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車主親述:風暴中的特斯拉,與10萬個爭議的“真相”

由 Tech星球 發表于 科技2021-04-22

央視談“特斯拉剎車事件”:最緊迫的是解決問題

文 | 王琳、李曉蕾

喬雪、陳桐、楊曉鶴

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

即便沒有新車,

特斯拉

也從來不缺頭條。

4月19日,上海車展媒體日上,一名身著白色T-恤的女子爬上了特斯拉展車車頂,衣服上“剎車失靈”的紅色大字表明瞭她的來意——維權。

無獨有偶。4月20日晚,廣東一輛特斯拉因失控、追尾並導致自燃的影片,再一次引發了大眾對特斯拉質量的質疑。

4月20日晚上11點25分,不足48小時,“決不妥協”的特斯拉在其官方微博上致歉,並表示已成立專門處理小組,努力在合規合法的情況下,盡全力滿足車主的訴求。

21日深夜,特斯拉官方微博再次釋出宣告稱,已主動與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絡並彙報相關情況,願意全力配合,提供事發前半小時的車輛原始資料,並承擔鑑定產生的全部費用,且無論檢測結果如何都會接受。

這是特斯拉首次“低頭”。

2020年,特斯拉中國區的車輛交付量佔到全球總量的近三分之一。同時,特斯拉也因剎車失靈、失控、突然加速等多種質量問題長期“霸榜”微博熱搜。

4月21日,

理想汽車

CEO李想在微博建議所有ADAS(高階駕駛輔助系統)的車都增加行車記錄儀,以降低後期事故舉證的難度。當然,短時間內這一方案難落地。當下公眾更關心的是,購買特斯拉後遭遇的服務,以及駕駛一輛特斯拉的真實體驗到底如何?

帶著這樣的疑問,Tech星球深度訪問了7位特斯拉車主,如何看待風暴中的特斯拉?他們中有人質疑特斯拉沒有服務;有人因系統失靈差點兒出事故;有人因ADAS系統沒有在本地做過充分標定驗證決定不再購買特斯拉;有人是特斯拉的堅定的鐵粉,買了一臺又買一臺……

“鋼鐵俠”馬斯克或許並未預料到,特斯拉會在中國市場遇到“輿論風暴”與“萬千擁躉”的分裂局面。在自動駕駛+新能源一步步照進現實的未來,如何更大程度得確保車主的安全,卻是未來所有車企都需要考慮的問題。

幾次出現意外加速問題,不會再買特斯拉

車主:騰飛,2020年購買特斯拉,車型:Model 3,駕齡:10年+

我是2020年8月入手的Model 3 標準續航版,購買的原因很簡單——順應潮流,覺得應該入手一輛電動車。當時,特斯拉官網只是說輔助駕駛,並沒有說是完全自動駕駛,因為本身就是汽車行業的,我對於輔助駕駛可能帶來的問題有一定的心理預期。

我買的時候就知道會降價,所以也不是很介意這個事情。特斯拉的技術明顯領先於蔚來和小鵬,但問題是他們的銷售不夠溫暖,智慧化配置還可以,但是豪華配置就比較一般,比如音響效果差。

但特斯拉的溝通態度還是挺好的,基本微信溝通很快就回復了。官方400熱線電話沒有撥打過,因為據說很難打通。

可能是我駕齡夠長,到目前為止沒有遇到過剎車失靈的問題。只是遇到過幾次自動剎車AEB(自動緊急制動系統),避免了追尾前車。

印象深刻的一次,是一個外賣小哥從車子前竄過去了,那時,我正巧踩在油門上,車子瞬間制動。很驚悚,總感覺自己撞上了人。

還有一次,我本來想要啟動自動泊車,但是手臂誤碰觸發了自動駕駛輔助功能,車子意外加速,要是我沒有及時剎車,一定會撞到柱子上出事故的。這種情況我遇到過不止一次,我覺得在系統佈置上特斯拉存在改進空間。

