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巧克力表面結白霜是變質了?真正的變質是這樣的

由 小碗良食 發表于 美食2021-07-24

晚上好,我是

小碗非著名專業吃貨「鄭鄭」

最近本吃貨遇到了一點問題,去年買的巧克力,放在冰箱裡,週末拿出來想吃時,

發現上面長了一層白霜?

巧克力還會變質發黴?又被重新整理認知了。

嚴謹的吃貨當然也不放過這個可以研究的機會,這不,研究得有點名目了,所以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分享~

1

巧克力結的白霜也有分類

這2種可以放心吃

其實,巧克力起「白霜」,是巧克力界的一種常見現象。

在英語中,有一個浪漫的專業說法:Chocolate Blooming,翻譯回中文就是“巧克力開花”現象。

其實製作巧克力的廠家也很頭疼這個問題,因為一有白霜出現:

1)不僅影響巧克力的賣相,還影響口感;

2)最關鍵的是,巧克力的最佳食用期限被縮短了。

但你要說,巧克力出現白霜是因為變質了嗎?

不全是,至少這2種情況下起的「白霜」是安全的。

「脂霜」跟「糖霜」。

糖霜:主要成分就是糖。

糖霜的形成原因,大多數時候是因為巧克力在短時間經歷急劇升溫導致的。

比如:把冰箱裡冷藏儲存著的巧克力直接拿到室溫下放置。

又或者:把巧克力放在潮溼的環境下,導致巧克力表面出現小水滴,促進糖霜形成。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發生?

主要是空氣中的水分會在溫度相對低的巧克力表面發生凝集,成為一滴一滴的小水滴。

那些水分把巧克力中的白砂糖重新溶解出來(類似於含糖食物的反砂),當水分又重新蒸發後,白花花的糖就留在巧克力表面啦。

這就是所謂的「糖霜」。

比起糖霜,脂霜在巧克力儲存過程中更常見,也更容易影響巧克力的品質。

不過,脂霜的形成,說法不一,目前相對成熟且有信服力的理論有2種:

第一種理論:「相分離理論」。

這一理論認為巧克力少量的「低熔點可可脂」是導致脂霜形成的罪魁禍首。

因為在儲存溫度比較高的情況下,低熔點的可可脂會融化。

脂肪融化的過程中,體積會越來越大,佔據更多空間,而脂肪周圍的其他物質依舊是固體,沒法移動,脂肪只能從晶體間的縫隙中“逃出來喘口氣”,從而到達巧克力表面,形成脂霜。

第二種理論:「多晶轉變理論」。

這一理論認為結出白霜的巧克力才是“最穩定狀態的巧克力”, 可可脂的其它結晶型別終究會慢慢向結晶 VI 進行轉化,在轉化之後就會形成白霜。

這個理論還有一個結果,就是我們沒法避免脂霜的行程,不是沒有,只是時候未到。

當然,只要我們巧克力吃得快,脂霜就追不上我們。

巧克力表面結白霜是變質了?真正的變質是這樣的

總而言之,

巧克力不管是結了糖霜還是脂霜,都是可以安全食用的。

只不過它的口感可能會有下降,賣相看上去也不那麼好看了。

分辨這2種結霜也很簡單,分享個最肉眼可見的方法:

√用手摸一摸。

巧克力結糖霜,摸到糖霜時,霜不會融化,相對比較乾燥;

結脂霜的,稍微溼溼的感覺,手指摸到脂霜會融化。

巧克力表面結白霜是變質了?真正的變質是這樣的

2

巧克力儲存不當真的會變質!

這3個判斷方法收好!

當然,巧克力還是會存在儲存不當,而導致變質的情況發生。

如果儲存不當,潔白霜還是小問題。

但如果巧克力中的脂肪發生氧化,或者放在潮溼的環境下,讓巧克力吸水受潮達到黴菌存活條件,從而導致發黴的話,就是食品安全問題了。

吃這樣發黴的巧克力,可能會嚴重影響健康。

因此,巧克力記得避光乾燥儲存,避開過於潮溼或溫度過高的環境。

尤其是生巧克力或松露巧克力,中間添加了大量奶油等水分含量較高的配料,更易受潮變質或受到微生物的侵染。

巧克力表面結白霜是變質了?真正的變質是這樣的

這裡也分享幾點參考給大家,如何判斷巧克力變質了?

1:聞到油脂酸敗的氣味,也就是我們說的“哈喇味”,或其他難聞的味道;

2:巧克力表面出現了黴點,也聞到了發黴的臭味;

3:巧克力質地發生了巨大變化,如一捏就碎,或一摸就融。

這幾類的巧克力扔掉成本更低哈!免得危害健康,那可就不止一點巧克力的錢了。

巧克力表面結白霜是變質了?真正的變質是這樣的

寫在後面:

馬上就五一假期了,可能很多人又囤了不少零食在家裡,愛吃甜的朋友,巧克力更是必囤選擇之一。

這裡鄭鄭也建議大家:巧克力吃多少買多少,買多了也要正確儲存哦~

巧克力表面結白霜是變質了?真正的變質是這樣的

TAG: 巧克力糖霜脂霜白霜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