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自古削藩多兇險,唐朝版“建文削藩”,導致奉天之難國家徹底衰敗

由 艾易德佳芸 發表于 遊戲2021-04-25

如果說安史之亂是導致大唐由盛轉衰從強大富強變得殘破不堪的話,那麼這場發生在安史之亂不到二十年的一場唐朝版本的“建文削藩”就是唐朝走向徹底衰敗的根源。他所引發的連鎖反應使得唐朝徹底失去對藩鎮的控制。此後,只要藩鎮稍有不樂意就會起兵示威,使得唐朝再也沒有中央集權過。最後,在藩鎮割據的形勢下走向深淵直至滅亡。這就是發生在唐德宗時期的一場由中央政府主導的削藩戰爭。

自古削藩多兇險,唐德宗肯定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結果直接導致了二帝四王之亂。最後,唐德宗在藩鎮動亂的情況下不得不輾轉於奉天等地,因此歷史上又稱這件事為奉天之難。

安史之亂平定,國內藩鎮割據

在天寶年間,大唐國力走向鼎盛。而強盛的外表下隱藏著巨大的危機。皇帝沉迷於酒色。大臣們沉迷於金錢。安祿山趁著國內朝政混亂趁機在范陽起兵造反。安史之亂的爆發使得唐朝盛世根基被毀,國力急轉直下。玄宗皇帝出逃長安,大唐最大的兩個城市長安洛陽陷入叛軍手上。在這國家危難之際。皇帝唐玄宗失去了天下人的效忠。太子李亨在靈武直接越過李隆基被天下人擁立為皇帝。

在李亨的帶領之下,唐朝軍隊與叛軍經過長時間的會戰並且一度借用國外勢力干涉,使得大唐軍隊在對叛軍的戰爭中取得勝利。叛軍也在失敗中分裂。安祿山更是被自己的兒子聯合手下謀士殺死。隨著,戰爭的不斷勝利。叛軍的空間也被壓縮到了河北三鎮。就在即將平滅叛軍的時候,李亨懼怕國內其他武將勢力過大形成新的割據,於是選擇與叛軍妥協。就這樣,叛軍又成為了正規軍。藩鎮割據的局面形成。

力圖削藩,導致叛亂再起

由於李亨的妥協,使得叛軍再次搖身一變成為唐朝官軍,但是他們經過一次反叛後沒有得到相應的處置,因此與唐朝政府存在了一定的離心。也正是這樣他們對於唐朝中央政府聽調不聽宣。在唐德宗即為後就一直想要改變這一現狀。但是,由於唐德宗過於急於求成。在中央政府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就斷然展露獠牙拒絕了成德節度使子代父職的請求。使得唐朝削藩政策暴露。一時間各地節度使感到危機。因此決定聯合反唐。天下就這樣再次陷入戰火之中。此時,離安史之亂結束還不到二十年。

面對強勢的叛軍唐德宗也沒有做好準備,因此決定利用藩鎮對抗藩鎮的辦法。前期這個方法確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由於唐德宗不願意給那些原本忠於大唐的藩鎮犒賞,這就引發了新的不滿,最後,四鎮之亂演變為六鎮叛亂。大唐王朝再一次陷入風雨飄搖當中。

由於原本效忠的藩鎮的突然叛亂使得唐德宗一時間非常被動。甚至於長安城都沒有做好戰爭準備。當叛軍到來之時只能倉促間帶著太子和嬪妃出逃。唐朝首都再一次被叛軍佔領。失去國都的唐德宗只能輾轉於奉天等地。最後在李晟等將領的帶領下唐朝才艱難地奪回了長安城。由於此次叛亂中的六鎮有兩人稱帝四人稱王因此又被叫做二帝四王之亂。在奪回長安以後,唐德宗也由原來的雄心勃勃的要削藩改為向藩鎮妥協。此後,唐朝在對藩鎮問題上面顯得非常的小心翼翼。而再次妥協的唐朝威望盡失。

從此,唐朝的中央政府就再也沒有被藩鎮們放在眼裡了。而削藩失敗的唐德宗變得對武將們戒心尤為的強烈。由於他的不信任使得大唐政府掌控的軍隊戰鬥力大幅下降。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讓人痛心的是由於對武將的不信任,唐德宗開始使用宦官來掌控軍隊。也正是他的這個舉動使得宮廷禁衛軍神策軍淪為宦官手中挾天子的利器。

自古削藩多兇險,唐朝版“建文削藩”,導致奉天之難國家徹底衰敗

就這樣,唐朝此後不是藩鎮造反就是宮廷太監帶領神策軍挾持皇帝。使得唐朝再也無法強大。如果,唐德宗能夠以史為鑑,深思西漢削藩引發的七王之亂,懂得自古削藩多兇險的道理,多做一些準備,而不是倉促行動。也許削藩就會成功。也就不會使得這次的削藩和明朝的“建文削藩”一樣的失敗。短短二十年間兩失國都。這樣的國家如何能夠再次興盛起來,大唐的徹底衰敗也是源於這次削藩的失敗。

TAG: 唐德宗唐朝叛軍削藩藩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