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岳家軍第一猛將,玩草船借箭、懸羊擊鼓還唱空城計,後世卻無人知

由 博登秋燕 發表于 遊戲2021-06-30

“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中的精彩文學虛構,諸葛亮草船借箭,基本可以斷定為子虛烏有。

但借箭的事情,歷史上確曾真實地發生過,而且借得的箭,遠不止十萬支,而是二十萬支。

只不過,玩家不是被羅貫中拔高了的諸葛亮,是一位名叫畢再遇的南宋將領。

而他用來借箭的工具不是草船,而是草人。

01

據《四朝聞見錄》,畢再遇祖籍山東兗州,生於臨安西溪(今杭州市區西部),南宋武義大夫畢進之子。

據《宋史》,畢再遇父親畢進,可以說是岳飛的資深部將。

早在宋高宗建炎年間,就跟隨岳飛護衛北宋諸帝八陵,岳飛轉戰江、淮之間,他也是忠實的追隨者,跟著岳飛打了不少勝仗,因功獲封武義大夫。

畢再遇是個身材魁梧的美男子,而且武藝絕人,臂力驚人,一般的弓,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拉開,天生是塊名將料。

年紀輕輕,畢再遇就以勇力聞名眾軍,宋孝宗曾“慕名召見”,“太悅,賜戰袍、金錢”。

宋孝宗趙眘是南宋第二位皇帝,有“南宋最強皇帝”之稱,被譽為“南宋第一明君”。

在位期間做過幾件大快人心的事,比如“隆興北伐”、為岳飛平反昭雪。

然而,畢再遇大顯身手的時候,對他極為賞識的宋孝宗已經去世,繼位的是宋寧宗趙擴。

繼位的第二年,也就是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宋寧宗就發動了收復失地的北伐,史稱“開禧北伐”。

據《宋史·卷四百二·列傳第一百六十一》,“開禧北伐”的第一戰“泗州之戰”,唱主角的就是畢再遇,而且贏得很輕鬆。

開禧北伐形勢圖

當時的畢再遇是武義大夫,接到殿帥郭倪攻取泗州(今江蘇盱眙東北)的命令後,他只提了一個要求:我的前鋒,請從新招的敢死軍中挑選,郭倪同意,但只給了他87人。

與畢再遇一起接到命令的,還有統制陳孝慶,畢再遇是他的下級。

畢再遇有點鬱悶,在他看來,用兵應出其不意,方能取勝,而他們的進攻日期,卻被洩露給了金軍,原因是上級限定了進軍日期,被金軍偵知,金軍有了準備,緊閉城門,高掛免戰牌。

泗州有東西兩城,宋軍一到,畢再遇就下令把戰旗、舟楫排列在西城之下,請陳孝慶佯攻西城。

他則親自率軍直撲東城,登上城牆,一下子就幹掉近千金兵,剩餘的守城金兵抵擋不住凌厲的攻勢,逃得一個不剩。

解決了東城,畢再遇回到西城,只見守軍仍在頑抗,畢再遇朝城上喊話,大宋畢將軍在此,你們本為中原遺民,趕快投降吧。

守城的指揮官是個漢官,聞聲獻城投降。

收復泗州後,畢再遇指揮宋軍,又接連收復虹縣、新息縣等地。

北伐旗開得勝,郭倪高興極了,犒勞將士時拿出御製刺史牙牌,要升畢再遇為刺史,畢再遇堅辭不受:“國家河南八十有一州,今下泗兩城即得一刺史,繼此何以賞之?”

02

被金軍佔領的,還有安徽宿州。

奉命收復宿州的,是李汝翼、郭倬二將,負責接應的,是陳孝慶。

沒想到他們卻打了敗仗,奉命攻取徐州的畢再遇,在路上碰到了他們逃回來的傷兵。

問他們怎麼回事,傷兵回答說宿州城下一片澤國,我軍吃了大虧,統制田俊邁也被金兵抓走了。

畢再遇命令加快行軍速度,在靈璧遇到駐紮在鳳凰山的陳孝慶,陳孝慶聽說前方打了敗仗,正打算率軍撤退,被畢再遇阻止。

他對陳孝慶說,郭倬、李汝翼打了敗仗,金兵一定會追擊,咱們應該攔住他們。

不出他所料,金軍5000多騎兵果然分兩路追來,畢再遇兵少,只有不到500人,他命令20名敢死軍守住靈璧北門,自己率軍迎敵。

金兵看到他的旗幟,不敢迎戰,邊喊“畢將軍來了”邊潰逃。

金兵為何如此怕他?

