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艾滋新知 || 為什麼艾滋病患者更容易發生心源性猝死?

由 紅楓灣 發表于 健康2021-06-20

紅楓灣APP: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艾滋患者死於心源性猝死(SCD)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群的兩倍多,而且更容易因纖維化而心臟受損,這一因素可能會增加他們心源性猝死(SCD)的機率。

發表在2021年6月17日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的研究,是心源性猝死屍檢系統調查(POST SCD)研究的最新結果,該研究對2011年至2016年舊金山的意外猝死進行了調查。

此外,該研究還顯示,艾滋患者中有三分之一的猝死最初是由心臟原因引起的,而不是由於吸毒過量,在猝死現場沒有明顯的吸毒證據。

心源性猝死屍檢系統調查由Zian H。 Tseng(醫學博士)領導展開,他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系的心臟生理學家和教授。

Tseng博士主要的研究領域是探索基因,分子或其他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這些是死於心臟病的主要原因,可以用來預測誰最有可能受益於預防干預措施,如植入心臟除顫器。

在目前的研究中,Tseng博士和他的團隊對醫療和EMS記錄進行了全面的檢查,並進行了完整的屍檢,包括組織學和毒理學,目的是揭示艾滋患者突然死亡的真實、潛在原因。

“我們發現,艾滋病毒感染者的猝死率是普通人的兩倍多。”這項新研究的主要作者Tseng博士說:“如果把焦點縮小到心律失常導致的猝死,這項研究中的比率要高出87%。”

質疑推定死亡原因

心源性猝死是指心臟的電訊號突然出錯,心臟停止供血。其風險因素包括冠狀動脈疾病、心臟病發作和以前診斷出的心律失常,但SCD經常殺死那些以前沒有確定風險的人。

當Tseng博士發現需要更準確地識別心源性猝死時,他首先設想了POST SCD。在這些記錄在案的心臟驟停倖存者中,Tseng博士對他們的潛在危險因素基因進行了回顧性研究,結果與此前一項未充分調查心臟猝死的知名研究結果不一致。

心臟驟停通常是由緊急醫療人員在現場做出的評估。SCD通常按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標準定義,根據該標準,如果死亡發生在出現症狀的一小時內,或死者在過去24小時內沒有出現症狀,則可推定為心臟原因。

“幾乎所有這些院外死亡都從未被調查過,所以這些突然死亡是否實際上是由心臟原因引起的,通常都是猜測,”Tseng博士說。“在我看來,作為研究人員,我們還沒有在發現心源性猝死的風險因素方面取得進展,因為我們之前將許多非心源性疾病混合到被認為是SCD的研究中。”

不同的是,SCD依靠屍檢和血液測試作為評估死亡的黃金標準。醫院外的每一起突發死亡事件都必須向法醫報告,但在大多數司法管轄區,驗屍越來越不常見,刑事調查除外。Tseng博士與舊金山首席法醫辦公室法醫助理Ellen Moffatt醫學博士共同發起了這項研究,Moffatt也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病理和實驗室醫學系臨床副教授。Moffatt對最初被歸類為心臟猝死的人依次進行了屍檢。

一半的突然死亡是由於其他原因

雖然在美國,心臟病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於SCD,但Tseng博士三年前的研究結果顯示,由心臟病引起的猝死中,約有一半實際上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

“這是一項改變正規化的發現,目前仍在心臟病學領域進行中。除非我們知道哪些病例是真正的心臟疾病,否則我們無法深入研究和預防SCD。”Tseng博士說。除了吸毒過量之外,最初由心臟病引起的實際死亡原因還包括肺栓塞、中風、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胃腸道出血、腎衰竭、癲癇和動脈瘤破裂。

在POST SCD初期,Tseng博士注意到,被歸類為心臟猝死的死亡人數不成比例地發生在艾滋患者中。他聯絡了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同事Priscilla Hsue醫學博士,她是扎克伯格舊金山總醫院和創傷中心心臟病科的主任,也是艾滋患者心臟病方面的主要專家,他們決定深入調查艾滋患者的SCD。在2012年發表的初步分析中,艾滋患者SCD的發病率高出常人4倍多,但在那項研究中,SCD是根據慣例推定的,不需要屍檢確認。

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的後續分析中,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科學家報告稱,HIV陽性和陰性人群中SCD的發生率分別為每10萬人年53。3次和23。7次。

艾滋病毒陽性人群中有610例意外死亡,其中109例死於院外心臟驟停。對109個病例的醫療和護理人員記錄、法醫檢查和屍檢的審查表明,除一人外,其餘108病例都有許多潛在的死亡原因。其中48例符合推測的SCD標準,但這些猝死中只有22例被發現是由心律失常、相關冠狀動脈疾病、心室損傷或擴大、預先存在的心律失常引起的。

死後毒理學檢測到的吸毒過量導致了16例艾滋患者死亡——佔推測的SCD組34%。相比之下,在艾滋病毒陰性人群中,吸毒過量佔最初歸類為SCD的505例死亡的13%。在HIV陽性的疑似SCD患者中,其他非心律失常性死亡原因包括腎衰竭、傳染病、失血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心臟纖維化

Hsue是這項研究的資深作者,她說,現在已經很清楚,即使在艾滋病毒得到有效治療和抑制的情況下,艾滋患者的慢性炎症仍然存在。反過來,這種持續的炎症是臨床事件的有力預測,包括總死亡率、心血管事件、腎臟疾病和神經疾病。

目前已知艾滋患者與一般人群相比,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外周動脈疾病和缺血性中風的發生率明顯更高。

研究人員還測量了HIV陽性個體心臟組織中較高水平的間質纖維化——膠原沉積在心肌細胞簇周圍。在以前的HIV研究中也觀察到類似的淋巴結、肝臟和腎臟纖維化。

“我推測纖維化很可能代表了慢性艾滋病毒感染的系統性影響,”Hsue說。“我們這項研究的證據還表明,在心臟猝死的艾滋患者群體中,以及屍檢證實因心律失常猝死的人群中,間質纖維化水平甚至更高。今後,至關重要的是要在這一發現的基礎上加以擴充套件,確定有風險的個人,以防止艾滋患者突然死亡。此外,減少纖維化的治療策略將是今後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這項研究的亮點在於和UCSF的多學科合作,對我來說,這是一項真正獨特的研究。”

TAG: SCD猝死艾滋心臟Ts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