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沈鵬是不會寫楷書還是故作姿態原來我們都誤讀了

由 時傅娛樂 發表于 汽車2021-05-09

對於楷書來說,大致分為魏晉楷書和唐代楷書,魏晉楷書以鍾繇和“二王”為代表,這時候的楷書大都是小楷,他們的代表作很多,是很多學習小楷書法的人所師法的物件,而唐代楷書主要是歐陽詢、顏真卿和柳公權,分別代表著唐代早、中、晚期的楷書風格,唐代楷書作品大都以碑和拓的形式流傳下來。

但是,在楷書歷史上,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楷書時期,那就是南北朝時期的魏碑,人們一般把魏碑也劃入到楷書系統中,魏碑是由隸向楷書過渡的一種書體,這時分書系統尚未完全被打破,楷書系統尚未完全建立,這時候的書體明顯帶有分書的隸意和楷書的楷意,因此,有人就認為這時候的楷書在風格上是非常高古的,它有是隸楷融合的書體,在形態上非常有趣自然,是書法所要表現的方式。

當代書法名家沈鵬本來是寫草書的,但他也時有楷書作品出現,如他所寫的楷書《千字文》就取法於魏碑書體,從字形上看,得魏碑之精髓,是對魏碑和楷書共性特點的融合所形成的,從筆法上看,也是完成了二者轉變和提升,達到了老辣、成熟的筆法,個性特徵明顯。

然而,當書法愛好者看到沈鵬的楷書後,卻並不買賬,認為他的楷書是“自作多情”、“根本不懂楷書”、“是譁眾取寵”,甚至達到了群體而攻之的態勢。那麼,沈鵬是不是真的不會寫楷書?沈鵬所寫的楷書究竟有沒有可取之處?或是他的楷書達到了什麼境界之上?下面從書法的角度進行一些分析,希望能給大家解開其中之謎。

沈鵬原本是一位美術編輯,他的見識要遠比一般人廣深,即使自己不去寫稿件,也要去稽核別人所寫的稿件,時間一長,見識就會多了,認識也就深刻了,加上,即使稿件中有不懂的地方,他也得需要去查資料、去學習,從書法史的角度來講,他所認識的更為深遠。當我們還沉浸在唐楷如何寫好字形和一個筆法時,他的眼界可能已經深入到對六朝書法的研究之中,這為他日後書寫魏碑奠定了基礎。

清代學者楊守敬在《楷法溯流》中說:“南北朝碑碣所存不過數十通,惟造像不可紀數,鄉俗鄙陋,不盡大雅制所,然天真爛漫,風神超逸,良由去古未遠,故執筆者皆有篆隸意。”我們不知道沈鵬對這些鄉野造像涉及有多深,但從他的楷書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抓住了魏碑書法的精髓,將其和魏碑進行了有機融合,形成了自己風格的楷書作品,這種楷書看起來既有魏碑之貌,又有唐楷之氣象,使人覺得“味道”十足。

在筆法上,沈鵬的楷書看似寫得十分隨意,這恰恰是他風格成熟的標誌。我們注意到,在每一個字中的點畫表現上,要麼是極力用中段來強化字的厚重感,要麼就是在處理提、按、頓、挫的關鍵環節上力求精緻到位,在筆法的矛盾關係上,儘可能地做到“不二”之法,就是說,沒有兩個用筆是相同的或重複的,這也是書法哲學關係的內在要求,比如相鄰兩個字“收”的“捺”筆和“張”的“捺”筆處理上,它們都是不同的,前一個是反捺,後一個採用了頓點的處理,避免了字的雷同性,像這樣的關係處理中全篇比比皆是。

沈鵬是不會寫楷書還是故作姿態原來我們都誤讀了

在字形上,儘可能地既像魏碑,又像唐楷,介於它們中間,這不能說不是一種巧妙的處理方法,當然要形成這樣的風格非一日之寒。在字形的處理上,也儘可能地實現字內、字間的各種矛盾關係,並使得變化於“不經意間”,這是一種大智若愚的書寫方法,值得人們思考和學習。

當然,寫下這篇小文,並不是讚美於人,而是站在書法尤其是當代書法藝術性的角度來思考楷書的時代性和文化性,是照著前人的楷書抄寫還是有所創新,也是值得書法愛好者深思的。

TAG: 楷書魏碑沈鵬書法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