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東北玉米價格越收越漲,今年的糧食到底是豐收還是減產?

由 每日123456 發表于 歷史2021-12-14

每日糧油專題:中國糧油糖市場概述(一)

注:本文所有資料僅供參考。

引子:豐收的東北,玉米價格怎麼越收越漲

自2004年以來,對於我國的糧食生產,大家聽到的更多的訊息是豐收,在這種背景下,近20年的時間裡,我國糧食價格大部分是在國家宏觀調控下穩步執行,偶爾有些年份價格出現上漲,也隨著國家調控手段的實施,價格迅速回落。

即便在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時刻,除了嚴重依賴進口的大豆和食用油市場外,小麥、玉米、稻穀等穀物市場價格上漲幅度也遠遠低於國際市場,並且市場供應充足。

所以,像這兩年東北玉米價格的波動還是比較少見的。

儘管主管部門已經公佈了今年的秋糧收穫資料,特別是東北產量大幅增加,但恰恰就是東北,今年的玉米價格卻越收越高。

那麼 ,中國的糧食供應情況究竟是怎樣的?我們今天就多花點時間,給大家做一箇中國糧食市場基礎知識概述,幫助大家瞭解中國糧食市場。

全面的中國糧食生產:產量全球第一,消費量全球第一,進口量全球第一

我們先以爭議比較大的糧食進口為例吧。

在很多的人記憶中,早些年代我們提倡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所以很多人對80年代我國糧食生產製度改革之前的糧食供應情況的認知是有偏見的。

在建國初期,糧食出口是重要的外匯創收產品,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在1958年,當時由於錯誤預估國內糧食產量,導致出口過量,不得不從國際市場尋求少量的小麥來補充國內糧食需求。

據統計,1961年中國共進口糧食580多萬噸,淨進口440萬噸以上,其中小麥進口388萬噸,佔當年世界小麥進口總量的12。3%。並在此後我國的小麥進口中逐漸形成了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為主的進口格局。

中國真正長時間地能夠實現糧食完全自給,並適當出口的格局是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才出現的。當時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使得國內的糧食單產水平大幅提高。

加上當時國內糧食消費主要是以米麵為主,肉蛋奶消費尚未普及,從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一直到2008年之前,我國一直是全球主要的糧食出口國之一,主要的出口品種為玉米。

特別是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隨著我國第一次工業化程序的全面加速,農藥、化肥開始在糧食生產方面的作用現象,糧食單產從最初的畝產四五百斤,迅速提升至千斤左右的水平。

這一時期,為應對糧食豐產所帶來的賣糧難問題,很多糧食主產省實施了保護價政策,即國家敞開收購農民種出的糧食,也正是在這種操作模式下,我國首次出現了庫存量、陳化糧的問題,大量糧食流入國家糧站。

為此,從本世紀初開始對糧食儲備制度進行全面的改革,一是提出了工業用糧消耗陳化糧的概念,玉米燃料乙醇迅速升溫;二是建立中央儲備制度,中儲糧總公司成立,基層糧站全面進行改革;三是從2004年開始推行託市收購政策,取代此前的保護價,並在制度完善中逐漸摸索出臨儲收購、目標價補貼、生產者補貼等價格支援政策。

但同時,伴隨著我國糧食產量規模的擴大,我國的糧食消費也在迅速增長,最為明顯的就是2007年之後,中國經濟完成最初的原始積累之後,各方面全面提速,人們的生活開始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

在糧食消費方面,2007年以燃料乙醇為首的玉米深加工首次開始出現與人爭糧的局面。

此前,我國玉米消費以飼料為主,至2007年玉米深加工佔據玉米消費的比重增至20-30%左右。資料也顯示,在國家實施託市收購策略時,選定的品種為小麥和稻穀,而玉米市場在那幾年在沒有政策支撐下,價格上漲的速度遠超以上兩大主糧品種。

隨後,國家開始全面實施產能調控,玉米深加工開始受到抑制,但即便如此,2008年也成為我國玉米出口的分界線,從此之後,我國成為玉米淨進口國。

那麼,這一階段我國的糧食主要供需狀況如何呢?

一是大豆幾乎完全依賴進口,從巴西、美國進口;二是小麥、稻穀依舊是供大於求,每年需要依靠國家的託市收購政策來維持價格的小幅走高;三是玉米漲勢得到抑制,玉米也呈現出向政策靠攏的局面,國家庫存逐漸增長。

在這種背景下,國內對糧食安全的界限是:大豆依賴進口,糧食可實現95%以上的自給率,小麥、大米等進口主要是為了調劑高階市場需求。

另外,我們也從歷史的角度看出,我國糧食進口並不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狀況,在糧食生產匱乏的年代我國依靠的是主糧進口;此後短暫的出口,背景是國內消費水平整體低下;而當下的糧食進口雖佔據全球首位,但肉蛋奶消費已經普及,在食品需求方面,中國消費者已經走在世界的前列。

未完待續……

年終理財爆款福利!領取8%+理財券,每日限額2000份,先到先得!

TAG: 糧食進口玉米我國小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