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心理學:如果你想要真正摧毀一個人,可以試一試這樣做

由 第一心理 發表于 情感2021-07-31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欲使其毀滅,先使其膨脹。”

這句話是由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希羅多德(Herodotus)所說的,翻譯成現代心理學之中的專業術語就是:

“想要摧毀一個人,最好的方式不是從精神層面不斷的對其施加壓力,而是給其製造巨大的心理落差。”

中國有句俗話說得好:“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句話說得十分的有道理,的確這句話十分明確地解釋了人類的生活慣性,更是人類心理上的一種不良習性和價值取向。

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H·Maslow),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專家,他曾經指出,實現自我價值是一個人一生之中最高的追求和最高層次的需求。

在馬斯洛看來,最有效獲取人們內心愉悅的方式,就是實現其人生理想和人生抱負,相應的,人們賴以生存的夢想如果變得支離破碎也是擊垮一個人的最有效途徑。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講,這種心理上的巨大落差感或會被人們下意識的無限放大和拉長,最終導致個體惶惶不可終日。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瑞克·弗洛姆(Erich Fromm)指出,喜歡被他人關注是人們的本性,每個人都渴望身邊人的關注,當一個人正處於一種身份上的落差時,他們就會下意識的關注身邊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他們會不受控制地認為身邊的所有人都在嘲笑他們,進而增加自己的心理壓力和緊張感。

因此,他們更加容易逃避當下的生活環境,但是,交友空間以及社會階級的封閉固化通常會加深個體的失敗感。所以說,人寧可被消滅也不要被打敗。

心理的落差導致控制感的缺失

當個體在一段時間內不斷的承受較大的心理落差之後,就會失去對當前生活的掌控感,也可以說是控制慾。

“控制慾(Desire To Control)”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左右人們內心之中的安全感,在大多數情況之下,適當的控制慾對於個體增加對生活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當個體的心理落差比較大的時候,他在固有的生活圈子之中就會表現得較為低迷不振。例如,沒有了對生活的追求,得過且過,只要能活著即可了。

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其關於人類心理防禦機制的觀點中描述到:“當人們經歷過比較大的生活起伏或是人生起伏之後,通常會出現比較明顯的應激性心理防禦機制,透過將失敗合理話來安慰自己,緩解自己內心之中的痛苦。”

魯迅先生所描寫的“阿Q精神”與我們上述的觀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利用合理化的鯉魚減少自己的痛苦,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講,這也是一種自我放棄的做法,這隻能在短期之內逃避一些問題,但是卻並不能解決問題。

實際上,心理上的落差感會不斷消磨我們心中的自信感,當我們習慣於不斷地用合理化的理由來面對失敗,自我麻痺,我們就會失去對生活的掌控權。

對過去的沉溺導致無法正常生活

在弗洛伊德的心理防禦機制理論之中,還有一種下意識的自我保護機制被稱之為“倒退”。透過不斷地回憶過去的美好來幫助自己脫離當下的緊張和焦慮。在大多數情況之下,人們對於美好回憶更多是短暫的聯想。

但是,對於那些經歷過巨大心理落差的人而言,失敗感促使著他們抒發自己心中的憂鬱,這使得他們會無限地懷念自己過去的高光時刻,但是,這種回憶通常是充滿片面性和主觀性的。

由於人類的記憶通常都是帶有強烈的主觀性的,所以,過度沉迷於這種帶有主觀性的記憶之中,只會增加其在現實生活中的挫敗感,在很大程度上來講,這樣的行為是帶有一定成癮性的。

缺乏心理建設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經過巨大的心理落差之後,就很難爬起來重新開始了,

因為,重新開始意味著要直面自己的錯誤,重新建立起強大的自信心,也就是要擁有強大的逆商。在認知心理學認為,這需要極其強大的執行力和接受系統的心理建設治療。

綜上所述,就像俗話說的一樣:“白手起家易,東山再起難”,真正了不起的人,並不缺白手起家的能力,卻稀罕東山再起的勇氣。

心理落差給人們帶來的恐懼感對於任何人而言都是巨大的,如果真的要從中走出來,通常需要你能夠有忘記從前能力。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編輯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TAG: 心理落差生活之中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