原來金國境內有一座畢將軍廟,畢再遇的長相酷似畢將軍廟神,金兵看到他,以為本國神明活了,幫助宋軍打他們來了。

手舞雙刀的畢再遇衝入潰兵中,左砍右殺,一刀一個,也不知殺了多少,鮮血染紅了他的鎧甲和衣服。

畢再遇率軍邊打邊追,追了三十多里,一個手持雙鐵鐧的金軍將軍打算截住畢再遇,畢再遇一刀擋住他的鐵鐧,一刀砍在他的肋上,差點把他砍成兩截,墜馬而死。

那以後,畢再遇因軍功第一接連升官,先是被破格提升為武功大夫。

被任命為左驍衛將軍,奉命回到盱眙後任知盱眙軍,不久改授鎮江中軍統制,仍知盱眙軍,又因鳳凰山一戰立了大功,被授為達州刺史。

03

與畢再遇的突出表現相比,其他一些將領簡直是個笑話。

比如開禧二年十月,金將胡沙虎率軍數萬、戰船500多艘渡過淮河,包圍了楚州,江淮宣撫司命畢再遇增援。

畢再遇把段政、張貴兩個將領叫來,“你們替我守住盱眙軍,我去解了楚州之圍就回來”,沒想到他剛率軍離開,金軍就對盱眙發起了進攻,驚慌失措的段政等人不戰而潰。

畢再遇聞訊立即回師,收復盱眙後才又趕往楚州。

這樣一折騰,耽誤了不少寶貴的時間,實在令人惱火,但畢再遇顧不得多想——金人的70000大軍,已經兵臨楚州城下,圍了楚州。

宋軍卻僅有7000人馬,金軍是宋軍的10倍。

偵察兵報告,3000金兵在淮陽看守糧草,大清河裡,停著金軍3000艘運糧船,畢再遇頓時有了主意,派人從小路直撲淮陰,半夜時分悄無聲息進入敵營,不但燒了金兵的糧車,還活捉了二十多個金兵,包括兩個將領。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畢再遇每戰每勝,其他將領的表現,一如既往地令人扼腕。

比如開禧二年十一月,當金軍從黃狗灘剛渡過淮河,隔著天遠地遠,渦口(今安徽懷遠東北)守將便望風而逃,致使金軍一仗未打,便佔領了濠、滁二州,安豐軍隨後也落入敵手。

不過,奉命增援楚州的畢再遇,此時已不擔心楚州了。

因為敵人的糧食已被燒光,加上楚州城堅兵多,再堅守一段時間,是沒有問題的。

他的目光,投向了淮西的六合,那個地方太重要了,敵人一定會全力攻打。

果不其然,當他率軍趕往六合的時候,金軍也朝六合開拔,幸虧他先一步趕到,並設下伏兵,金兵一接近就萬箭齊發,打得金兵落荒而逃,畢再遇率兵追擊,又打了個大勝仗。

金將紇石烈種塔大怒,調集十萬大軍,將六合城重重包圍,不斷髮動強攻,還掘水淹城。

04

形勢越來越危急,畢再遇來到城頭,一眼望去,金軍的營帳密密麻麻,把六合城圍得水洩不通。

而經過五天五夜的堅守,宋軍的箭已射盡,如果敵人再次發動進攻,將無箭可用,後果不堪設想。

畢再遇的目光,盯在了青蓋上。

所謂青蓋,原為青色的車蓋,誕生於漢朝,用於皇太子、皇子乘之車,到了宋朝又有規定,宰相的儀仗張青色傘蓋。

也就是說,無論青蓋下面的人是不是宰相,但一定是大官,自己人見了青蓋,便可知領導所在,而敵人見了青蓋…

畢再遇命人撐起青蓋,在城牆上往來移動,同時命士兵紮了不少草人,穿上衣服,讓人舉著草人,簇擁著青蓋移動,青蓋走到哪裡,草人跟隨到哪裡。

此舉動用了50名身強力壯的勇士,一撥累了,另一撥接著幹,然後再輪替。

不出所料,城下的金兵見了青蓋,爭先恐後朝它射箭,青蓋移動到哪裡,箭就射向哪裡。

金兵以為畢再遇出來巡城,射死他就是頭功。

隨著時間的推移,射到草人身上的箭越來越多,越來越多,越來越多…

收集起來一點數,至少20萬支。

畢再遇“張傘借箭”後,金兵曾一度退走,但不久又來了,而且還增了兵,包圍六合城的金軍營帳,綿延長達30裡。

接下來,畢再遇做了兩件事,一件是命人把城門開啟,讓會吹拉彈唱計程車兵集中在城門口。

命他們在那裡唱歌跳舞,讓金軍搞不清城裡的虛實,不敢貿然進攻。

像不像諸葛亮唱的空城計?

