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心血管主任突發心梗猝死!身為心血管專家,為何救不了自己?專家:3個教訓需汲取

由 心血管湯華醫生 發表于 健康2021-06-15

就在5月17日,我的一位前同事,關係很好的一位心臟科主任醫師,在家中不幸去世,享年才52歲。英年早逝,給整個家庭和喜愛他的患者帶來無限悲傷。

這位專家從來沒有說自己身體哪裡不舒服,不像有的冠心病患者經常心絞痛,沒有症狀,其實並不好,沒有危險報警訊號,更容易忽視。如果知道會有這樣結果,還能讓這樣的事情在自己的身上發生?

醫生也是人,也會有個人的興趣和愛好,或者是不良嗜好。比如他愛好抽菸;不太注意飲食控制;平時運動很少;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屬於典型的三高人群;工作壓力大不知道釋放壓力等,這些其實都是經典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危險因素越多,10年患心血管病的風險越高。

總結身邊經常發生的類似的事件,作為我們普通老百姓,如果有三種以上心血管危險因素,有三個教訓需要汲取:

第一、    必須把自己當作高危人群看待!

因為你沒有發病不等於沒有病,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們的動脈血管很容易出現動脈粥樣硬化,如果不注意,隨時都會出現血管內斑塊破裂,堵塞血管,如果發生在冠狀動脈,那就會出現冠脈堵塞,發作急性心肌梗死!如果這個血管是相對小一點的血管,或者不重要的血管,可能就是心絞痛的症狀,不會導致生命危險,但如果出現冠脈的主幹堵塞,就像一棵樹從樹幹砍斷,心臟完全沒有血液供應,心跳立刻停止跳動!根本不會給你搶救的時機。像很多名人的猝死,大多數是這種型別。

因此,對於這類高危人群,一定要每年定期體檢,並且要進行專科體檢,就像汽車大修一樣,把你的冠狀動脈做個CT,必要時做個冠脈造影,看看給你心臟發動機提供營養和氧氣的冠狀動脈血管有沒有狹窄。

第二、    必須減少危險因素!

除了年齡因素、性別因素、遺傳因素不能改變外,其他危險因素多數能夠改變,因此,嚴格控制吸菸,積極限制飲酒,控制高脂肪飲食,加強運動鍛鍊,減少精神壓力,危險因素越少,發病風險越低。

第三、    認真控制合併症!

因為高血壓控制不佳,會造成細動脈硬化,血管出現玻璃樣變;對於小動脈產生彈力纖維增生,誘發血管壁增厚,管腔狹窄,並出現動脈粥樣硬化。

糖尿病的血管病變是常見的糖尿病併發症之一,最常見的血管病變有心血管病變,腦血管病變,腎臟、視網膜及面板的微血管病變等,這也是導致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嚴重的高脂血症加重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造成血管內皮損傷,斑塊不穩定,出現斑塊破裂,誘發急性心肌梗死等嚴重心血管事件。

總之,對於有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的朋友來說,平時一定要提高自身的健康素養,科學對待潛在的健康問題,讓自己活得既有寬度,又有足夠的長度,讓人生更加精彩。

TAG: 血管因素危險心血管冠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