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蘋果“最強打工人”遭反噬

由 鈦媒體APP 發表于 體育2023-01-31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侃見財經

蘋果也許也沒想到,iPhone 14系列這麼不能打。

據媒體報道,剛剛釋出了一個多月的iPhone 14已經開始遇冷,在電商渠道Phone 14 Plus的售價普遍比官網便宜500元左右,iPhone 14的售價則普遍比官網便宜200元左右。受此影響,市場傳出蘋果將砍單四成iPhone14手機訂單的傳聞。

iPhone14系列的遇冷並未過多影響蘋果在資本市場的表現。根據統計顯示,10月以來,蘋果的股價甚至還大漲了8。14%。雖然,蘋果自身沒受什麼影響,但和蘋果深度捆綁的“果鏈”企業卻很受傷,特別是被譽為蘋果“最強打工人”的立訊精密。

截至10月24日,立訊精密年內跌幅已經超過了40%,和最高點63。66元/股的股價相比,如今立訊精密的股價已經腰斬,市值更是縮水超過了2500億。

毫無疑問,當蘋果手機不再那麼熱銷,立訊精密日子也並不好過,雖然近年來立訊精密正在加速佈局新能源汽車業務,但從股價的表現來看,新能源汽車業務不足以成為立訊精密走出困境的解藥!

從流水線打工妹到消費電子龍頭

對於外界來說,提起立訊精密其創始人王來春就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王來春的經歷頗具傳奇色彩,1967年出生於廣東汕頭的她,在21歲時來到深圳,加入了深圳海洋精密電腦接外掛廠,這是富士康在內地設立的第一家工廠,而王來春也藉此成為富士康在內地第一批流水線員工中的一員。

當時,富士康的名氣很大。但作為在工廠工作的工人卻只能是流水線上的“螺絲釘”,而且需要經常加班。

在這種環境下,王來春硬是憑藉著吃苦耐勞的精神,一路從最底層的流水線工人一步一步晉升成了管理層。到1998年,在富士康工作10年、年僅31歲的王來春成為富士康的課長,這是富士康內地員工級別裡最高的管理職級。

不過,也許是王來春並不想要安於現狀,在成為課長的第二年,已經來到“天花板”的王來春選擇離開富士康,拉上哥哥王來勝一起創業,兩人拿出了多年打工存下的所有積蓄,收購了香港立訊,主營業務為電子連線線、聯結器等電子產品。

或許是王來春確實非常優秀,所以雖然選擇離開富士康“單飛”,但郭臺銘並沒有因此將其列為競爭對手,在王來春收購香港立訊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時,郭臺銘還借錢給了王來春;而在成功收購香港立訊之後,郭臺銘又將富士康一些消化不完的訂單給了王來春。

有了富士康的幫助,王來春的事業發展十分順利,特別是在2000年之後,隨著全球消費電子的快速發展,香港立訊的業務也越做越大,到了2004年,王來春將公司從香港搬到內地,而香港立訊也正式更名為立訊精密。

在更名之後,立訊精密的發展更為快速,當時富士康已經成為全球知名的代工廠,訂單接連不斷,而聲稱“富士康在哪裡建工廠,我們的工廠就會出現在哪裡”的立訊精密也因此受益,營收從2007年的3。5億飆升到了2010年的10。11億,三年便翻了超過兩倍。

2010年,隨著業務越做越大,立訊精密成功登陸深交所,完成了上市。此時,立訊精密的標籤主要還是“富士康概念股”,但在上市之後,立訊精密卻開始逐步擺脫富士康的扶持,並搖身一變成為了市場中備受追捧的“果鏈龍頭”。

成敗,皆在蘋果

立訊精密的發展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上市前,它的主要客戶是富士康;此後為了節制富士康一家獨大的局面,蘋果開始扶持立訊精密,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立訊精密才逐漸成長成為電子消費領域的龍頭企業。

關於立訊精密和蘋果的淵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

當時,剛剛完成上市沒多久的立訊精密出手收購了崑山聯滔60%的股權,這筆收購成了其切入蘋果供應鏈的契機。此後,立訊精密開始為ipad生產連線線,直至立訊精密完全收購崑山聯滔剩下40%的股權,蘋果和立訊精密的聯絡才進一步加強。

