)

19世紀法國漢學家伊朗考古,研究文物後:原來波斯曾是中國藩屬國

元朝版圖

因為旭烈兀與忽必烈兩人自幼關係就十分親密,因此伊兒汗國在建國後與元朝之間的聯絡最為緊密,成為了元朝最重要的藩屬國。

旭烈兀仿照元朝在國內設定了宰相及省份,清除了波斯明爭暗鬥的勢力。

宗藩關係

伊兒汗國與元帝國之間的藩屬關係親密而友好,在政治上相互支援,共同維護偌大的蒙古帝國大業。

在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相繼發生叛亂之時,旭烈兀都始終堅定地站在忽必烈這邊,幫助其出兵平息叛亂。

19世紀法國漢學家伊朗考古,研究文物後:原來波斯曾是中國藩屬國

旭烈兀

忽必烈也始終記得當年旭烈兀幫助自己爭奪王位的恩情,旭烈兀作為成吉思汗的孫子,曾在中原冊封了一定數額的份地。

即使他後來成為伊兒汗國國王,忽必烈也始終為其保留著份地的經濟受益權。而旭烈兀從中原帶來的天文、歷史、醫學及雕版印刷術等中原先進文化,極大促進了波斯文明的進步。

並且由於兩國之間的親密關係,消失許久的絲綢之路重新出現,

這對中西文明交流,世界發展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

19世紀法國漢學家伊朗考古,研究文物後:原來波斯曾是中國藩屬國

1266年,旭烈兀身患重病去世,其長子阿八哈成為順位繼承第一人。

但這個訊息忽必烈幾年後才知道,而更令他感動的是,這些年來阿八哈一直沒有自稱為汗,就是為了等他的來信確認,可惜路途遙遠,

四年後他的委任才送到阿八哈手中。

對此,阿八哈的大臣們也很是不解,因為他的這個舉措無疑是將伊兒汗國放在了低位。

面對大臣們的勸諫和疑惑,阿八哈直言:

“元朝是我們的宗主國,現如今蒙古部落族長、元朝皇帝忽必烈伯父還沒有賜下冊封書,我怎麼能擅自繼承父位擅自稱汗呢?”

19世紀法國漢學家伊朗考古,研究文物後:原來波斯曾是中國藩屬國

而在此期間阿八哈從未在任何場合自稱國王或可汗。看到忽必烈的委任狀後,阿八哈才正式登基伊兒汗國國王。

除了委任狀之外,忽必烈還贈予了阿八哈一尊玉璽大印,上邊刻著六個漢字“輔國安民之寶”。

至此之後,阿八哈將這一尊玉璽大印視為伊兒汗國處理國事政令的專屬印章,見此印章方才奏效。

在阿八哈去世之前,他將這尊大印傳給了歷代伊兒汗國國王,叮囑後代要謹記自己“波斯總督”的身份。

19世紀法國漢學家伊朗考古,研究文物後:原來波斯曾是中國藩屬國

伊兒汗國每年都要向元朝進貢歲禮,而元朝則要承擔起宗主國的職責,負責對伊兒汗國進行保護。

即便遠在萬里,元朝也會對伊兒汗國的元勳功臣進行冊封獎賞。

更為甚之的是,在阿八哈統治時期,元朝還經常派遣“稽考”前往伊兒汗國對封地、屬民、國家賦稅收入進行考察。

與其說是藩屬國,倒更像是一個較為獨立自由的省份,有著明確的從屬關係。

公元1295年,伊兒汗國的國王阿魯渾(阿八哈的孫子)向新登基的法國國王腓力四世寫去了一封國書。

19世紀法國漢學家伊朗考古,研究文物後:原來波斯曾是中國藩屬國

腓力四世

阿魯渾希望強大的法國能夠出兵,以夾擊的方法一同征討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

作為回報,他將把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的“聖地”耶路撒冷送給法國教會。並且承諾自己本人也會成為基督教徒,允許基督教到伊兒汗國國內進行傳教。