特斯拉最大的問題是不接地氣,不符合中國國情,它的ADAS系統沒有在本地做過充分標定驗證,導致誤觸頻發,比如有朋友在停車場上坡的時候,誤觸AEB,就會突然停車。

特斯拉在中國最應該改善的問題,就是對中國道路路況進行採集並最佳化演算法和軟體,減少誤觸發。其次,它的語音控制功能性弱,導航人機體驗弱、可支援APP少。

因為這樣的原因,除非產品力特別強,否則下部車我可能就不買特斯拉了。

特斯拉的服務:就是沒有服務

車主:科科,2021年購買特斯拉,車型:Model Y,駕齡:7年

本來,我想在今年春節的時候換輛車,算送給自己的新年禮物。

當時也是邪門了,看上了特斯拉Model Y,覺得超帥,就約了試駕。當天,我還和銷售透過微信再次確認了試駕時間。去了之後,特斯拉員工居然告訴我,沒有安排Model Y試駕,我聯絡之前的銷售,毫無回覆,另一銷售提出用Model 3車型替代試駕,我只好同意。但預約的時間是12點,直到下午2點半我才坐上車。

但我仍然挺想買的,就在2020年11月底交了1000元定金。由於房子出了點兒問題,我就想延期預定,也沒和銷售說不要或者退款,只希望能將我的押金延期,因為搬家後我才有固定的停車位,畢竟停在路邊剮了、蹭了都沒保障。但特斯拉卻告知不能延期,押金只能作廢。

這簡直是霸王條款,當時只是網上籤合同,有好多頁,哪有人會一條一條仔細看呢。而且我只是想延遲提車,並沒有佔用任何提車名額,就這樣沒收了我的1000元,我很不甘心,只能很不爽地說繼續定。

特斯拉告訴我,我在2021年1月第一批客戶訂單裡,提車交付時間在新年左右。但臨近交付時間,特斯拉銷售又說,我的訂單時間是1月3日,沒趕上,交付時間變成了3-4月份。

所以,我在今年3月中旬才提到車。交付的時候,體驗感就更差了,根本沒有完整體的交付體系,只演示了空調的開啟關閉功能,我也急著回家,就沒仔細看。3月的北京還是挺冷的,我開啟空調,遲遲不見制熱,吹出的都是冷風,這距離我開出交付中心也才10分鐘左右,我趕緊停車聯絡交付人員,對方遠端修復未果,就讓我打400電話到就近的維修點檢視。第二天的結果是,車的感測器是壞的,需要換整個熱泵。

簡直就是五雷轟頂,之前也聽過特斯拉交付時可能會有些小故障,但什麼開膠、音響起翹我都做好準備了,但沒想到居然真的落在了自己身上,的確挺難接受的。我要求換新,特斯拉方面不同意。之後,就是交付和售後人員互相推諉,而我則開啟了漫長了維權之路。

這幾天,又看到剎車失靈的車主大鬧車展,回想起來,我當時要是把那1000元定金扔了就好了,現在也不會這麼心煩了。

特斯拉很多功能不符合國內使用者的習慣

車主:黃堯,2020年購買特斯拉,車型:Model S,駕齡:10年+

我是2020年下半年購買的特斯拉,當時最主要的考慮是保障。一輛車可能用5年甚至10年,國內的蔚來、理想、小鵬這樣的造車新勢力成立時間比較短,他們能否支撐這麼久,我是不太確定的。其次,特斯拉的底盤、操控系統,比國產的新能源汽車更有實力。

電動車不像燃油車,它沒有自己的4S店,無法形成從銷售到維修的閉環,只有簡單維修。電動車的維修大部分是透過合作的修理廠來完成,這可能導致修理後的車漆可能和原來的車漆存在一定的差距。當然,這是所有電動車都存在的問題。

和蔚來、理想、小鵬等國內造車新勢力比,特斯拉的駕駛體驗非常不錯,但也有自己的不足。

在語音控制系統上,國內造車新勢力能夠覆蓋幾乎所有的語音命令,而特斯拉比較侷限。最典型的是,特斯拉沒有語音播報,車主發出命令,並不能收到反饋。甚至,連一個窗戶都不能透過語音開啟。

特斯拉所有的設計理念都是透過一塊大螢幕來控制,手扶箱沒有按鈕、後備箱、前繫帶、手套箱都需要螢幕\語音來控制,這其實對於中國使用者來講,不太習慣。

以雨刷為例,下雨的時候透過點選螢幕、選單等操作來指揮雨刷,這其實是不太安全的。當然,聰明的人知道使用語音指令。

被人詬病最多的一點是,特斯拉的導航不太方便,因為用的是百度地圖。從A點到B點,在你做好了設定的情況下,比如避開擁堵,用高德導航會給出很多路線選擇,而百度導航只有一種選擇。

