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文壇巨匠餘秋雨:陪伴我的只有孤獨,我的人生其實很蒼涼

由 史冊風雲 發表于 情感2021-04-20

“你的過去我來不及參與,你的未來我奉陪到底”。

這麼

鏗鏘有力地告白透著大度與長情

,說實話,中國男人挺小氣的,

大多數要求伴侶沒有複雜的過去,最好是初戀

,大多數也沒有白頭偕老的決心,雞賊的很,但

餘秋雨卻在作品中給了人們無限憧憬。

浙江是中國最富裕的地方之一

,從古至今皆如此,富裕就能讓更多子弟脫產考功名,所以

明初第一次科舉,以浙江為代表的江南就把三十幾個名額全佔了

,嚇得洪武皇帝朱元璋不得不為北方人多開了次恩科。

人傑則地靈

,優秀的文化傳承,良好的教育條件,讓近代史出現了

魯迅和餘秋雨兩位大師

魯迅用尖銳的文字幫中國人排毒,餘秋雨則典雅得多,卻風骨裡透著倔強。

木納鈍化的人成不了作家,

寫作本就是一種思維障礙

,是需要極其敏感的心才能從事的工作,和許多藝術行為一樣,

許多文學巨匠因為敏感過頭傷及自身,多少有點精神疾病。

01

散文的第二次輝煌

他的散文很美,構思巧妙,文筆精湛

,可大師的造詣卻絕不僅僅只有散文,

餘秋雨是個多面手,還操刀過戲臺劇本

,雖然出名後想結識他的人很多,但巨匠的心卻是孤獨的。

貧窮也許和文學造詣沒有關係,但因為貧窮,讓餘秋雨更想擺脫貧窮

,從此筆耕不輟,加上天賦才成就了今天的文壇地位。

他回憶,每一本經手的書都是極其寶貴的,

看書是踩在別人肩膀登高遠眺,是開闊思維的捷徑

,而執著則是不斷進取的動力,這對一個幾乎輸在起跑線上的文學巨匠來說是唯一的路徑。

那時還是W革時期,

他多麼渴望施展抱負

,可成分不好在那個年代是天大的事,根本沒得選擇,他

親眼目睹了叔叔自殺

,放眼全國,悲劇並不是孤例,

餘秋雨一直以來的悲情正是源於那個時期。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

餘大師屬於後者,所以在

他的作品裡,多多少少透著悲情

,那不是無病呻吟,而是感同身受,蒼涼是與生俱來揮之不去的孤獨感。

02

還是孤獨

《文化苦旅》當中說得明白,“

孤獨不是一種秉性,而是一種無奈”。

文壇巨匠餘秋雨:陪伴我的只有孤獨,我的人生其實很蒼涼

他的黃金歲月裡,

大多數時間左右不了人生

,世態炎涼體會得早,所以餘秋雨不像人們想的那麼合群,他可以放下很多物質生活,去追求心靈自由,哪怕縱情山水。

許多人不理解,

為什麼一定要把散文寫的那麼悽哀,透著苦澀

,就像你不能總是要求每個人對自己笑,誰都有表達情感的權力,

餘秋雨很坦誠,苦澀本就是真性情,他不想偽裝。

文壇巨匠餘秋雨:陪伴我的只有孤獨,我的人生其實很蒼涼

誰也不是完人,

面對慾望,餘秋雨也有沉迷的時候,

就如紅了之後,有好事者揭露了他的情感問題,但

不夠豐富的人生就寫不出感情豐富的作品

,他依舊是孤獨的行者,哪怕對感情不忠時,也未必從中獲得過安全感。

陪伴我的只剩孤獨,我的人生十分蒼涼

”。

孤獨有時候未必不好

,負面情感激發創造力的故事不勝列舉,

梵高與畢加索生前也時常面對令人窒息的孤獨

,這是藝術家的不幸,卻是欣賞者的幸運,偉大的作品總是在靈光一閃時出現,在剎那間永恆。

文壇巨匠餘秋雨:陪伴我的只有孤獨,我的人生其實很蒼涼

餘秋雨屬於天生敏感型作者,再加上後天不斷努力

,深厚的閱歷厚積薄發,今天的一切絕不是商業市場繁榮後的偶然。

03

巨匠的成長史

1946年,餘秋雨出生在餘姚縣,二十歲於上戲文學系畢業,不得不說,那是

一個不太適合搞藝術創作的年代

,不能瞎說瞎寫,樣板戲和新華體才是大眾的精神食糧。

文壇巨匠餘秋雨:陪伴我的只有孤獨,我的人生其實很蒼涼

對渴望自由創作的年輕人是巨大的打擊

,到三十歲時第一次出書,

叫《讀一篇新發現的魯迅佚文》

,為什麼是魯迅?除了對激揚文字的欣賞外,也許老鄉情分也是很重要的。

改革開放後不久,餘秋雨第一次創作高峰來臨

,他在不到十年裡出了四本書,到這時,餘秋雨才真正有點大師的樣子。

千禧年,兩本散文集出版,又過兩年,

《行者無疆》獲得海峽對岸的高度肯定,得到臺灣白金作家獎

,一路下來,從1983年,餘秋雨成為了高產作家,文學成就越發被人肯定。

文壇巨匠餘秋雨:陪伴我的只有孤獨,我的人生其實很蒼涼

餘秋雨有過兩段婚姻,按照他自己的話說,人生沒有遺憾

,分別時互道祝福,各自安好,每一段人生都充實才重要。

在他的作品裡

除了悲涼和孤獨外,弘揚理性同樣重要

,散文從民國開始成為一種文字的載體,到餘秋雨這裡有繼承地發揚了一大截,甚至有超越。

文壇巨匠餘秋雨:陪伴我的只有孤獨,我的人生其實很蒼涼

可能過去太貧窮,讓大師很有憂患意識,

他經常進行文化反思,認為任何時代的文人都應該有使命感

,如今是多元文化衝擊時期,文人更應該站出來承擔責任。

餘秋雨曾

探訪過許多山水古蹟

,並且把歷史文化和現代結合起來,

例如《莫高窟》就是此類的弘篇敘事。

04

結語

當代不缺大師,花錢炒作即可

,可媒體自封的大師顯然不太能上得了檯面,

余光中、賈平凹、白先勇都先後認可了餘秋雨

,就連聯合國中文組也給出積極的評價,說

餘先生是中國文化的橋樑,他的出現讓世界更瞭解中國。

文壇巨匠餘秋雨:陪伴我的只有孤獨,我的人生其實很蒼涼

一路來無數讚譽和獎項拿到手軟,可餘秋雨還是那個孤獨的行者,書籍不斷再版。

很多人以為

金庸是臺灣人,其實他的前半生是浙江人

,和餘秋雨是同鄉,兩人在不同的文字領域各自精彩,

金庸先生談到餘大師更是不乏溢美之詞

,說餘秋雨的書在臺灣受眾很廣,自己只是寫通俗武俠小說的大師,

餘大師是殿堂級的文字大師,他的筆觸更精深優美。

文壇巨匠餘秋雨:陪伴我的只有孤獨,我的人生其實很蒼涼

如果你也想窺測大師的內心世界,總有一長串書單可以選擇

,餘秋雨還沒有停步,在喧囂的世界裡,他用

孤獨又蒼涼的筆觸

繼續耕耘著。

TAG: 餘秋雨大師孤獨巨匠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