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國外史學界不承認夏朝的存在,清華用一批竹簡,改變了他們的看法

由 電競BB姬 發表于 歷史2021-07-12

《史記》記載,因為治水有功,大禹的威望達到了頂點。公元前2070年,他召集夷黎集團、三苗集團,以及黃河流域的諸夏集團,在塗山,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蚌埠市禹會區召開會議,史稱塗山之會,其中有個叫防風氏的部落,因路途遙遠,遲到了一會,結果被大禹當場斬殺。

郭沫若先生認為,塗山氏本是東夷集團的一員,在大禹治水的過程中立下過大功,如今卻因小事而被殺,這是大禹在給自己立威,同時也說明大禹具有了對其他部落首領的生殺予奪的絕對權力。

因此,塗山之會,可以被視為大禹建立夏朝的開端。按司馬遷的說法,夏朝的王稱為“後”。從大禹到桀,夏朝共傳了14代,產生了17位後。他們的故事,零散地見於各種史料中。

比如說,《大戴禮記·帝系》中說,大禹這一支,乃是顓頊之後。而顓頊,又是軒轅黃帝之孫。所以,夏朝王室,是軒轅黃帝的後代。《山海經·海外西經》中則提到了禹的兒子啟,說他跑到天上,偷學了天人的舞蹈,將其帶回人間。還說啟在舞蹈時:

左手操翳,右手操環,佩玉璜,甚偉。

而《尚書》中則說,夏朝王室(即夏后氏),乃是十二個姒姓部落中的一支。不管是《國語》還是《史記》、《尚書》,言之鑿鑿,立論煌煌,讓人不得不確信,夏朝是肯定存在的!但這真的是事實嗎?

事實上,司馬遷在《夏本紀》中曾隱晦地表示,由於年代久遠,很多事,他也是道聽途說的。他只是選擇其中聽上去比較靠譜的,記錄了下來。目前國外史學界承認的中國的信史,是從公元前841年,也就是西周中後期的共和執政開始的。

換句話說,夏朝的歷史,主要存在於古籍堆中,這叫孤證不立,所以難免讓人存疑。而在考古學領域,20世紀50年代末,徐旭生先生率領的考古隊,在二里頭地區發現了一個距今3800~3500年的夏商時期的文化遺址,這是目前已知的,最有可能是夏朝遺址的存在。

但可惜,由於遺址出土文物過少,又沒有文字的支援,所以國外史學界並不承認,二里頭文化遺址就是夏朝的遺存。2008年,清華大學獲得了一批戰國竹簡,在研究後發現,這批竹簡上記載了兩段與夏朝有關的歷史:

尹既及湯鹹有一德。尹念天之敗西邑夏。湯往徵弗附。摯度,摯德不僭。自西翦西邑,戡其有夏。

這兩段文字中都出現了一個叫“西邑夏”的地方,按照古人的命名規則,這很可能就是夏朝的都城。而詭異的是,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也多次提到過這一地點。如:貞,於西邑。貞,燎於西邑。

我們知道,甲骨文記載的,都是商朝人的占卜事宜。而這個卜辭意思很明顯,就是商王在詢問上天,自己討伐西邑能否成功。清華竹簡屬於文字史料,與甲骨文卜辭這樣的實物史料相互印證,至少說明兩件事:第一,西邑夏是商朝時就真實存在的一股勢力(或者是部落)。

第二,商朝人經常去討伐他們,可見兩者是敵對關係。連國外史學界也不得不承認,這兩者相互印證,使夏朝存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另外,在這批清華竹簡中還記載了一件事,說孔子曾在會稽山禹陵村看到過姒姓大禹的後代,他們世代為禹守陵。

而這段史料的出現,也證明了郭沫若當年的猜測可能是正確的。他說,商湯滅夏後,大部分夏人可能都被屠戮殆盡了。只有一支殘存勢力,被封到了杞國,也就是會稽山附近。

國外史學界不承認夏朝的存在,清華用一批竹簡,改變了他們的看法

郭沫若先生據此推測,史書上為什麼不見夏朝的記載?原因有二:第一是夏朝被滅,大量人口被殺,這不是什麼光彩之事,商朝人不願意將其記錄下來,甚至刻意抹去了這段歷史;第二,夏朝後裔所剩無幾,不值得後世史官再去浪費筆墨。

最後提出一個觀點,清華竹簡中說,西夏邑常年與商為敵。而據郭沫若先生考證,殷商的西南方有個叫土方的部落,多次與商王為敵。郭沫若當年曾懷疑,這土方就是夏朝的後裔。如今看來,他的推測很可能是正確的!

TAG: 夏朝大禹西邑竹簡郭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