越是不懂行的人,越咬定自己上當了

車主:大福, 2019年購買特斯拉,車型:Model 3,駕齡:10年

我曾是特斯拉員工,負責市場兼銷售。當時,每天都見到對它抱有懷疑和敵意的人。80%-90%投訴的人,都是自己不講道理。要麼預期過高、要麼有不合理的訴求。這種情況通常都發生在跟風消費的人身上:自己買之前不去了解新能源自動駕駛汽車的優劣和風險,也搞不清楚自己的訴求,結果買了才發現不是自己想要的,這就是不講道理。

對於有人說特斯拉有嚴重安全隱患這事兒,我的看法一直是“存疑”的。

我承認它可能有漏水,車門異響、哪塊兒零件會掉下來——之前工廠還生產出了半黑半白的“烏龍車”。但這些小毛病我覺得無傷大雅,去了售後也管修,至少不會困擾到我。我一老司機不管開什麼車,都沒有擔心可能存在重大安全事故。

關於“簡配門”,我也是第一次聽說。糾結這是否屬於生產批次造成的差異,沒啥意義。整天跟汽車打交道的人,一般是不太care到底搭載的晶片是2。5還是3。0的,拿這個來標榜效能也很奇怪,因為並不影響車的任何使用。搭載了多少顆攝像頭,這個才是賣車的時候一定要說清楚的重點。

反正越是不懂行的人,就越容易咬定自己是上當受騙了。

過往的很多安全事故,實際調查之後發現都是車主的操作問題,比如把油門當剎車踩。但過往很多品牌車都有這種事兒,見怪不怪,鬧不起來。所以,我不認為“車主鬧事”是單獨某個品牌特有的問題。

現在鬧事兒的車主,我建議最好讓雙方去找權威機構質檢,公開透明地鑑定還原。以前很多到特斯拉鬧事兒的,到後面都不了了之。

特斯拉肯定有技術實力去把細節做到位,他們就是不太Care。作為一臺車它本身的效能,我不信有那麼多問題。

特斯拉之所以一開始這麼剛,我覺得是因為它不怕消費者,但它怕監管。只要不影響銷量,有什麼難聽的風評都不重要。但如果監管發聲或出手,那就會影響銷量,特斯拉就會改變策略。

最近的事件會影響銷量嗎?我覺得會,但不知道影響有多大。消費者現在的確有更多選擇。也許更看重服務的

新能源車

品牌,會吸引走一些顧客。特斯拉應該冷靜下來思考這件事。

但特斯拉在技術上全是優勢,唯一的缺點就是底盤比較硬,開起來顛簸。但實際上,一旦熟悉了特斯拉的駕駛,就會發現操作真的太簡單了:只管開就好了,電又省錢。冬天要開熱風,電池會受凍,充一次可以開400多公里,比起國產車表現已經非常好了。

特斯拉對智慧座艙這一塊做得比較慢,甚至有點兒漫不經心,有實力做好,但可能就是不屑於在這塊兒使勁兒。

服務上,理想、蔚來很多員工都是從特斯拉挖過去的,不見得員工服務態度就位元斯拉一定要好。特斯拉不是很講人文關懷,有很多員工幹個一兩年就走了,挺正常的。

特斯拉推崇雞血的企業文化:大家的目標就是改變世界,為了改變世界還有什麼不能犧牲的,工作是為了改變世界,改變世界就是“第一性原則”。

在很多大大小小的會議上,特斯拉會強調這一點,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方法也可以一直變。從中國區老大到下面的人,每一個人都在說:特斯拉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第一性原則”使得大家都以最後目標為準,方法不重要:加速世界向可持續能源的發展。這是特斯拉供奉為圭臬的東西。

剎車失靈也遇到過,但我選擇原諒

車主:小薩,2019年購買特斯拉,車型:Model 3,駕齡:5年

我很早就預定特斯拉了,畢竟當時特斯拉還不算特別普及的情況下,能擁有一輛特斯拉還是很拉風的。

買的時候,其實心裡對它已經有預期了,只要不是什麼大的問題,都是可以接受的。降價、面板不嚴,里程不達標,冬季里程對半衰減,我都遇到過。

只要不影響到人身安全,我都能接受。記得之前看到過一篇文章,說特斯拉車主是全世界最好說話的一群人,我覺得挺符合我的。

去年冬天的時候,加完班我開車回家,下了點小雨,一路上也挺正常的,問題發生在進入車庫的時候。

車快開到地庫的時,駕駛過程中,我發現能量回收不起作用了,螢幕提示車輛制動故障,我就踩剎車,發現剎車踏板被鎖根本踩不動,然後就一路溜車,差點追尾了前車。回想了一下,覺得還是我自己油給猛了,或者剎車剎晚了,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所有車在某些情況下或多或少都會失控,特別是兩驅的比四驅更容易失控。