而腓力四世剛剛繼位,只想鞏固法國自身領土。況且此時的國王與宗教之間的矛盾愈發尖銳,

腓力四世自然不允許宗教勢力進一步擴大,因此這一提議最終被腓力四世所拒絕。

19世紀法國漢學家伊朗考古,研究文物後:原來波斯曾是中國藩屬國

隨著時間的流逝,彼時強大的大元帝國搖搖欲墜,而作為藩屬的伊兒汗國自然也迎來了他的末日。

昔日同為“黃金家族”的欽察汗國,出兵進攻伊兒汗國,縱橫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開始分崩離析。

最終,伊兒汗國被帖木兒帝國所滅國,刻有“輔國安民之寶”的玉璽隨著戰火飄揚而不知所終。

只留下一些如那封信件一樣的文物、廢墟,還記錄著昔日的輝煌。

19世紀法國漢學家伊朗考古,研究文物後:原來波斯曾是中國藩屬國

波斯地區的中原文化印記

1814年,法國法蘭西學院設立了“漢、韃靼-滿語言與文學教授”之職,由雷慕沙擔任。

雷慕沙從小就對漢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特別喜歡研究中醫及漢文化,因此年紀輕輕就成為了法國少有的漢學家。

為了能夠更加深入了了解漢文化,雷慕沙在19世紀來到了伊朗地區,對這個曾經與中國有著密切聯絡的“波斯”進行考古調查。

19世紀法國漢學家伊朗考古,研究文物後:原來波斯曾是中國藩屬國

雷慕沙

而令他驚奇的是,他在曾經的伊兒汗國遺址上,發現了大量漢文化的痕跡,前文所述的信件便是其中之一。

看到這些歷史遺留的文物,雷慕沙在自己的書中,情不自禁地感慨道:

“原來在十三世紀,這裡(波斯)還曾是中國的藩屬,伊兒汗國一直效忠於中國的皇帝。”

由於兩國在歷史上的交往十分頻繁密切,因此彼此的文化和歷史之間,都存在著大量相互受影響的痕跡。

19世紀法國漢學家伊朗考古,研究文物後:原來波斯曾是中國藩屬國

早在漢朝的《史記·大宛列傳》中,司馬遷就對伊朗的安息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進行了詳細描述。

而在歷史長河之中,“波斯”成為了中國對這一地區最為熟知的稱呼。

唐朝的貞觀年間,波斯開始進入唐朝長安傳教,引起了唐玄宗及唐肅宗的興趣。

為了便於波斯的“景教”傳播,唐玄宗還親自為其題匾,在各州均建有景教寺。

後來在十三世紀,蒙古的三次西征,迫使大量波斯人及阿拉伯人遷入中國。

19世紀法國漢學家伊朗考古,研究文物後:原來波斯曾是中國藩屬國

這些人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的宗教信仰,在長期接觸中慢慢與中國的各民族相互適應共存,相互通婚。

這些民族吸收了漢、蒙古、維吾爾等各族文化與習俗,逐漸形成了“回族”,回族至今為止都是中國眾多民族中人口較多,影響深遠的少數民族。

除了宗教之外,兩國的科技,經濟交流則更為深入。

在絲綢之路的影響下,這一地區也成為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中間站”,至今為止伊朗儲存著大量中國各朝傳播而來的瓷器、珍品。

19世紀法國漢學家伊朗考古,研究文物後:原來波斯曾是中國藩屬國

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中,有三大發明(指南針、造紙術、火藥)都是在伊朗傳播之下,從而影響整個世界的。

伊朗古代醫學近乎一半的藥方都來自於中國,中國的建築也同樣吸收了伊朗的拱頂形勢、琉璃磚瓦等風格。

兩國文化積極互通,相互影響,在自己的領土上建立起兩種偉大的文明。而到了在全球化的今天,兩國的關係更進一步,彼此之間都有著強烈的文化認同和深厚友誼。

對於波斯在歷史上屬於我國藩屬國的事情,各位讀者有什麼想法呢?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TAG: 伊兒汗蒙古模國忽必烈花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