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外國企業是怎麼逐漸吞併中國品牌的

由 發現在日本 發表于 家居2022-11-27

很多人知道百事可樂,可口可樂,這兩家美國巨頭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高達9成。但曾幾何時,我們國產可樂的佔有率也曾經超過7成。

1980年的重慶飲料廠(天府集團前身)和四川省中藥研究所共同研發了天府可樂。高光時刻甚至在1985年被定為“國宴飲料”,而且1988年獲第二十七屆世界食品博覽會金獎,曾在中國可樂市場佔有率達75%。但自從1994年天府集團與百事可樂公司合資,此後連年虧損幾乎停產。

相必到這裡大家都清楚了,很多外國品牌最開始都是以合資的方式來騙取信任,但這些外國公司的最終目的是滅掉你的民族品牌最終只剩它自己獨霸天下。非常可樂曾是最有可能成為國內可樂巨頭的公司。但在成熟的巨頭面前,國產可樂終將沒能逃過敗下陣來的命運。對方雄厚的實力,和網路密佈的渠道優勢,都是國產可樂當時不瞭解的。

這樣的例子很多,我再一一列舉。重慶啤酒現在變成丹麥嘉士伯的子公司下的子品牌了。

哈爾濱啤酒也不屬於哈爾濱,而是屬於美國百威啤酒公司。

福建的雪津啤酒,珠江啤酒也幾乎要淪為外資公司。

那麼日本有沒有自己的可樂呢?日本的做法實際上很聰明那就是自己的店,賣自己的東西。讓你外國產品也進來,但不讓你的品牌進來。日本在保護自己品牌方面做得很好,使得很多想鑽進日本市場大撈一筆的外國公司紛紛碰壁。

這裡面其實有一些具體的原因,那就是日本的企業通常有些大財團互相都有某種聯絡,在日本有很多公司都集中起來對付外來公司的挑戰,而不是像國內各自為戰,這樣很容易被各個擊破。

舉個例子來講,711, 羅森原本都不是日本公司,現在卻變成了日本公司,每一步都走得很縝密。711屬於日本百年企業伊藤洋華堂。

很多人覺得日本經濟要崩潰了,好像沒什麼活力,但你卻發現很多國產便利店都逐漸消失了,要不就是被兼併了。買衣服發現,優衣庫的尺寸比較適合亞洲人,質量比hm,zara啥的也好。而且份額也是佔比越來越大。在每一步他們都走得很縝密去,佈局也是很長遠。為什麼要在中國開那麼多便利店,不用想也知道,為了更多地賣日本產品。目的是為了振興日本的企業。

開始的做法也都跟歐美一樣,說什麼一起合作,幫你越做越好,但最後的結果就是你被吞併。

那麼我們要怎麼樣才能自己做大做強呢?那就是要多學習,要研究好了才做決定,不要聽到了有人來投資就開始高興了,最後吃得你骨頭都不剩。其次,企業要團結起來,而不是內鬥。再者發展實業,不要只把眼光放在娛樂和房地產上,這樣就給人機會悄無聲息地把我們吞併了。

TAG: 可樂日本啤酒很多國產