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PICC小課堂|PICC置管主要併發症的預防和護理

由 護理傳真 發表于 健康2021-12-10

導讀

PICC是指置管人員經患者外周靜脈穿刺置管,使導管尖端到達上腔靜脈的下1/3處,或上腔靜脈與右心房連線處的中心靜脈導管處,可以為需要中長期持續靜脈輸液及用藥的患者提供極大的方便。

PICC置管操作簡單,使用時間較長,可以安全地輸注化療藥物,從而縮短病患的在院時間等,為患者開闢了一條可長期安全使用的輸液路徑,同時也有效減輕了患者重複穿刺置管帶來的疼痛感及其經濟負擔,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應用。

但是,PICC在給我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存在一系列的併發症。本文現將PICC在臨床應用中出現的

主要併發症

的預防及護理措施綜述如下。

1

導管堵塞、異位、破損

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協會(Intravenous Nurses Society,INS)指出,上腔靜脈下1/3處或上腔靜脈與右心房交匯處是PICC置管時導管尖端的最佳位置。

PICC置管後可能會出現的導管異位及移位,不但會使置管後的臨床護理更加困難,也會造成患者嚴重的經濟損失。

01

預 防

(1)加強PICC置管相關的專業技術

培訓

,置管人員能選擇合適的

血管

(正中靜脈、頭靜脈、貴要靜脈和肱靜脈),並對血管狀況進行科學全面的評估,為患者選擇合適的

體位

(2)

成年患者

可選擇導管/靜脈比率≤45%的靜脈血管,

未成年患者

其他可供選擇的靜脈包括:腋靜脈、顳靜脈、耳後靜脈和下肢大隱靜脈等。

(3)置管人員使用正壓脈衝式

封管

以及輸液後及時

衝管

是預防導管堵塞的關鍵。

(4)置管後,及時利用

超聲

技術確定尖端位置,使用較為精密的

輸液器

無針輸液接頭

,並且注意藥物的

配伍禁忌

(5)對患者進行詳細的

健康宣教

,避免因病患過於緊張而無法配合置管等情況發生。

02

護理方法

(1)對於導管

不完全堵塞

的患者,可用肝素鹽水回抽法溶解血凝塊;可透過輸入pH值與輸注藥物相對的溶液來溶解沉澱物;也可透過在堵塞導管中滴注70%乙醇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來清除脂類沉積,注意使用此類藥物溶管時一定要注意瞭解清楚導管堵塞的原因,

