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長勺之戰魯國和齊國巔峰對決,結果誰贏了!

由 看看時尚流行風向 發表于 體育2021-08-02

齊桓公(?~前643年),姜姓,齊氏,名小白。姜姓齊國第十六位國君(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齊僖公第三子,母為衛姬。作為齊僖公的第三子,在嫡長子繼承製下,齊桓公一開始自然無法繼承齊國君主的寶座。

不過,他的兄長齊襄公在位時胡作非為,遭到連稱、管至父、公孫無知等人所殺,公孫無知自立為君。公元前685年,雍廩襲殺公孫無知。在齊國內亂之際,管仲、召忽保護公子糾逃到魯國,鮑叔牙保護小白逃到莒國。

在齊襄公和公孫無知相繼死去後,公子小白搶先回國,奪取君位,這就是齊桓公。因為魯國支援齊桓公的對手公子糾,所以,在成為齊國君主後,齊桓公自然對魯國非常不滿,甚至不惜發動了長勺之戰,以此來報復魯國。長勺(sháo)之戰,發生在春秋時代齊國與魯國之間的一場戰役,發生於公元前684年的長勺(今山東省萊蕪)。此次戰役,是繼干時之戰(乾時之戰)後齊、魯的另一次重要戰役。那麼,問題來了,長勺之戰中,魯國和齊國巔峰對決,結果誰贏了?

首先,齊襄公於周莊王十一年(公元前686年)年底被公孫無知暗殺,月餘後 (前685年春季)公孫無知亦被國人所殺。公子糾及公子小白各自從魯國及莒國返國。小白先至即位,是為齊桓公。魯莊公為護送公子糾回國,與齊軍戰於干時而大敗,僅以身免。齊國隨後計劃再進攻魯國。對此,在筆者看來,齊桓公剛剛即位後,需要一場勝仗來立威,也即鞏固自己的君主寶座。

在此基礎上,魯國因為剛和得罪了自己,這給了齊桓公發動進攻提供了理由。在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之間的交戰,往往還注意避免師出無名的情況。而到了戰國時期,戰國七雄之間的兼併戰役,顯然就沒有這些顧忌了。

周莊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初,齊國大軍進攻魯國。在這場戰役中,齊軍仗著兵強馬壯,直接攻入到魯國的疆域內。在長勺之戰中,關於齊國和魯國的兵力,目前沒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說法。不過,考慮到齊國和魯國之間的整體實力,齊國大軍的兵力,還是要明顯超過魯國的。因此,面對齊國大軍,魯莊公一開始選擇了後撤的策略,這其實是比較合理的。畢竟對方士氣旺盛,如果直接正面迎敵的話,很可能讓魯國損失更大。

由於干時戰爭的勝利,鮑叔牙以下將士都輕視魯軍,認為不堪一擊,於是發起聲勢洶湧的攻擊。魯莊公見齊軍攻擊魯軍陣地,就要擂鼓下達應戰的命令。在這個關鍵時刻,曹劌及時勸阻了魯莊公。

《左傳》中記載:“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

曹劌勸阻說:齊兵勢銳,我軍出擊正合敵人心願,勝利沒有把握,“宜靜以待”,不能出擊。魯莊公遂令魯軍固守陣地,只命令弓弩手射擊,以穩住陣勢。齊軍沒有廝殺到對手,又衝不進魯軍陣地,反而受到魯軍弓弩猛射而無法前進,只得向後撤退。

經過稍事休整,齊國大臣鮑叔牙又下令展開第二次攻擊。對此,曹劌還是勸魯莊公仍然不要出擊,繼續固守陣地。齊軍攻勢雖猛,但仍攻不進陣內,士氣不免疲憊,再退回到原陣地。

《左傳》中記載: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

齊軍兩次進攻,魯軍都沒有應戰,鮑叔牙和齊軍將領都認為魯軍怯於應戰,決定再次發動進攻。但是,對於鮑叔牙來說,顯然忽略齊國大軍計程車氣已經不再高漲了。換而言之,因為前兩次衝擊都沒能引來魯國大軍的正面交鋒,齊軍不僅士氣低落,還產生了放鬆的情緒,這在戰場上,無疑會影響到最終的作戰結果。

在長勺之戰中,齊軍發起了聲勢浩大的第三次進攻,迅即出現於魯軍面前。曹劌看到這次齊軍來勢雖猛,但勢頭沒有上兩次大,認為出擊時機已到,立即向莊公提出反擊齊軍的建議。為了鼓舞魯國將士計程車氣,魯莊公親自擂起戰鼓,發出攻擊命令,隨後魯軍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左傳》中記載: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魯軍戰勝,魯莊公的第一反應就是傳令追擊,也即希望擴大戰果。不過,曹劌認為齊乃大國,兵力素強,不容易判定是否真正失敗,很可能另有埋伏,阻止魯莊公下達追擊令。緊接著,他登軾而望,見齊軍旗鼓雜亂,兵器倒曳,又下車觀察到齊軍戰車的車轍十分混亂,判定齊軍是真正潰敗,才向魯莊公提出大膽追擊的建議。

在此基礎上,魯莊公一聲令下令下,魯軍猛打猛追,給齊軍以沉重打擊,俘獲大量甲兵和輜重,把齊軍趕出魯國的國境,並射殺齊桓公子公子雍,洗滌干時之戰所蒙受的恥辱,這讓魯國的國勢為之一振。此外,周莊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六月,齊國聯合宋國再次進攻魯國。魯莊公與宋國戰於乘丘,取得大勝。齊國軍隊隨後撤退。次年五月,宋國伐魯以報乘丘之敗,但魯國再次戰勝。因為在長勺之戰等戰役中連續取得勝利,齊國於公元前681年與魯國在柯舉行和會。終魯莊公之世齊魯關係相對和睦,齊國僅於公元前675年聯合宋、陳兩國進攻魯國西部。

長勺之戰魯國和齊國巔峰對決,結果誰贏了!

最後,在長勺之戰後,魯莊公向曹劌詢問取勝的原因。對此,曹劌回答說:“用兵打仗所憑恃的是勇氣。第一次擊鼓衝鋒時,士氣最為旺盛;第二次擊鼓衝鋒,士氣就衰退了;等到第三次擊鼓衝鋒,士氣便完全消失了。齊軍三通鼓罷,士氣已完全喪盡,而相反我軍士氣卻正十分旺盛,這時實施反擊,自然就能夠一舉打敗齊軍”。而這,就是“一鼓作氣”這一成語典故的由來。

對此,在筆者看來,到了戰國末期,秦國名將王翦在消滅楚國的時候,顯然借鑑了這一思路。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王翦領兵伐楚,大軍抵達楚國國境之後整整一年堅壁不出,六十萬士兵都囤積起來休養生息,甚至每天比賽投石以作娛樂。而就項燕率領的楚國大軍,多次尋求和秦軍作戰,都沒有成功。在此基礎上,楚國大軍計程車氣可謂越來越低落,最終被王翦率領的秦國大軍一舉擊潰。

長勺之戰魯國和齊國巔峰對決,結果誰贏了!

總的來說,長勺之戰是齊桓公爭霸鬥爭史上一次少有的挫折,也是魯齊長期鬥爭中魯國的一次罕見的勝利。它對齊桓公調整完善自己的爭霸戰略方針具有一定的影響。換而言之,在長勺之戰後,齊桓公不得不改善齊國和魯國的關係,將魯國拉攏為自己爭霸諸侯的盟友,而不是對手。作為迴應,在齊桓公會盟諸侯的時候,魯國也確實積極參加和配合。

TAG: 魯國齊軍魯莊公齊國長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