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大唐帝國之殤,安史之亂之後吐蕃三次進攻長安和一次攻陷長安

由 起特網路承翰 發表于 遊戲2021-06-30

吐蕃軍第一次攻入長安,扶立傀儡皇帝:唐廣德元年(公元 763 年)九月吐蕃大舉入侵,邊將告急,宦官程元振隱瞞不報,繼位不久的唐代宗李豫一無所知。十月,吐蕃進攻涇州(今甘肅涇川縣),涇州刺史高暉舉城投敵,並引導吐蕃軍隊向長安進攻。吐蕃軍隊已經過了邠州(今陝西彬縣),唐代宗才知道(《資治通鑑 · 唐紀三十九》),急令雍王李適為關內道元帥,郭子儀為副元帥,帶領軍隊開往咸陽去抵擋吐蕃軍隊。

郭子儀將軍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屢立戰功,由於遭到宦官誣陷,鄴城之戰後被召回京城解職,閒居在家,部眾散盡,光桿一人。臨時接到皇帝詔令,臨時招募到舊部隨從二十來人,騎上馬就趕緊出發了。郭子儀趕往咸陽,一路上見到吐蕃軍隊(包括由吐蕃糾集的吐谷渾、党項、氐、羌等雜牌軍)二十多萬,隊伍綿延數十里,已從今陝西周至境內渡過渭河,順著渭河南岸的山腳下一路向東而來。郭子儀讓判官中書舍人王延昌趕回長安去向朝廷奏報軍情,請朝廷趕快往長安以西增兵。但王延昌趕到長安,宦官程元振卻不肯見他,無法將請求增兵的奏請呈報皇上(《資治通鑑 · 唐紀三十九》)。

這時只有渭北行營兵馬使呂月將手中有兩千兵員,在盩厔(今陝西周至)以西與吐蕃軍隊前鋒抵擋了一陣,但很快遭到吐蕃大軍圍攻,呂月將手下兩千兵員全部戰死,他本人被俘。吐蕃大軍衝過渭水便橋,唐代宗不知所措,逃往陝州(今河南陝縣)。帝京無主,“官吏藏竄,六軍逃散”(《資治通鑑 · 唐紀三十九》)。吐蕃大軍入長安後,叛臣高暉與吐蕃大將馬重英等人策劃,把已故章懷太子李賢的重孫李承宏拉出來立為傀儡“皇帝”(注:章懷太子李賢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六子、武則天所生次子。少聰好學,立為皇太子。後為武則天所逼,自殺,追諡章懷。章懷太子之子汾王李守禮,李守禮之孫李承宏)。

郭子儀聽說唐代宗已經逃離長安,急忙從咸陽返回長安,率領部眾數百人進入南部山區,轉往商州去收攏逃散的六軍士兵,並徵調武關守兵四千人,初步組織起抗戰隊伍。這時,鄜延(今延安)節度使白孝德“引兵赴難”,京畿周圍蒲、陝、商、華等州郡也都“合勢進擊”吐蕃軍。

郭子儀由於手中軍隊不多,派孫全緒、張知節出藍田,白天在山上擊鼓插旗,夜晚多燃火堆,“以疑吐蕃”,又派人潛入長安去辦兩件事:一是聯結忠義百姓,夜晚擊鼓,使吐蕃軍隊驚慌不安,弄不清到底有多少唐軍入城;二是讓老百姓到處散佈說,郭子儀將軍從商州率領大軍已經進城。搞得吐蕃軍不知虛實,擔心遭到郭子儀大軍圍殲,在長安城內停留了十五天,便倉皇撤出,退到鳳翔。鳳翔節度使孫志直閉城拒守,吐蕃軍圍攻數日不下。鎮西節度使馬璘帶兵奔赴長安勤王,路過鳳翔,突入城中,沒有卸甲,又從城中衝出來斬殺吐蕃軍一千多人。吐蕃發現長安周圍唐軍人數不斷增加,主動向西撤退,唐軍光復長安。

