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南師智慧】論信、信、信、信、信,你真的懂嗎?看完恍然大悟

由 行樁 發表于 情感2021-04-27

第一:

“自古無師不通聖”,在任何領域要有所成就,明師的正確引領都是關鍵所在,遇到明師就如進入了寶山,但,入寶山之後是滿載而歸還是空手而回,首先取決於每個人是否有篤信之心。宗薩欽哲仁波切說:“找到上師是一回事,有足夠的福德不去懷疑自己的選擇,並能一直相信他又是另一回事。這需要海量的福德。事實上,在你與上師的關係中,每一階段都需要福德。”在學習成長途中,唯有信,才能產生正念,方可能讓心靜定下來,從此不再劍拔弩張,左右奔突;才能使心精進起來,從此萬水千山,世世生生。

在站樁練習中,不同的個體以及所處不同的練習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問題產生,也會有與練習進度相適應新的練習要求,特別是更高階練習內容切入的時機若把握得當,不僅能讓之前的問題可得到更妥善的解決,也能讓練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這一切,只有信師所承載之道,才能體會到疑惑的客觀解答,偏差的及時糾正,以高層次的練習解決低層次問題···等等的價值所在。如此,才能對系統功法的價值產生應有的敬畏,才能讓日常練習符合功法執行的規律,才能以篤定的行為成就初心之所願。

第二:

對功法正確的理解

有了信,就掌握了練功真正的“法門”,由此方能以虔誠之心溯功法之源。只有回到功法的“原點”,才能對功法有更整體的認知,對功法的理解才能做到客觀與準確,對紛繁複雜的各家理論才有自己獨立的判斷。比如,我們都知道練氣對養生的意義,但如何練氣眾說紛紜,而透過對傳統文化相關“氣”方面知識的學習,就可以很明確知道:長期意守丹田的練法不可取,同時也知道僅僅是“氣沉丹田”則遠遠達不到養生的要求,因為:氣的特性是運動。所以在丹田被喚醒之後,就應適時壯養丹田並透過哼、哈,振、砸等練習以強壯、使用丹田功能,讓元氣在體內更順暢循行,使機體各項器官組織得到的濡養更加充分,這才是練氣的意義所在。

同樣,只有回到古人提倡“身備五弓”理念之境,才能正確理解“弓”的含義。重功能、輕形式,是站樁要樹立的基本概念之一,對“弓”的理解也應如此,古人提出“五弓”的概念,是取類比象方式的體現,重在強調站樁中,練習脊柱各個節點與四肢各個關節之間的筋膜,使之具備松活、崩彈能力的重要性,而不僅僅是指模仿弓的形狀。所以站樁才會有“撐拔是關鍵”的訓誡,只有經歷系統撐筋拔骨的練習,身體才能通透,氣血方可更好執行,軀體才有矯健輕盈的體感,如此,祛病、養身、健身、強身的效果方可彰顯的更加明顯。

第三:

良好習慣的養成

首先體現在站樁者思維習慣的養成。站樁是中國傳統文化孕育出的瑰寶之一,整體觀念的樹立和關係性思維方式的養成對功法的理解與日常的練習意義及其重大;其次體現在練習需持之以恆。站樁的效果、樂趣和意境是隨著練習慣性的不中斷而逐漸增加的;再次體現在每次練習內容的完整。站樁前的撐筋拔骨,站樁中對樁架的規範調整,以及站樁結束後的收功練習共同組成一次完整的練習過程;最後體現在對功法框架的構建。站樁是個由粗到細、由淺入深的練習過程,初始框架搭建的不夠堅實,往往很難持續深入,甚至需要反覆“回爐重造”。

若把系統站樁功法內容進行分割看待和理解,則很難修成正果;若進行“一日死練,十天放任”的自虐式練習,則很難讓練習狀態上升到更高臺階並鞏固下來;若不經歷撐筋拔骨練習,身體的松沉、平衡、通透則不容易整體實現;若長期沒有收功練習,則練習效果會在不知覺中流失;若不養成把意念外引的習慣,而執著於空、靜,則往往適得其反;若不養成雙腳平行站立的習慣,則“外八”不利於後胯的鬆開,“內八”不利於前胯的鬆開;若不養成先讓雙腿直立,然後臀直接下坐的習慣,而是先屈膝再讓臀後坐,則容易使大腿和膝蓋掛力,不利於身體重量順暢由湧泉穴沉入地下,並獲得地力的傳導······等等。

總結

對師以及師所承之道的信,對功法全面正確的理解以及經歷系統薰陶與規範練習所養成的習慣,這三者之間互為因果關係。

,是站樁練習核心中的核心,是引領練習深入的能量之源,缺失了信,則心無所依,行無所恆;有了信之心,才能有溯源之念,方可樹立整體觀對功法有不拘於流派之限的全面

理解

;對功法有了正確的理解才可“知其然而並知其所以然”,才能以初始的“刻意練習”慢慢養成良好的

練功習慣

生活習慣

具備了

理解

習慣

這三大核心要素,站樁的日常練習其實很簡單,只需按師父量身定製的練習計劃按部就班,並保持和師父的正常溝通,讓師父能及時解惑糾偏即可。站樁功法既不玄乎,也不需要站樁習練者具備多高的天賦,三年後,之前所認為站樁中再大的困難,也會變得雲淡風輕。

TAG: 練習功法養成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