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日本戰國時代的“高麗王朝”:沒有實力,你只能淪為被掠奪的物件

由 秀琴景談 發表于 遊戲2021-04-27

鎌倉幕府滅亡後,日本國內經濟和政治遭到雙重破壞,混亂的局面並沒有在短時間內平息。與此正相反,幕府的倒臺促進了日本國內各大勢力的重新洗牌,由於商品經濟發展對莊園公領制度的衝擊,以及長期的戰爭,在維護軍事貴族和天皇利益方面的空缺並不是依靠本國千瘡百孔的經濟模式就能改變的。隨後無論是“建武新政”還是南北朝的短暫輝煌都沒能從根本上讓日本的經濟發展產生長遠且良好的執行。

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到了1336年,隨著足利尊氏擁立光明天皇以及後醍醐天皇逃亡吉野,日本南北朝時代正式拉開帷幕。由於北朝光明天皇和足利尊氏等代表的是武士階級的利益,絕大多數大名和領主在政治上支援北朝政權,而不甘就此退出歷史舞臺的南朝自然不可能放任北朝做大,日本國內對立進一步加劇,同時雙方為了即將到來的戰爭,不僅在國內各個角落明爭暗鬥,在國外,這種軍事和外交上的矛盾被無限擴大,而朝鮮半島高麗王朝自然成為雙方軍備競賽和重點掠奪的物件……

元至正十年(1350年,當時高麗使用元朝年號)二月,“倭寇固城,竹林,巨濟,合浦千戶崔禪,都領梁琯等戰破之,斬獲三百餘級。”同年四月十四日,倭船百餘艘,進攻全羅道南岸順天府,南原,求禮,靈光,長興等處漕運船隻被掠奪。五月二十七日,倭船66艘,再次進攻順天府,高麗軍隊反擊,繳獲倭船一艘,斬首十三。六月十四日倭船二十艘,襲擊慶尚道會原縣合浦,固城,會原等地被掠。六月十八日,倭寇襲擊全羅道南岸長興府安壤。十一月十八日,倭寇襲擊慶尚道東萊郡。以上是《高麗史》中1350年倭寇襲擊高麗沿岸的記錄。

1350年到1391年間,有據可查的倭寇入侵事件有303起,襲擾城鎮591處,倭寇集團136個。這些倭寇充分發揮了在國內身為惡黨的搶劫經驗:惡黨在國內侵攻莊園,在高麗為倭寇。在國內惡黨年貢抑留,在高麗倭寇漕運船掠奪。在國內惡黨對莊園,政所,納所燒討,在高麗倭寇對役所攻擊放火,將20年前惡黨對抗鎌倉幕府的一幕,如法炮製地在高麗國土上覆制了出來。

日本南朝正平五年(1350年)九月,日本九州武將少貳賴尚與足利直冬合流,對抗鎮西管領一色直氏。兩軍合流,軍隊規模變大,本來就因兵糧不足而頻繁去高麗沿海劫掠的少貳賴尚,再次把眼光轉向高麗。一年後的日本北朝觀應二年(1351年)八月,足利直冬和少貳賴尚聯軍,攻略筑後地區。同年八月十日,高達130條船的倭寇船隊,出現在高麗王國全國漕運船隻的集中地——江華島。紫燕,三木兩島被洗劫。官廳,民舍被付之一炬。十三日,高麗京畿船運集散地南陽府和雙阜縣遭到倭寇襲擊。高麗首都開城受到極大衝擊,《高麗史》以“京師戒嚴”四字概括當時京師情況。

倭寇之所以如此囂張,跟當時高麗政權的長期持續動盪是分不開的。一開始,高麗國王藉著與元廷和親,驅逐了武人勢力。隨著高麗王室和元朝皇室之間關係的日漸緊密,高麗王室經常性地捲入到元廷的政治鬥爭中。而高麗王室為爭奪王位,也多次借用元廷力量參與其中,這使得高麗王國出現數次被改設內地化行省的危機。

最早在成宗朝,世祖女莊穆王去世,有人聲稱王后死於謀殺,進而引發高麗宮廷鬥爭以及元廷猜忌,忠烈王被迫讓位於其子忠宣王。忠宣王改革舊制,廢除部分元制,引起元廷不滿,不久在元廷策劃下退位,其父忠烈王復位。元皇慶元年(1312年),有著高麗籍的元朝官員洪重喜上書,請於高麗改設行省,被高麗籍宦官方臣佑所阻。