我敢打賭,羅貫中寫諸葛亮的靈感,就來源於畢再遇!

畢再遇做的第二件事是,每當晚上金兵剛剛休息,就派奇兵偷襲金營,搞一傢伙就跑,一個晚上搞他幾次,搞得金兵無法睡覺。

晚上睡不成,那就白天睡吧,誰知白天也睡不成,畢再遇照樣派兵偷襲。

搞一傢伙就跑,打又打不著,追又追不上。金兵連續多天晝夜不得休息,都快瘋掉了,只好退走。

05

六合之圍解除後,接下來輪到楚州了。

那時候的楚州,已被金軍圍了三個月,金軍在楚州城外排列的營帳,長達60多里。

依然是敵眾我寡,而且雙方的力量,比之前更加懸殊,必須智取,方有取勝希望。

畢再遇的辦法是,事先命人用香料煮好豆子,他親自率軍繞到金軍後面,然後把豆子撒在地上。

金軍一追,他們就跑,把敵人引到預定地點,金兵的馬聞到豆子香味。

都停下來大快朵頤,無論如何抽打,那些馬也不給面子,有的被打急了,甚至還發點小脾氣。

當時是傍晚時分,別說是負重的馬,連人都已經餓得有氣無力,既然有好吃的,馬兒們豈能放過?

正當金兵亂作一團、無計可施之時,畢再遇指揮伏兵齊出,殺了個痛快淋漓,大獲全勝。

楚州之圍解除後,畢再遇兼知揚州、淮東安撫使等職。

然而,儘管在與金軍的PK中,畢再遇屢戰屢勝,但一花獨放不是春。

其他將領和其他戰場的屢戰屢敗,使他這支軍隊,成了事實上的孤軍奮戰,打再多的勝仗,也無法扭轉大局,加上金軍不斷增兵,形勢對畢再遇越來越不利,被全軍包圍的危險,越來越大。

為了避免全軍覆沒,畢再遇決定撤退,留得青山在,今後好燒柴。

然而,兩軍對壘,貿然撤退是極其危險的事情,搞不好就會成為潰軍,敵人若揮軍掩殺,後果不堪設想,同樣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與之對壘的金軍,當然不知道畢再遇的心思,他們聽到的,是宋軍軍營連續不斷的鼓聲,從早到晚敲個不停。

看來宋軍在鼓舞士氣,要跟咱們決戰了,那麼咱們也不能閒著,也得做好準備,勇敢地接受挑戰!

讓人奇怪的是,幾天過去了,宋軍卻一直沒有行動,只是鼓聲越來越微弱。

金軍大喜,看來宋軍計程車氣,不但沒鼓起來,還越來越小了,可能連吃的都木有了,餓得鼓都敲不動了,此時進攻,應該是最佳時機!

看來,被圍困多日的宋軍確實沒戲了,對接近營地的金兵,竟然毫無察覺!

金軍不再害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進宋營,結果發現裡面空無一人,而製造那些鼓聲的,是一些羊。

這就是“懸羊擊鼓”典故的來歷。

“懸羊擊鼓”雕塑

《續資治通鑑》是這樣記載的:

又嘗與金人對壘,度金兵至者日眾,難與爭鋒,一夕拔營去,留旗幟於營,縛羊,置前足於鼓上,擊鼓有聲;金人不覺為空營,相持數日,及覺,欲追之,則已遠矣。

開禧三年,當淮南形勢逐漸平穩、金軍大將病死軍中。

形勢對宋有利時,宋廷的主和派人物卻開始興風作浪,以禮部侍郎史彌遠為代表的主和派,勾結主和的楊皇后和其兄楊次山等人。

殺死力主抗金、開禧北伐的發動者韓侂冑,與金議和,於公元1208年(嘉定元年)簽訂了屈辱的“嘉定和議”。

訊息傳來,時為左驍衛上將軍的畢再遇仰天長嘆,多次要求解甲歸田,宋寧宗都不允許。

嘉定十年左右,壯志未酬的畢再遇與世長辭,享年70歲。

累贈太師,諡號“忠毅”。

寧為鳳尾,不做雞頭。

一個牛人是搞不定一個集體的,要靠時代。他如果生活在北宋初年,絕對千秋人都記得。

誰會記得一個失落年代的牛人?

TAG: 畢再遇畢再金兵金軍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