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由 回照動漫 發表于 娛樂2021-12-13

樊遲從遊於舞雩(yú)之下,曰:“敢問崇德、修慝(tè)、辨惑。“子曰:“善哉問!先事後得,非崇德與?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論語》顏淵篇第十二

樊遲跟隨孔子在舞雩臺下遊學,說道:“請問如何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改正過失,辨別是非?”孔子說:“問得好啊!辛勞在先,享樂在後,這不就可以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嗎?檢查自己的錯誤,不去指責別人的缺點,這不就消除潛在的怨恨了嗎?因為一時氣憤,而不顧自身和自己的雙親,這不就是迷惑嗎?

樊遲跟隨孔子在舞雩臺下遊學,謙虛的請問道:“什麼是崇德、修慝、辨惑?”

何謂“崇德”,是崇尚德行;所謂“修慝”指的是修正心中的過惡;“辨惑”,辨別哪個是迷惑顛倒。

“崇德”就是“先事後得”,先服務、付出後收穫。德行在於先付出。現代人的誤區就是先想到“得”,後想到“事”(付出),應該先付出後收穫,付出的多回報的就多。即使是付出了,也要想到《弟子規》裡講的“與宜多,取宜少”多付出,積厚福。少年修福,中年積福,晚年享福。“得”還不能圖一時之得,要把眼光放長遠。

“攻其惡”,就是攻克自己身上的錯誤,多做自我批評,更重要的是自己改過,不能天天懺悔不改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是改自己的過錯,不是要別人改過。要看別人身上的優點,自己身上的過惡,才能找到進步的門徑。所謂“修慝”指的是改正自己身上的過錯,就是聖人所說的:“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所謂“辨惑”是指“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這裡說的是不要意氣用事,否則就容易怒火中燒,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意氣用事時,身邊的同事、領導、父母、妻子、子女都會因惡言受影響。所以在生活中千萬不要被情感的變化衝昏了頭腦,要做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所以,我們要去反思是先付出還是先收穫,每天的進步是不是改過。改過一分錯誤,智慧就會長養一分,同樣也不能被情感的變化所束縛要保有平和的心境,才能長養精氣神。

TAG: 付出改過崇德辨惑舞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