吐蕃、回紇軍第二次進攻長安:長安的危機並沒有過去。曾為平定安史之亂立下大功的西北名將僕固懷恩,被朝中“群小”誣告“謀反”,他向唐代宗申訴又得不到及時公正處理,終於把他逼“反”了。他引導吐蕃、回紇聯軍攻到長安外圍,形勢十分危急。唐廣德二年(764 年)八月,僕固懷恩第一次引導吐蕃、回紇聯軍進攻長安。朝廷急令郭子儀前往長安西郊奉天(今陝西乾縣)抵抗敵軍進攻。郭子儀派兒子郭晞分兵一萬人前去救援邠州(今陝西彬縣),以遲滯敵人進攻。吐蕃、回紇聯軍主力進攻奉天,長安戒嚴。“諸將請戰,郭子儀不許”。

郭子儀是打過許多大仗的人,但他這次與吐蕃軍隊在長安周旋退敵,手裡一直沒有多少兵員,全憑經驗、計謀與疑敵之術。他分析說,敵勞師遠征,求速決,怕久拖。我方兵少,惹急戰失利,則軍心離散,再想收拾就難了。因此,他嚴令:“敢言戰者斬!”一直對峙了十多天,郭子儀整頓軍容,列陣於乾陵之南。吐蕃、回紇見郭子儀率領的唐軍陣容嚴整,認為唐軍正嚴陣以待,不敢進攻。這時,河西節度使楊志烈派監軍柏文達率領五千兵員去攻甘肅靈州僕固懷恩統帥部所在地。靈州告急,僕固懷恩急速下令從奉天前線回攻靈州唐軍。靈州唐軍雖然死傷過半,但解了長安之圍,以區域性損失保住了長安不被再次攻破,功不可沒。

吐蕃、回紇軍隊第三次進攻長安:唐永泰元年(公元 765 年)九月,僕固懷恩第二次引導吐蕃、回紇聯軍進攻長安。兵分三路:吐蕃軍從北路進攻奉天(乾縣),這是主攻方向;党項軍從長安以東進攻今陝西大荔,經華陰,攻藍田,阻擊來自武關方向的增援;吐谷渾、奴剌軍從西進攻今陝西周至;回紇軍和原朔方僕固懷恩舊部為後援。

敵人來勢洶洶,京師震動,人心大亂。唐代宗表態要親征討伐,緊急佈置:李忠誠守東渭橋;李光進守雲陽(今陝西涇陽西北);馬璘、郝廷玉守渭河便橋;駱奉天、李日越守盩厔(周至);李抱玉守鳳翔;周智光守同州(今陝西大荔);杜冕守坊州(今陝西黃陵縣南);唐代宗以禁軍守皇城。城內壯丁,全部動員(《舊唐書 · 郭子儀傳》)。

僕固懷恩從靈州向長安進軍途中得急病,只得返回,九月初八病死在鳴沙(今寧夏中衛東)。叛軍失去了主心骨,力量大減。

郭子儀單騎退敵:吐蕃軍主力連續三天向奉天方向發動攻勢,均被唐軍擊退。相持到十月初,郭子儀手中只剩萬把人,再經不起久拖。這時吐蕃、回紇各部叛軍都已得到僕固懷恩病死的訊息,將帥之間開始爭權奪利、互不服氣,“分營而居”。郭子儀派牙將李光瓚前往回紇大營,遊說回紇與唐軍聯合起來攻打吐蕃。僕固懷恩生前欺騙回紇首領說,唐朝“天可汗(天子)已晏駕,令公(郭子儀)亦捐館(去世),中國無主”。這時回紇首領們就問,既然郭令公還在,天可汗還在嗎?李光瓚連忙回答說:“都在啊!都在啊!”回紇酋長們半信半疑,提出要面見郭令公。