切忌隨意使用

(2)導管

完全堵塞

時,應該先使用尿激酶等溶栓劑疏通堵塞導管,當完全性堵塞

不能緩解

時,最好將導管拔除。

(3)對於導管

異位

,可使用超聲、心電圖、電磁等技術,在PICC置管中對尖端進行實時定位,用於需快速確定患者導管尖端位置以便積極或緊急救治的情況。當PICC導管異位於

右心房

時,可先用X線定位,然後將導管撤出上腔靜脈。

INS指出,當PICC留置時間較長時,兒童病患的成長會造成尖端在血管內發生異位,因此,尖端位置應隨著兒童患者的成長而微調,並根據需要做出更換導管的方案。

當患者受到外力影響、穿刺側肢體活動過度、輸液接頭連線不當、敷料或貼膜潮溼鬆動等都可造成導管

移位或脫出

(4)導管破損或斷裂都是PICC置管後的嚴重併發症,包括體外斷裂和體內斷裂2種,均可造成導管栓塞。

當PICC導管

體外斷裂

時,應立即在無菌操作條件下自斷裂處剪斷遠端的導管,消毒後重新接上聯結器和肝素帽,然後脈衝衝管,拍片定位,最終確認導管尖端位置正常後可繼續使用。

當導管

體外部分斷裂

時,如果不能透過修復等處理恢復,要及時拔除導管。

當導管

體內斷裂

時,需要透過手術或者介入的方法取出斷裂部分。

2

血 栓

01

預 防

(1)PICC置管人員應該熟練掌握插管、監測、報告等各項

技能

。可根據擬置管血管條件,選擇導管外徑與置管靜脈內徑比值≤45%的

導管

(2)應確保PICC導管尖端位於上腔靜脈的

下1/3處

,從而降低靜脈血管壁的損傷及相關血栓的發生率。

(3)置管前護士應鼓勵患者使用

非藥物

方式預防血栓形成,保持血管充盈,並在置管前、後進行血栓高危因素的

評估

(4)護士在置管前可以用

肝素鹽水浸泡導絲

,在穿刺後用肝素鹽水將導絲上殘留的血液擦拭乾淨,使其變得更為潤滑,以減輕血管壁的機械性刺激,從而減輕或者避免血管出現內皮損傷。

(5)護士應指導患者增加主動或者被動

活動

,多做置管側肢體的

握拳運動

(6)護士應堅持定期

隨訪

,並確保患者充足的

飲水

02

護理方法

(1)當患者

置管後

出現靜脈血栓時,應當進行溶栓風險評估,結合患者的病情綜合考慮,可使用尿激酶等溶栓藥物進行溶栓治療。

根據INS指南,當疑似血栓性堵管時,建議使用不小於10 ml的注射器推注2 mg/2 ml的組織纖溶酶原啟用劑(阿替普酶)進行溶栓,使其在管腔內停留30 min~2 h,必要時重複1次。

輸注溶栓藥物

,應避免用力過度,從而降低導管損傷的風險。此外,應注意血栓性堵管會促進細菌粘附,導致發生潛在的感染。

(2)對於

嚴重

的深靜脈血栓形成置管患者,需要評估後拔出導管,並考慮行血栓切除術。

(3)在置入PICC

導管前

使用超聲測量患者靜脈直徑,選擇導管/靜脈比例為45%或更低的導管,可以有效降低靜脈血栓的發生率。

(4)

血栓發生時

,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肢體腫脹、疼痛等症狀,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及時發現、早期處理、積極抗凝和溶栓治療,從而減少置管後靜脈血栓的形成,同時也是保管成功的關鍵。

(5)

保留導管期間

,護士應嚴密觀察患肢的區域性症狀與體徵,監測出血傾向,做好血栓肢體的護理,預防肺栓塞等嚴重併發症的發生,並主動與患者及家屬做好溝通,減輕患者心理負擔。

3

感 染

01

預 防

(1)科室需加強對護理人員的

培訓

,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PICC相關專業技能與操作水平。

(2)PICC

穿刺部位

的選擇應充分考慮安全性和適用性,可透過提高置管的

熟練程度

及穿刺

速度

來降低感染的發生率。

(3)置管時應該嚴格執行

無菌

技術,在置管過程中最大範圍無菌覆蓋,注射藥物的配置及使用(現用現配)、輸液接頭的使用、面板消毒等過程都應嚴格無菌操作。置管及維護人員在接觸穿刺部位前後應徹底清洗雙手。

(4)對於長期PICC置管患者,可以考慮使用氯已定、利福平等

抗生素包裹的PICC

,降低導管相關的血流感染。

(5)對於長期輸注高營養液等

粘稠度較高

的液體時,應每

6~8 h

用0。9%氯化鈉溶液

衝管

一次後再封管。

(6)置管後應經常對穿刺部位進行監測與評估,對

不必要的導管儘早拔除

(7)如果患者在置管後,出現了化膿性或血栓性靜脈炎、嚴重膿毒症、心內膜炎,在抗菌治療超過72 h後仍然存在血流感染,或感染了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情況,應當

立即拔管

(8)當出現導管引起的血流感染時,護理人員應該同時從導管和外周靜脈中抽取

血樣

進行

培養

,然後再進行

抗菌治療

(9)

免縫合導管固定裝置

應用效果優於膠帶和縫合線,可降低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發生並改善患者舒適度。

02

護理方法

(1)如果PICC置管後穿刺點周圍出現

紅腫、疼痛

或者

區域性膿性分泌物

,應該區域性外敷抗生素治療,每日換藥,直至痊癒。

(2)對於傷口

紅腫

者,可使用碘伏消毒穿刺點及周圍面板,或者也可使用紅外線進行照射。

(3)相比於碘伏和75%乙醇,2%葡萄糖酸氯己定降低導管相關感染髮生率的效果更好,因此選擇並使用正確的

消毒溶液

也非常重要。

TAG: 導管靜脈PICC患者置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