2016年,立訊精密收購蘇州美特,切入聲學領域。從當下的角度來看,這是立訊精密為了應對蘋果推出新款無線耳機AirPods的絕佳操作。由於AirPods對生產的工藝要求較高,當時為AirPods代工的臺灣英業達在良品率上始終不過關,於是立訊精密趁機介入,在經過幾個月的研究後,硬是把良品率提升到了接近100%,而此舉更加獲得了蘋果的認可。

可能在外界看來,AirPods就是一個小小的耳機,技術含量並不高。但這卻是蘋果公司第二款銷量過億的產品,而立訊精密自然也是獲利不小。2016年財報顯示,立訊精密的營收為137。63億,淨利潤為11。57億;而到了2017年,立訊精密營收就攀升至228。26億,淨利潤則增長到了16。91億。

更重要的一點是,對於立訊精密而言,這只是一個開始。

根據財報顯示,2018年至2020年,立訊精密分別實現營收為358。5億、625。16億、925。01億,營收增速分別達到了57。06%、74。38%和47。96%;實現淨利潤分別為27。23億、47。14億和72。25億,幾乎是一年上一個臺階。

由於吃到蘋果的紅利越來越多,所以立訊精密就開始加速切入蘋果產業鏈,而並不只滿足做耳機業務。

皇天不負有心人,後來立訊精密也是順利的接入了Apple Watch的組裝業務和入iPhone整機代工業務,也成了名副其實的蘋果“最強打工人”。

不過,隨著最近兩年蘋果開始進入發展停滯階段,如iPhone 14銷售遇冷等,立訊精密也開始被蘋果所“反噬”。

雖然從財報來看,目前立訊精密的業績仍然維持高速增長,但從股價來看,截至10月24日,其年內跌幅已經超過了40%,如果從高位算起,立訊精密的股價則已經腰斬,市值縮水更是超過了2500億。

切入新能源汽車,立訊精密急尋“解藥”

隨著手機、耳機、平板電腦等消費電子的技術再無更大的創新,全球消費整體低迷,整個消費電子行業已經明顯地進入下行週期,蘋果也不能例外。

這種情況下,與蘋果深度捆綁的立訊精密自然受到了較大的衝擊。為了應對這種衝擊,立訊精密也想了其他的辦法,比如切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今年2月,立訊精密曾釋出公告稱,已經與奇瑞旗下多家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擬同奇瑞新能源組建合資公司,從事 ODM 平臺開發和整車的組裝。

不僅如此,雙方還在股權上“捆綁”,立訊精密控股股東立訊有限以100。54億元購買奇瑞控股19。88%股權、奇瑞股份7。87%股權和奇瑞新能源6。24%股權。

豪擲百億跟奇瑞聯手,這被投資者視為立訊精密下定決心進軍新能源賽道的一個訊號,而其股價也出現了小幅的上漲,不過很快又再度回到了下行通道當中,也就是說這種模式還不能完全被驗證是正確的。

從目前情況來看,雖然立訊精密渴望快速切入新能源賽道,但背後的難度並不小。原因在於相比於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的難度更高,想要成為全球汽車零部件一級供應商並非收購幾家公司就可以完成。

從財報上看,截至今年上半年,立訊精密的汽車互聯產品及精密元件營收僅為21。11億,佔營收的比例僅為2。58%,而消費電子的營收則為699。46億,佔比則為85。34%,很顯然目前立訊精密的新能源汽車業務還微不足道,大頭仍然在消費電子之中,因此這也是立訊精密轉型比較大的“阻力”。

綜合而言,作為“果鏈龍頭”、國內消費電子的老大,面對如今消費電子行業疲軟的行情現狀,立訊精密能夠想到的解決方法並不多。所以,立訊精密想要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中,佔有一席之地未來的路還有很長,不僅如此,其也要減少對蘋果的依賴,培養和蘋果相“抗衡”的多數客戶,才能保證未來的轉型之路走的更順利一些。

TAG: 立訊精密蘋果王來富士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