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面板病可從“心”論治

由 杏林科普 發表于 健康2021-06-14

導讀:

學習如何區分從肺、膀胱、心三大臟腑論治“皮表”疾病。

《內經》摘要

《素問·刺禁論》雲:“心部於表,腎治於裡。”

心臟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故主一身之表,因而皮表之病,不可忽視從心辨治這一途徑。

臨證應用

舉驗一

張某,女,51歲,1988年3月2日初診。

主訴自1月20日起全身面板刺痛,不能觸控,尤以腰及頸項部位為甚,自覺“腰帶好像一根草繩”;內衣必須翻穿,以免衣裡縫製的線稜摩擦面板。

無論坐臥,均感到面板刺痛難忍,痛苦欲死,時有心慌、心煩,夜晚盜汗,睡眠不佳,食慾尚可,二便調。

觀其面板顏色無明顯異常改變。舌質稍暗,苔薄白略膩、中間有剝落,脈象節律欠調、左弦細略數、右弦滑。

證屬心經鬱熱。擬用涼血清心之法。

川黃連8克,丹皮12克,丹參12克,炒梔子10克,赤芍12克,蟬衣6克,白殭蠶10克,青蒿10克,桑白皮12克,地骨皮10克,枳殼10克,竹茹8克,生甘草6克

6劑,水煎服,每日1劑。

3月9日二診:服上藥後面板疼痛基本消失,觸控也不以為然。心煩、心慌、盜汗等症亦除。二便調,舌暗紅,脈弦滑。患者心情愉快,轉訴面部、下肢微有浮腫,要求治療。仍用前方加減。

黃連8克,丹皮12克,冬瓜皮10克,赤芍12克,丹參12克,炒梔子10克,蟬衣6克,殭蠶10克,桑白皮12克,防風4克,生石膏15克(同煎),麻黃絨3克

6劑,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痊癒。

舉驗二

韓某,男,62歲,1989年11月25日初診。

5年來胸背面板呈帶狀刺痛,不敢觸控,襯衣需翻穿,以減少摩擦,睡眠時雖嚴冬亦不能蓋被,痛苦難當。

經山東省某醫院診為末梢神經變病,某醫學院附屬醫院診為周圍神經變病,北京某醫院診為胸背面板疼痛待查。耗資萬餘元,久治不效。素有高血壓病史。

就診時,每隔約1分鐘便因疼痛而周身顫抖1次,說話言語急促,神色不安。

查其病處,相當胸7~11椎範圍面板呈環帶狀繞胸背刺痛,膚色無明顯改變。雖不可輕觸,但接觸後重按之反不甚痛。舌苔薄黃膩,右脈弦滑,左脈弦數。

證屬心經鬱熱,皮表絡脈阻滯不通。治以清心宣透之法。

川黃連8克,丹皮12克,炒梔子10克,生地黃15克,紫草10克,麥冬10克,赤芍藥15克,黃芩10克,淡竹葉6克,白殭蠶10克,蟬衣6克,片薑黃10克,生甘草6克

4劑,水煎服,每日1劑。

在用藥物治療的同時,

輔以氣功療法,亦按通暢手少陰經絡而宣達皮表之理施治。

具體方法如次:

