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韓信滅掉齊國後,立刻給劉邦“報喜”,劉邦大讚,心中卻暗起殺機

由 獨守破碎愛情 發表于 遊戲2021-07-03

p今天繼續給大家講《資治通鑑》中的一則故事,主要內容為“韓信並沒有背叛漢王劉邦的心,但是又如何引起劉邦的殺心的”,以及《資治通鑑》的精華:司馬光對此事的分析,希望對各位有所啟發。

話說韓信引兵攻打齊國,就快抵達齊國邊界時,前方突然傳來訊息,稱劉邦已經派遣一個叫做酈食其的辨士前往齊國,並且已經勸說齊國歸降漢王。

韓信聽到這個訊息後,就準備撤兵。然而韓信手下的一個謀臣蒯徹卻建議韓信不要撤兵,理由有兩點:

第一,劉邦並沒有下達撤兵的指令。不管情況如何,一個合格的將軍,就應該以領導者的指令為準。倘若沒有指令而撤兵,就是違反軍令,劉邦追究下來的話不好交代。

第二,蒯通認為韓信辛辛苦苦統兵數年,眼見就要立下大功,反而被一個書呆子憑藉口舌就取代了,這換誰服氣?

韓信聽罷覺得有理,於是繼續向齊國進軍。此刻的酈食其已經與齊王談判完畢,正在喝慶功酒,對於韓信的軍隊根本沒有設防。因此一路上韓信勢如破竹,不費吹灰之力就攻下齊國守軍,一直到達都城臨淄。

眼見大軍來到,齊王田廣認為酈食其與自己的談判只是為了欺騙自己。此刻的“醒悟”已經為時已晚,於是齊王下令將酈食其煮了,然後棄城逃跑。韓信則立刻派遣部隊追捕齊王,一路追殺到城陽,隨後將齊王殺掉,此刻才算真正平定了齊地。

平定齊地後,韓信立刻給劉邦寫了一封報喜戰報,講述自己如何平定齊地云云。除此之外,韓信還說道:“齊偽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請為假王以鎮之。(司馬光《資治通鑑·漢紀二》)”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韓信稱齊國狡詐多變,並且此刻楚國就在一旁虎視眈眈,為了防止他們復國,請讓我做代理齊王鎮壓他們。

此刻的劉邦正在與項羽對峙,看到這封信後立刻大怒,罵道:“我這邊還在困境中,無時無刻不在想著韓信來幫助我,這小子竟然趁機要挾我!”看到劉邦這麼生氣,張良趕緊勸說道:“如今戰事對漢方不利,怎麼能夠因為這些小事而得罪韓信呢,我們應該善待他,使其不要生變。”劉邦覺得有理,於是壓下心中的憤怒,給韓信回信,並且對其大加讚賞,爽快地說道:“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意思是“你立下這麼大的功勞,應該做真王,做什麼假王?”

隨後就安排張良帶上大印,正式立韓信為齊王,並且與韓信商議出兵攻楚的事情。

很多人都認為這個時候的韓信已經有了反心,劉邦事後誅殺韓信也是理所應當的。事實並非如此,韓信平定齊國之後,他的實力已經非常強大了,完全有資格獨立出去,形成一股與楚、漢爭鋒的勢力。楚國也是看出了這一點,於是派遣辨士尋找韓信,許諾“參分天下王之!”並陳述利害想要與之聯合。

然而面對誘惑,韓信卻回答道:

“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

這段話說得很有重量,韓信曾在項羽手下做過事,可是卻絲毫得不到重用。然而在劉邦手下時,被劉邦親切照顧,言聽計從,劉邦對他有知遇之恩。在韓信心中,對於劉邦是“雖死不宜”的,也就是說即便是死掉,也不會改變對劉邦的忠誠。