加上那天下雨,我覺得也不算特別大的問題吧,所有車都有打滑剎不住的時候,這種情況我進地庫有幾次,到冬天也有幾次,但我當下就能反應過來,是我操作的問題。

還遇到過一次溜車,當時就打了400電話,說明了剎車失靈的事情,客服遠端刷了一遍系統之後,就恢復正常了。

漂移你知道嗎?其實就是失控,只不過是控制範圍內的失控,一個意思。漂移就是一種利用這種特性的快速過彎。車手會控車,所以漂移完能夠控制回來;技術不太好的,控制不回來就會撞了。

我還用特斯拉跑過賽道,賽車剎不住太正常了,一天能撞三四輛,都是剎不住車了,老車手在一些情況下還能救回來,普通人只能眼巴巴地看著被撞。特斯拉跑賽道很賺很便宜,提速又快,我很多賽道都是飄著過來的。

像剎車失靈這種情況,老司機一般都會知道是自己駕駛的問題啊,轉彎轉猛了,剎車剎急了、剎晚了之類,沒有人會怪車的,你要是嫌特斯拉的剎車距離長,可以買超跑呀。

百萬買了兩臺特斯拉,比起特例我更相信自己的經驗

車主:老謝,2018年初購買特斯拉,車型:Model 3/Model Y,駕齡:18年

這兩天,我們的特斯拉車友群都炸了。

車展上鬧事的河南車主,她的車本身究竟有沒有問題我們也不知道,現在大家最想看到的就是把車拿去檢測。我們一直反覆說,無論怎麼樣給一個真相,車到底有沒有問題,這是最關鍵的,畢竟我們每天全家人都用車出行。

我前後買了兩臺特斯拉,加起來兩輛車花了將近100萬,總共跑了將近5萬5000公里,曾經開著Model 3從重慶去了一趟川西。我個人的經歷,從來沒有遇到過任何安全問題。

我是馬斯克的粉絲,2016年,看了馬斯克在美國的Model 3釋出會,第一個感受就是很驚豔。我很早就交了第一筆定金,那時候,國內還沒有開始發行,Model 3在國外也還沒有開始交付,甚至還沒有中國工廠的事情。

2019年國內開始交車,預定比較早,我成了重慶第一批拿到Model 3的車主,提車之前,我沒有親自試駕過,甚至沒有看到過實體車,幾乎屬於盲定。提車之後我非常滿意,開著非常爽。還花了2萬多給車噴了紅色的漆。

最開始,重慶第一批車主只有十幾個,後來中國工廠投產,車也開始降價,起初我們的車友群一年下來只有2、300人,200多輛車。到去年底,重慶區域有了8個特斯拉車主群,將近4000人。去年Model Y釋出,價格遠低於我們的預期,我就又買了一輛,今年年初提到了車。

現在,我的第一輛車,兩年降了差不多20萬,花50多萬買Model 3的我就成了“老韭菜”。但在當時的階段買車,50多萬的價格,也只能買寶馬5或者寶馬3的頂配,這已經是當時的階段最好的選擇。畢竟車又不是房子,不是用來增值的。現在我也覺得當時是正確的,去選其他車,我怎麼選?

