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多爾袞輔佐順治但不取而代之的原因?他在害怕什麼?在防備誰?

由 多思生活 發表于 汽車2021-12-11

不管是影視劇《孝莊秘史》中的美化描述,還是歷史上真實的政治鬥爭,多爾袞不稱帝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不合時宜”四個字,他也不是一心輔佐順治皇帝,而是為了清朝的利益在奮鬥。

多爾管在皇太極死後登上攝政王寶座,權力之大讓他幾乎成為沒有名義的皇帝,至於他為什麼沒有直接登上皇位?入關後也沒有趁掃平南明的大功篡位?原因如下:

第一:多爾袞的實力不足以碾壓反對派

多爾袞能成為攝政王是清朝上層貴族互相妥協的產物,當時支援皇太極子孫繼位的力量很強大,按照皇太極生前定下的制度,清朝皇帝直接掌握著八旗軍隊中實力最強的上三旗,也就是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

上三旗全是皇太極的死忠,他們只願意支援皇太極的子孫繼位,加上立場比較中立的禮親王代善一脈掌握的正紅旗,已經掌握住了八旗的一半,而且代善雖然表面中立,但他骨子裡並不希望多爾袞繼位,因為當初逼死多爾袞生母時,代善是出了力的,他也怕多爾袞秋後算賬。

這麼一來,八旗中的絕大多數是支援皇太極子孫繼位,本來是皇太極長子豪格的機會最大,但他自己沒有當仁不讓的勇氣,被多爾袞一派抓住話柄,剝奪了皇位繼承權,於是大家在妥協之下,擁戴了幼年的順治繼位,而多爾袞爭取到了執政大權。

第二:全力入中原,團結對外

順治登基後,清朝最大的敵人明朝陷入混亂,這時,整個清朝上層的思想高度集中,放棄爭鬥,全力入關爭奪明朝大好江山。清朝的軍隊和人口本來就少,要奪取中原,滅掉明朝這個龐然大物,上層保持一定的團結是很有必要的。

多爾袞即使有心當皇帝,也只能暫時放下這個心思,全心全意為清朝入關服務,清軍進入北京後,發現有機會奪取整個中原江山,更是團結一致的全力為這個目標服務,唯一涉及到比較嚴重的政爭是多爾袞囚禁了老對手豪格。

囚禁豪格還不是多爾袞個人的意願,順治皇帝和他的母親孝莊太后同樣支援拿下豪格,因為豪格和多爾袞一樣,是順治在皇權上最大的威脅之一,能借多爾袞的手除掉豪格,順治母子求之不得。

但除豪格事件之外,多爾袞還是剋制住了自己的慾望,保持住了清朝上層的團結,目的當然是為了能穩穩地拿下明朝江山,因為多爾袞如果在和明朝爭奪江山的節骨眼上廢掉順治,導致清朝內部分裂,最高興的是南明政權,多爾袞不會給他們翻身的機會。

第三:不能給投降過來的明軍和士紳們反叛的機會

多爾袞生前,南明都還一直沒有完全消滅掉,最重要的是,清朝奪取明朝江山並不是完全依靠的八旗軍隊,而是大量仰仗投降過來的明軍,包括吳三桂在內的前明軍實力依舊強勁,並且,這些投降過來的明軍對清朝能有多少忠心度很值得懷疑。

如果多爾袞不輔佐順治,而是在佔據長江以北的地域後,就藉著功勞逼迫順治讓位,導致清朝上層割裂,會給投降過來的明軍藉機反叛的機會,那些投降過來的明朝士紳也會覺得清朝不過如此,江山還沒有坐穩就開始搞內部清洗和爭奪皇位?

多爾袞輔佐順治但不取而代之的原因?他在害怕什麼?在防備誰?

假如讓這些明軍和明朝士紳有了清朝不可輔佐的印象,對清朝一統江山是很不利的,多爾袞從大局上著想,也不能迫不及待的去爭奪皇位,清朝要保持對投降明軍和士紳的威壓,內不就不亂,否則,新入關的清朝就會馬上四分五裂。

多爾袞輔佐順治但不取而代之的原因?他在害怕什麼?在防備誰?

綜上所述,多爾袞不稱帝而一心輔佐順治,就是因為要維護清朝坐穩江山這個大局,在明朝的反抗勢力還沒有完全消滅掉,且投降清朝的明軍將領和士紳們還沒有完全歸心的情況下,多爾袞不允許清朝生亂,他要防著這些人。

多爾袞當然想當皇帝,但緊張的局勢卻讓他無法採取稱帝的措施,如果多爾袞不是因為年紀輕輕就病故,讓他多活上十年,等到明朝殘餘勢力全部被消滅,清朝基本上不再懼怕投降明軍的反叛,他肯定會廢掉順治,自己當皇帝,這是毫無疑問的。

可是老天並沒有給多爾袞機會,所以在他生前,自己稱帝是“不合時宜”的,只能輔佐順治,至於是不是一心一意,肯定是要打個問號的,更如影視劇中因為和孝莊太后所謂的男女之情才輔佐順治,那更是一個笑話。

多爾袞輔佐順治但不取而代之的原因?他在害怕什麼?在防備誰?

像多爾袞這樣成熟的政治家,不會因為兒女情長去做一個政治上的決定,到了他這個地位,都敢逼著皇帝稱自己為父,就只能繼續往前走而不能後退,否則他的部下和親眷將死無葬身之地,可惜,他要是身體再好一些,多熬幾年,清朝歷史就又是一個樣了。

TAG: 多爾袞清朝順治明軍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