我們再從《資治通鑑》記載的另外一件事上分析韓信對劉邦的忠誠度。

這件事同樣發生在韓信成為齊王之後,韓信的謀士蒯徹也認為天下大勢取決於韓信,於是就勸說韓信反叛漢王劉邦。蒯徹非常細緻地分析了劉邦與項羽之間的利弊,稱項羽剛剛起兵之時雖然神勇無比,天下無人敢爭鋒,然而當他行軍到京縣、索城的時候,已經因為糧草的問題無法前進,成不了氣候。至於漢王,失去了您(韓信)的助臂,則只能憑藉鞏縣、洛陽一帶的關卡防禦,完全沒有進攻的能力。

因此來看,楚、漢二王的命運就在您的一念之間,助楚,則楚勝,助漢,則漢勝。與其讓一家獨大,不如與他們三分天下,鼎足而立。而您佔據富饒的齊國,再憑藉您的聖德賢才以及傭兵眾多,天下豪傑將會紛紛響應。屆時,天下還有誰敢不順從您?

蒯徹一口氣說了很多,並且合情合理非常有吸引力。然而韓信不為所動,說道:“漢王遇我甚厚,吾豈可鄉利而倍義乎!”韓信依舊念著劉邦對他的情誼,不肯背叛他。

眼見韓信如此回答,蒯徹卻認為韓信是婦人之仁,舉了好幾個例子反駁韓信在慾望面前,感情是最不可靠的東西。並且點明瞭韓信如今已經功高蓋主,即便幫助漢王,漢王也會忌憚韓信的實力,從而會危害韓信。(“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歸乎?《資治通鑑》”)

蒯通已經把話說到這份上了,然而韓信依舊不忍背叛漢王。最後的結局我們都知道,韓信被呂后以及蕭何設計誆騙到

由此可見,韓信對於劉邦是真的忠心的,他給劉邦索要齊國“假王”的名號,也只是想要證明自己的功勞罷了。

司馬光對於韓信的評價比較中肯(司馬光在編著《資治通鑑》時,對一些歷史事件都會作出一些客觀的評價,這也是《資治通鑑》被稱為“帝王之書”的重要原因之一),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說道:“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觀其距蒯徹之說,迎高祖於陳,豈有反心哉!”司馬光亦認為韓信對於劉邦是沒有反心的。

韓信滅掉齊國後,立刻給劉邦“報喜”,劉邦大讚,心中卻暗起殺機

韓信在之後之所以接連犯錯,是出於劉邦對待自己不公平的不忿。“良由失職怏怏,遂陷悖逆。夫以盧綰里閈舊恩,猶南面王燕,信乃以列侯奉朝請,豈非高祖亦有負於信哉!”在此,司馬光以盧綰為例,盧綰的功勞與韓信根本沒法比,卻憑藉與劉邦是里巷舊鄰的交情而被封為燕王。

並且劉邦利用誆騙的手段,將韓信手中的兵權奪走。就比如公元前201年,有人告發韓信要反,而劉邦也不分辨真假,就決定拿韓信開刀。只不過劉邦考慮到此刻他手中的兵力不足,無法與韓信抗衡,於是就以天子巡視的名義到韓信的領地邊界,誘使韓信拜見。結果韓信果然中計,前來拜見劉邦,最終果然被劉邦捉住。

這件事再一次體現了韓信對劉邦的忠心,可忠心卻被劉邦所利用,韓信氣憤之下,說了一句悲憤無比的話:“狡兔死,走狗烹”。之後一貶再貶,只能位列侯爵,這絕對是劉邦對於韓信的虧待。

韓信滅掉齊國後,立刻給劉邦“報喜”,劉邦大讚,心中卻暗起殺機

不過司馬光也並不是一味的給韓信說情,他也認為韓信有錯誤的地方。就比如韓信曾與劉邦約定共擊項羽,結果卻按兵不動。雖說韓信對劉邦忠誠,但是他以“市井之志(小人之心)利其身,而以君子之心望於人(卻希望劉邦以君子之誠對待他)”這就是韓信的錯了。倘若韓信能夠學習君臣之道,謙虛禮讓,不自持功高,他的功勞絕對會與周公、召公等聖賢媲美了。

TAG: 韓信劉邦漢王齊國蒯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