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非主流的《中國奇譚》,好在哪裡?

由 市界觀察 發表于 體育2023-01-20

作者 | 張繼康

編輯 | 董雨晴

2023一開年,觀眾們就等來了一部號稱天花板級的國產動畫——《中國奇譚》。這部元旦在B站上線的動畫片,目前已更新至第四集,收穫了播放量破8600萬的成績,相關話題則屢次登上微博熱搜。

“我本人是第一次體驗這種創作者和觀眾之間如此猛烈的互動,這個(B站平臺)留言可能兩天就有上萬條了,這個我是真沒有想到的。”《中國奇譚》總導演陳廖宇表達出了震驚。

不止互動洶湧,不少人還意外的發現,《中國奇譚》的口碑大大超出了預期。截至發稿,《中國奇譚》的豆瓣評分為9。4分,總評分人數已超過12。4萬人,其中有近8成人給出了五星好評。

這個播出結果同樣令出品方感到意外,“播放量的確超出了我們的預期。”B站副總裁、《中國奇譚》總製片人張聖晏表示,“我們一開始沒有想到這個專案能夠到今天這樣的一個影響程度,不光能在兩天破1000萬的播放量,還收穫了大量的自來水轉發。我們會更加謹慎地來繼續操作這個專案,希望到《中國奇譚》全部的專案上線了以後,依然能夠取得很好的播放成績。”

一個看似平平無奇的《中國奇譚》,到底好在哪裡?

《中國奇譚》是如何誕生的?

其實《中國奇譚》背後的出品方並不平凡,是有著66年建廠史的中國動畫鼻祖——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以下簡稱上美影),歷史上那些有名的作品《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黑貓警長》均出自其手,而B站則作為了聯合出品方、播出方。

動畫一共分為8集,每一集都講述了一個獨立的蘊含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每集的劇目名稱分別為:《小妖怪的夏天》《鵝鵝鵝》《林林》《鄉村巴士帶走了王孩兒和神仙》《小滿》《玉兔》《小賣部》《飛鳥與魚》。

(圖源:《中國奇譚》第四集)

據透露,《中國奇譚》的誕生並不商業,其實則是一部向前人致敬的作品。總導演陳廖宇的大學老師錢運達,是上美影1983年的經典動畫作品《天書奇譚》的導演之一。在中國動畫誕生100週年的契機下,陳廖宇等人決定向前輩們致敬,出一個動畫作品,於是在2020年底策劃了《中國奇譚》的專案,至於為什麼選擇做獨立短片,陳廖宇表示,“這種短片一直是上美影的傳統。”

風格迥異的8集動畫,是該劇“奇”之所在,將不同導演的個性和風格發揮到極致,也是這部劇最初的準則之一。目前來看,已經播出的前四集畫風相差巨大,《小妖怪的夏天》和《鵝鵝鵝》儘管都屬於手繪動畫的範疇,但畫面反差明顯,第三集《林林》則屬於純三維動畫,第四集的《鄉村巴士帶走了王孩兒和神仙》在畫風上則十分的清新治癒。陳廖宇表示,後續的幾集也會有不同的動畫手段出現,比如《小滿》屬於剪紙片動畫,《玉兔》屬於定格動畫,《小賣部》則屬於三維動畫加上手繪動畫。

此外,作為互不干擾的獨立單元,如何將這8集的內容進行排兵佈陣也需要深遠的考量和研究。張聖晏對市界表示,安排播放順序的思路會更像“上臺階”。作為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承擔的是匯入觀眾的任務,所以不能在一開始的時候做得崖岸高峻,准入門檻太高。等到了第二集,觀眾對劇集有認可度的時候,可以讓《鵝鵝鵝》這種更具風格化的作品出現。

(圖源:《中國奇譚》第二集)

他補充道,對於大部分觀眾來說,《鵝鵝鵝》都有一種不明覺厲的感覺,這時候再輔助地把UP主的解說和對於段落的解說更新上來作為補充,就會達到讓觀眾一下子恍然大悟的感覺,從心理上對於這個影片的認同感就又攀升了一截。

“每個人都是小豬妖”

儘管創作者最初未曾想到《中國奇譚》在觀眾間可以引起巨大反響,但不少看過的觀眾,都表示被其極強的代入感所感染。

南瓜是在一個工作日的午休時間開啟的《中國奇譚》。“我什麼時候能離開浪浪山呢!”看完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她滿是感慨地傳送了一條動態。

南瓜並不是國創動畫的忠實愛好者,之所以開啟《中國奇譚》,是她被身邊的朋友多次安利的結果,結果剛看完第一集,她就被這個動畫徹底打動了。

“其實我們每一個打工人都是小豬妖。”身為乙方的她說道,“就比如甲方讓我寫策劃案,我本來以為自己寫得很好,結果交上去的時候就會被全盤否定。那一刻我就覺得自己很像那隻小豬妖,它做了羽毛箭,費勁力氣撿完了一千斤的柴火,最後它的努力卻被熊統領全否決了,箭被一下子全折掉,柴火也被一把火燒了個精光。”

“共情”成為了觀眾們最常提到的詞語,《中國奇譚》像是一面反光鏡,人們總是能在眾多角色裡面找到和自己最像的那個——小豬妖像在外漂泊求職卻不忍向家裡人訴苦的自己,第二集《鵝鵝鵝》中的貨郎又像是在人生的鵝山上不斷被慾望吞噬的自己,在《林林》中,把自己偽裝成人類的小狼林林,又像是孤獨生活的環境中不斷想要融入集體的自己。