元至治三年(1323年),高麗宗室沈王王暠,在元廷指控高麗忠肅王,忠肅王被元英宗傳喚到元大都,強行滯留無法回國。王暠黨羽高麗大臣柳清臣,吳潛也上書,請求在高麗設定像內地一樣的行省,高麗幾乎亡國。

因為元廷高層意見不統一以及高麗臣屬的奔走活動,使得高麗躲過了被元朝吸收吞併的亡國危機。元泰定元年(1324年),因為高麗籍宦官方臣佑的活動,忠肅王被放回國。然而沈王王暠並沒有放過自己的親戚。在攻訐中,忠肅王不得不於元順元年(1330年)傳位於長子忠惠王,但是這個兒子品行惡劣,荒淫無度,甚至強姦自己的庶母。

元至正四年(1344年)被元朝流放的忠惠王病死他鄉,八歲的長子忠穆王繼位。元至正九年(1349年),十三歲的忠穆王病死。於是忠定王繼位,年僅十二歲。在亡國中掙扎了幾十年的高麗,在頑童當政的前提條件下,就這樣被倭寇席捲了幾乎整個沿海,乃至倭寇進逼京城。

政治的混亂,帶來的是軍隊的衰敗。借蒙古人之手消滅了武人政權的高麗王室和文官,自然不會重蹈覆轍讓武人復興。高麗初期的土地制度仍仿製唐朝,凡擔任文武百官,府兵,鄉吏及其他國家職務者,按其地位賜給土地與柴地,謂之“田柴科”。

高麗以產量來折算土地面積‘最低單位為“把”,即指能產一把谷穂的土地。“十把”為“一束”(實際上就是“一捆”這一點和中國當時的計量單位差不多)。“十束”為“一負”(“十捆”正好是一人可以揹負的重量)。“百負”為“一結”(“結”是“積”的意思)。

文武官員按身份分為79品,最高者得田柴各110結,最低者得田21結,柴10結。士兵給田15結。只有功臣和歸順的豪族另外得到世襲土地(即“功蔭田柴”),其餘的土地在本人死後歸還國家。其中士兵是20歲受田,60歲歸還土地。這些國有田地,就是府兵戰鬥力的保證,但是這項制度能夠保證實施的前提,是國家擁有足夠控制在手中的公田。

隨著土地兼併的增加,屢遭外敵入侵和國內動盪的高麗,連國王都屢屢遭到元朝廢立監禁,王室都不一定能保住,更何況府兵的田地?而武人政權的前車之鑑,使得高麗王室和文臣,對自己本國的軍隊,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提防和蔑視。高麗的軍隊就處在這樣的一個尷尬地位,倭寇頻繁入侵騷擾,軍人自己卻衣食無著,其戰鬥力可想而知。

日本戰國時代的“高麗王朝”:沒有實力,你只能淪為被掠奪的物件

面對這樣內憂外患的嚴峻局面,高麗方的史料中記載了倭寇一種類似於後世“游擊戰”的戰法,即倭寇登陸後,當戰況不利時,倭寇便退入山地丘陵地帶利用優勢地形與高麗軍周旋,迫使高麗軍進行曠日持久的圍剿戰,這種局面加劇了高麗軍民的壓力,同時導致了高麗軍不得不分兵對付為數眾多且行蹤詭異的倭寇團體中,沿海防守力量被進一步削弱,並且倭寇大規模的劫掠在日本國內已經公開化,甚至出現了以天皇和幕府的名義支援的“官方”倭寇渡海劫奪的行動,正如史料《太平記》中所記載的那般:

四十餘年間,本朝大亂,外國亦不得安寧,山有山賊,旅客不敢過樹蔭,海有海盜,船民不敢戲白浪……最後,這些盜賊備置數千舟,擁向元朝,高麗港口,劫掠明州,福州財寶,焚燬官衙,寺院。元朝,三高麗之吏民,為防止此寇而內遷,各國瀕海之郡縣,已荒無人煙……

文|南書房|外國史篇

感謝觀看由「南書房」團隊帶來的獨家原創文章,覺得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贊、轉發一下。如有不足之處,還望諸位多多指正。

TAG: 高麗倭寇元廷元朝惡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