相對來講,我覺得特斯拉的電池管理系統、自動輔助駕駛和整個車的智慧化都是所有電動車中最穩的。蔚來的內飾做得很好、小鵬的語音做得很好,但這些對我來講,都不夠前面三點有吸引力。

當然,特斯拉的語音、自動雨刮、導航做得很糟糕。我喜歡研究背後的邏輯,特斯拉的技術更先進,但它畢竟要依賴於大資料和機器學習。這就意味著,它需要大量的資料。拿雨刮這件事來講,特斯拉的雨刮依靠攝像頭判斷,而不是雨量感應器,有時正在下雨,雨刮沒有反應,司機需要手動開,系統就知道自己錯了,下次會改回來。這需要一個過程。

我很喜歡分享特斯拉中國區副總裁陶琳在一次車友大會上舉的例子,把兩個月大的人類和猴子一起放在森林中,看一下誰更厲害,最開始肯定是小猴子更厲害,長到一歲還是小猴子更厲害。但小孩子還會繼續長大,猴子永遠是猴子。嬰兒期一過,人類的成長會非常之快。

兩年用下來,給特斯拉提建議,通常響應速度都會很快,之前升級後,車上的圖示顏色很淺,我們反饋說看不見之後,兩個周就改了。

我們重慶車友群最近常常看到一些所謂的特斯拉“突然加速”“剎車失靈”等的報道,作為車主,我們必然是比普通人更關心的,但我可以給一個結論,我們重慶群裡有4000人,沒有一個人遇到所謂的剎車失靈。“突然加速”事件最終的調查結果也顯示,是誤操作導致的。

這次的事情對特斯拉的品牌肯定會有影響,但長期看,只要有好的產品,大家都會成為消費者。但現在陷入輿論風暴的特斯拉事件,和我們每天知道的,和體驗到的完全不一樣,這就一定有問題。這種熱度,總有一天,會有東西把它擊破的。

特斯拉的問題,新能源車都無法躲過

車主:陳壯堅,2020年購買特斯拉,車型:Model Y,駕齡:10年

我平時不怎麼開車,但是2020年還是買了輛特斯拉,34萬元。原因無他,作為極翼無人機CEO,智慧車的自動駕駛和植保無人機的飛控邏輯相通,我算是買了輛智慧車來研究。

我並不在過多關注降價和車內飾,預測今年電動車會因為缺芯漲價,所以割韭菜的討論沒參與;也沒有體驗到冬天電動車狂掉電的問題,畢竟上海溫度還可以。我最主要的關注點,是特斯拉各種“突然加速”、“剎車失控”等問題的真正原因。

首先表明觀點,這些事故不能全算在特斯拉頭上,但特斯拉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中國區的特斯拉沒有高精地圖,也沒有那麼多的感測器,這是它的商業選擇問題。綜合起來就會出現這種情況,雖然特斯拉的演算法依然領先,但很多場景還是沒有覆蓋,面對突發情況很難解決。

開特斯拉一年多,我認為它的駕駛感非常便捷和舒適,不過,這會讓很多新人忽略了學習駕駛電車的過程,各種誤操作因此出現。比如,特斯拉容易進入輔助駕駛,中國臺灣有一個案例,是駕駛員進入定速巡航後,前面瞄定的車突然消失,駕駛員操縱的特斯拉從60邁突然加速到120邁,後來導致交通事故。

特斯拉和普通車一樣,腳底部左邊是剎車,右邊是油門。很多人會用油車的習慣去駕駛它,但由於電車是非常靈敏的,所以它的油門踏板有加速和制動兩種模式,制動模式是讓電動車擺脫“一愣一愣”駕駛感的必備選擇。

因此,特斯拉和所有的電動車,都在油門中做了增穩系統,這套增穩系統會冗餘出10%的操作能量,最終讓電動車的加速和減速更平穩,我們設計無人機也是這樣,需要電子調速器。不然就會稍一加油門,電機就會讓車/無人機衝出去。

我是覺得特斯拉的問題,可能在於車的操作冗餘設計少了點,畢竟它的百公里加速度也是全球最快的,我形容駕駛特斯拉的油門操作難度,是你得練出“

黃金

右腳”。這對普通使用者來說確實是個隱藏的坑,我懷疑特斯拉很多事故都和這件事有關。

在美國,特斯拉的問題處理和最佳化升級辦法,是讓使用者主動上傳這段駕駛事故的資料給特斯拉,特斯拉來針對性改進。但在中國,大多數使用者不會這麼操作,我還是上傳過幾次。

特斯拉遇到的駕駛問題,我認為所有的電動車都會遇到,只是這次事故的處理方式,最終演變為互相指責的鬧劇。我個人的意見,智慧車是大方向,但我現在基本不開自動駕駛,特斯拉和所有電動車都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除陳壯堅外,文中車主均為化名)

車主親述:風暴中的特斯拉,與10萬個爭議的“真相”

TAG: 特斯拉Model車主剎車駕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