大唐帝國之殤,安史之亂之後吐蕃三次進攻長安和一次攻陷長安

李光瓚飛身回報,郭子儀說:“好吧,我去見他們!”部將們都說不能去,上前阻攔。他對大家說,眼下敵眾我寡,難以力勝。過去大唐與回紇結盟,待他們不薄,賞賜很多。我不如挺身而出,到他們營中去會見回紇首領,曉以利害,我即便死了,也是為國而死,沒有什麼可遺憾的。如果搞得好,還有不戰而勝的可能。郭子儀不顧眾人勸阻,“與數騎開門而出”。他先派人馳馬前去向回紇首領通報說:“令公來也!” 回紇首領大驚。回紇大可汗之弟、大帥合胡祿都督藥葛羅,在營門外彎弓搭箭,瞄準郭子儀一行,隨時準備放箭。郭子儀“免冑釋甲投槍而進”,什麼兵器也不帶,只帶數騎快速向前。

回紇酋長們聚在一起辨別究竟是不是郭子儀,越走越近,相顧道:“是也!”一個個都翻身下馬,拜倒在郭子儀馬前道:“果吾父也!”(《舊唐書 · 郭子儀傳》)。郭子儀也跨下馬來,主動拉住藥葛羅的手說:“你們回紇有大功於唐,大唐報答你們也不薄,你們為何背前約,棄前功,入我地,結怨仇,多麼糊塗啊!”幾句話就把藥葛羅說得回不上話來,只說:“我們上了當了,我們上了當了。”藥葛羅拉著郭子儀入帳,坐下飲酒,重結舊盟,約定共擊吐蕃。吐蕃很快得到訊息,迅速引兵退去。

大唐帝國之殤,安史之亂之後吐蕃三次進攻長安和一次攻陷長安

藥葛羅派酋長石野那等六人朝見大唐天子,皆得重賞而還。藥葛羅率領回紇軍主動追擊吐蕃軍,郭子儀派出白元光率領朔方兵配合回紇軍一起追擊,與吐蕃軍“戰於靈臺西原,大破之”,斬殺吐蕃軍萬餘人,奪回被吐蕃掠去士女四千人。接著,“又破(吐蕃)之於涇州東”(《資治通鑑 · 唐紀三十九》)。回紇送回僕固懷恩親屬及部將,唐代宗“皆赦其罪”。隨後,回紇合胡祿都督藥葛羅等也朝見了唐代宗。党項首領鄭庭等也到鳳翔向唐軍請降。吐蕃糾集的軍事聯盟瓦解。就這樣,透過郭子儀的精心運籌、巧妙化解、勇敢對敵,威脅長安的軍事危機終於得以解除。

把吐蕃軍趕出京畿要地之後,唐代宗調集重兵部署對吐蕃的重點防禦:郭子儀率五萬軍駐邠州(今陝西彬縣)、李抱玉率三萬軍駐高壁(今山西靈石縣東南二十五里高壁嶺)、馬璘率三萬軍駐原州(今寧夏固原縣)、李忠誠率兩萬軍駐鳳翔(今陝西鳳翔)、臧希讓率四萬軍駐渭北(今陝西黃陵縣東南)、魏博等多名將領率六萬軍配置在左右兩翼。在長安外圍構築了一道防禦吐蕃進攻的重點防線,總兵力達二十多萬。吐蕃與唐帝國的爭奪也轉向了四川方向。

大唐帝國之殤,安史之亂之後吐蕃三次進攻長安和一次攻陷長安

安史之亂成了大唐之殤,吐蕃趁安史之亂的爆發不僅佔領了青海、河西、隴右,而且控制了西域,大唐帝國西北盡失。安史之亂平定後唐政府並沒有迎來再次中興,反倒官僚腐敗,宦官把持朝政,人民飽受戰火摧殘。吐蕃三次進攻長安,一次攻陷長安也成了唐帝國恥辱的一面,天可汗由此而逐漸衰落。

參考《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吐蕃史》

TAG: 吐蕃郭子儀回紇長安僕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