“每一個人都可以對奇譚故事有自己的理解。我認為它是一個想象的產物,是人們對未知的世界的一種想象,你也可以說是對內心慾望的一種投射,甚至是說人性的某一面的一個形象化。”陳廖宇表示。

同為優秀的獨立動畫集,《中國奇譚》在最初常被拿來與由Netflix出品的劇集《愛、死亡和機器人》作比較,但張聖晏認為,《中國奇譚》和《愛、死亡和機器人》最大的區別在於兩者的導向不同,如果說後者是以技術或者創意為導向,那麼前者則更多地是以情懷為導向,“這種情懷實際上從上美影時代就開始了,那個時候的短片時代是刻在每一箇中國人DNA裡面的記憶。”

儘管植根於中國最傳統的神話體系和故事背景,但同時《中國奇譚》也是非主流的。第一集中,儘管動畫套用了《西遊記》的神話背景,但是師徒四人看似光環籠罩的主角形象卻在呈現中僅為一道模糊的剪影,大量的筆墨則聚焦到了一隻普通的小豬妖的身上。但動畫還是請到了86版《西遊記》中唐僧的配音演員張雲明專門為唐僧配音。

(圖源:《中國奇譚》第一集)

第二集《鵝鵝鵝》則是被觀眾一致評為畫風最新奇的一集。水墨風的黑白紅三色讓整個場景看起來詭譎難明,狐狸書生臉上一抹妖豔的紅色,更是讓不少觀眾直呼“嚇出了童年陰影”。《鵝鵝鵝》的導演胡睿透露,讓觀眾大感心驚的笑面狐狸其實源於一場自我辯解,“當時在創作的時候其實是黑白兩個色調的,但我聽到很多人猜測我是不是色弱或者色盲,所以一直做黑白動畫,為了打破這個謠言,我才在裡面加入了紅色的元素”。

這個看似詭異畫風的第二集,其實還有原型故事的支撐,來源於南北朝時期文學家吳均創作的一篇散文《陽羨書生》,這種怪異的敘述吞吐方式也可謂是“引經據典”。

第三集的《林林》,則沒有跳進傳統的人與自然的環境議題中進行宏大敘事,而是在探討人類對待“不同”時內心所懷有的善與惡、糾結與掙扎,最後人類鞋子上出現的狼爪痕跡再度讓觀眾走入了一種亦真亦假的情景中。

每一集都有著很強的互動性,但每一集所表達的主題又十分不同。

“後面還有一個故事叫《玉兔》,聽起來是中國人比較熟悉的,但總體上我們沒有按照常規的小說那樣去預設。”陳廖宇透露道。

B站需要更多《中國奇譚》

《中國奇譚》算是給2023年的B站國創區帶來了一個開門紅。

作為近年來複興的熱潮之一,國創動畫的興起為B站帶來了一定的使用者增長,並由此實現創收。在B站舉辦的2021-2022國創動畫釋出會中,B站副董事長兼COO李旎表示,在B站,國創的累計觀看人數已突破3。4億,觀看時長突破19。2億小時,年平均增長率達到40%,使用者互動總數達到20億。國創的會員收入在過去四年,年均增長超過120%,使用者付費率的增速超過了番劇。

這正是追求新經營模式的B站需要尋覓的增長點。最近釋出的2022年前三季度財報中,B站三季度歸母淨利潤虧損繼續收窄,但仍舊未扭虧為盈,對於當下的B站的而言,賺錢是十分迫切的願望。不過從三季度來看,其商業化層面已有起色,其中,增值服務和廣告營收增速分別為26。3%和21。1%,成為了其增速最快的兩大業務。

B站本身的二次元文化也應是國產動畫最好的傳播土壤。但目前來看,B站的國創區也存在著內容和商業化不可兼得的矛盾。

“我覺得現在從動畫的商業化角度來說,其實是比較初期的,還沒有非常完善的、完整的鏈條去把一個動畫的IP商業化,整體還都是在一個發展階段。”張聖晏表示。

(圖源:《中國奇譚》第三集)

因此,為了鼓勵國創的內容創作,B站連續幾年展開了相關的內容扶持計劃,從2019年的“小宇宙計劃”(後升級為“嗶哩嗶哩尋光”)再到2022年的“膠囊計劃”,持續挖掘出了更多優秀的動畫創作團隊,截至發稿前,第一期膠囊計劃中的14支短片在豆瓣的評分高達8。6分。

從國內動漫內容消費市場構成上看,中國的動漫內容消費市場仍然被日本和歐美的動漫所佔據,中國本土原創動漫佔比僅約11%,而日本動漫則佔據了約60%的份額。市場前景廣闊,多個行業平臺在加註,並不斷產出內容。騰訊影片依託閱文集團的網文IP,創作了《鬥破蒼穹》《星辰變》《武功乾坤》等動漫系列;愛奇藝則根據自身優質的原創IP實現一魚多吃的IP聯動,衍生出了像《蒼蘭訣》《風起洛陽之神機少年》等國產動畫。

當然,整個國產動畫市場的崛起,肯定是需要更多優秀作品的誕生,以此來看,B站、騰訊影片與愛奇藝們的持續投入是對中國動漫行業發展最有效的助力。

在看完《小妖怪的夏天》後,畫師@林遭遇為原著中被打死的小烏鴉補充了一個圓滿的結局:小豬妖使用了孫悟空給的三根毫毛,把其中一根用在了救活小烏鴉身上。而此次口碑爆火的《中國奇譚》能否成為拯救國創的下一根毫毛?

TAG: 奇譚動畫中國陳廖宇鵝鵝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