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健康真相 | 某些症狀,正是提示猝死的危險所在

由 北青網 發表于 體育2023-01-31

猝死是自然發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發病後6小時內死亡者為猝死,多數人主張定為1小時,但也有人講發病後24小時內死亡者也歸為猝死。猝死的原因有很多,各種心臟病都可以導致猝死,但心臟病的猝死中一半以上是冠心病,猝死備受醫學界重視。

心源性猝死佔80%以上

猝死分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心源性是指因心血管疾病而發病,心源性猝死者佔到了非事故突發性死亡者的80%以上。非心源性因素有過度勞累、酗酒、服用藥物和劇烈運動等。猝死中心血管疾病佔其中的80%,很高比例是冠心病,其他有肥厚性心肌病,擴張性心肌病,心肌炎和心律失常等。心源性猝死的重要發病機理機制為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心室顫動及心室停搏。高血壓、吸菸、飲酒、精神過度興奮和緊張都可能與猝死的發生有關。猝死在出生後6個月,30~50歲為兩個高峰期。

看似“健康”的中青年也會發生猝死

在現代社會中,隨著社會不斷髮展,人民生活的環境、飲食變化、生活工作壓力增加,導致機體內外環境變化巨大,從而使潛在疾病的危險因素增加。

此外,中青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等心臟疾病的發病率近年來升高,不少中青年人心臟很可能很早就出現了問題,但自己不知道。在這種狀態下如果依然加班熬夜、過度勞累、生活方式不健康,如同給本來已經虛弱的心臟施以重拳。

這些高危人群往往是一些平時看似身體“健康”的中青年人,由於他們不像老年人那樣重視疾病的訊號,平時也很少進行用藥、檢查等健康維護,因此比老年人更易被猝死“垂青”。

令人惋惜的是,不少人在猝死前根本不知道自己患有心臟病。在強大的生活壓力面前,越來越多的人疲勞作戰、精神高度緊張、焦慮等。經常有人因連續數天加班導致過勞死,這是因為在過度疲勞的情況下,交感神經、內分泌等系統會過於疲勞或興奮,使心臟功能紊亂,導致悲劇發生。

除了心臟病,這些誘因也可增加猝死風險

猝死的原因,十有八九是心臟病,其中尤以冠心病居多。其病理基礎為冠狀動脈阻塞、痙攣,或二者同時發生,引起心肌供血不足或心律失常。此外重度心肌病、心肌炎、主動脈瓣狹窄及關閉不全、心臟高度肥厚或擴大,都能引起猝死。

但其他因素如:電解質酸鹼平衡失調、藥物中毒、電擊、溺水等均可引起心臟猝死。此外,猝死常見誘因還包括:精神因素、劇烈運動、過度疲勞、暴飲暴食、輕微外力作用、感染、過熱過冷等。

某些症狀,正是提示猝死的危險所在

雖然有些猝死前沒有什麼明顯的異常情況發生,但大部分人往往有心悸、煩躁、心前區不適、心前區疼痛,只是平時沒有引起注意,這正是猝死的危險所在。不少人看來很健康,有的人心臟感覺不舒服不知道上醫院,而是認為可能是最近幾天太累了,或者吃的不舒服等等,由此導致悲劇的發生。

猝死前最典型症狀是心前區、胸骨後持續3至10分鐘不等的一種壓迫性絞痛,可以伴有向左上肢放射痛,如果超過20~30分鐘,往往提示心肌壞死。也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狀,如胃疼、背疼,牙痛、心悸、胸悶、頭痛、眩暈、嘔吐等。

如身體感覺異樣,尤其是代謝綜合徵患者或有冠心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一旦發生不明原因的疼痛,如上述不典型症狀,再出現明顯的胸痛,一定要及時排除心臟問題,馬上就醫,心肌梗死4分鐘內搶救最有效。

猝死搶救關鍵:儘早進行心肺復甦

心臟驟停的生存率很低,根據不同的情況,其生存率在5%~6%,搶救成功的關鍵在於儘早進行心肺復甦治療。

當心血管疾病的病人突發意外時,最令人遺憾的做法就是患者已經發生心搏驟停後,但家人或旁人還在盲目地等大夫,或將病人送往醫院,而不是立即就地進行心肺復甦,這無異於斷送掉了患者40%~60%的生機。

心血管疾病患者突然出現心搏驟停,多數是由室顫引起,家屬應當機立斷,在經一兩次胸前區叩擊後,立即將患者放於硬板床平臥,做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救護者應在患者的右側,左手置於患者的前額,用力向後推,使患者頭向後傾斜,家屬的右手放在患者頜下向前提高下頜骨,立即開展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走出就醫的誤區:心血管科》)

TAG: 猝死心源性心臟患者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