令病人面南坐在方凳上,含胸拔背,下頜微收,舌抵上齒齦,兩眼微閉。下肢大腿與小腿約成90度角,兩腳平行,足間距離與肩同寬,兩手自然平放在大腿上。

靜神不亂思,或默想有一股微弱的氣流,自胸至腋,循臂內側,至手掌尺側,經小指內側,從小指端排出,此即心經路線。

醫者施治時,先站在患者左側,手指自然併攏,兩臂輕伸,使兩手掌分別距病人胸背約5釐米處。然後兩手臂外拉,如撐物狀,反覆進行30次左右,以使其胸中心肺之氣暢通。

再站於患者身前,兩手掌循其少陰心經走行路線,自胸至腋前,改為雙劍指,導其氣從小指端出,反覆進行9次。

醫者取自由活動位置,兩手掌交替循患者疼痛部位,距其身體約5釐米,循導5分鐘左右,使其區域性氣血通暢。治療畢。

11月27日二診:氣功治療1次後,疼痛立即有明顯緩解。當晚用熱水洗浴後,痛勢又復如初。再予氣功治療1次,如前法。囑其暫勿用熱水洗浴,同時服用中藥。

11月28日三診:疼痛又有減輕。再以氣功如前法治療。

11月30日四診:4劑中藥服盡,疼痛明顯減輕,就診時已不見因痛而全身顫抖的現象。睡眠已能蓋被。

停服中藥,仍用氣功治療,隔日1次。

至12月10日,共治療9次,疼痛消失,只在左乳附近有一2。0×2。0cm處,微有麻辣感。

停用氣功治療,再以上方5劑,隔日1劑以善後,病癒疼痛消失。

診餘發揮

“皮表”同臟腑經脈的關係,與心、肺及膀胱經最為密切。但在臨床上,

究竟在何種情況下從心論治,何種情況下從肺和膀胱經論治呢?

這需要從此三者與皮表不同的聯絡來分析。

《素問·五臟生成論》所云“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

是從肺主氣、主宣發與肅降的功能而言,即皮毛依賴肺臟宣發的氣血津液滋養,才能榮潤。

同時,皮毛汗孔的啟閉開合,由衛氣所司,而衛氣之所以能正常執行,起到溫分肉、充面板、肥腠理、司開合的作用,亦仰賴肺臟之宣發。

《決氣篇》所謂“上焦開發,宣五穀味,薰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者,即是此氣。

因此,臨床上

外邪侵犯肌表,邪氣影響其所合的肺臟,使其宣發與肅降功能失常,出現咳嗽、鼻塞、發熱之病,此時當從宣肺發汗解表入手,

如桑菊飲、杏蘇散、桑杏湯之類方劑,可根據病證之偏寒、偏熱、偏燥而選用。

足太陽膀胱經,從頭至項背、經背膂抵足小趾外側端,《素問·熱論》謂其“為諸陽主氣”,

言該經統領全身在表之陽氣;

外邪(尤其是寒邪)侵襲人體,先傷在表之陽,則會表現出太陽經脈所循行處的症狀,

如頭項痛、腰脊強以及陽氣閉鬱導致的發熱、無汗、惡寒等症狀,此時治療,則當選用麻黃湯、葛根湯之類方劑,以溫散在表之邪。

而《素問·刺禁論》所說:“心部於表,腎治於裡”,

是從五臟氣機升降出入特點角度來分析的。

腎為陰中之陰,故氣機主持於裡;

心為陽中之太陽,故氣機主持、布達於表。

心部於表的臨床應用,多為髒氣紊亂所致之病,一般並非外邪侵襲所致疾患,若屬外邪亦僅為火熱之氣;

又由於“心主血脈”,故此類病症多見皮表及手少陰經脈氣血執行障礙方面的症狀,如皮表疼痛、灼熱、瘙癢乃致瘡瘍等。

《至真要大論》概括為:“諸痛癢瘡,皆屬於心”。

上述2例患者以面板刺痛為主症,結合其舌紅、脈數、心煩等表現,證屬心經鬱熱無疑,故用黃連、丹皮、赤芍、炒梔子等清心熱而涼血,又用餘藥通其絡脈以達表,消除其在表之熱邪。藥與證應,所以顯效。

又前例因其微有浮腫,仍慮其水氣在皮中,故複診時加用冬瓜皮行水,麻黃、生石膏、防風則取越婢湯方之意;

後例患者輔以氣功療法,其法亦在疏通手少陰心經氣血,散其鬱熱,同樣是在辨證基礎上施治,因而獲愈。

注:

具體治療與用藥請遵醫囑!

本文選摘自《王洪圖內經臨證發揮》,翟雙慶、王長宇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具體治療與用藥請遵醫囑!

封面圖來源於攝圖網。

TAG: 1012疼痛氣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